2021年7月,从淮阴师范学院毕业后,22岁的李洪瑞回到了家乡涟水县。她将于今年9月正式入职,走上三尺讲台实现“教师梦”。
李洪瑞是一名乡村定向师范生,这是江苏省针对培养基层优秀教师开展的一项特殊政策。2016年初,江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和省编办等5个部门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采用“县来县去、定向培养,提前本科、择优录取,考核合格、定向就业”的方式,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
“江苏省共安排了55个县(市、区)共2076名乡村定向培养计划,分别由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和盐城师范学院等7所院校进行培养……”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李洪瑞和父母偶然在网上看到这条新闻。
“我们能力有限,不能帮你太多,但是一份有编制的工作可以保你衣食无忧。”李洪瑞的父母说。他们都是涟水县城的职工,家境很普通。“爸妈的想法很传统,我也很认可这种想法。毕业即有编制,还能安排定向就业,这项政策优势着实吸人眼球。加上我本来就想当老师,自然而然选择了这条路。”李洪瑞说。
尽管政策里有一些约束,比如大四不能考研、违约的话要交违约金、毕业后去基层服务至少5年,但是这些对于李洪瑞来说,几乎都不是问题,想成为人民教师的信念让她无所畏惧。
李洪瑞最终选择了淮阴师范学院,入校后,她才发现自己不是个例。该校就业处唐力老师介绍:“江苏省从2016年开始启动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第一年我们招录了39名学生,2017年增加到51人。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分数也水涨船高。”
入校后,李洪瑞和其他定向师范生组成一个班级,很快投入到了学习当中。虽然不用担心今后的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看到大四很多同学都去了大城市实习,或者备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心里难免感到失落,甚至觉得人生被限定了。
像李洪瑞这样的困惑,也普遍存在于定向师范生班级中。每次当学生想不通时,班主任李晓华就会开导大家:“如今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在基层工作一样大有可为,不仅有编制保障,还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位已经毕业的学姐告诉李洪瑞:“表面上看,很多同学到大城市工作,待遇非常不错,但随着年龄的增大,竞争力下降,也可能随时面临失业的风险。我们来自县城及农村,家境本来就不算太好,乡村定向师范生能让我们毕业后迅速站稳脚跟。”学姐还说,基层学校条件不差,福利也很好,会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也可以抽空备考在职研究生……这让李洪瑞备受鼓舞,渐渐从迷茫中走了出来。
除了做好思想工作,学校还经常给乡村定向师范生安排名家讲座,带他们去重点学校听课,观摩课堂教学。去年暑假,学校安排所有学生回到家乡的基层学校实习,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准人民教师。
如今,李洪瑞回到涟水县,并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考试。“教育局会结合我们的考试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和教师资格证的笔试成绩做综合评估,根据排名来分配任教学校。”李洪瑞说,“我对即将落定的工作充满期待。”
淮阴师范学院就业处唐力老师介绍:“2016年,江苏省共招录乡村定向师范生2036人,到2020年增加到3399人,包括四年本科和五年制专科学生,培养高校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报考的学生多数来自乡镇,因为工作有编制,保障性更高,他们更愿意回到家乡就业,参与家乡建设。”
苏北计划志愿者:基层是晋升的最佳通道
2021年7月,袁睿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与周围同学选择进入企业工作不同,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以下简称苏北计划),决定下基层服务群众。
“刚上大四时,老师就反复强调,今年就业情况更加严峻。就业处的老师们时刻关注着最新的就业动态,第一时间将相关的招聘启事以及就业政策转发至群内,供我们选择。”袁睿说,“我正是在群内看到了关于苏北计划的相关介绍,萌生了试一试的想法。”
苏北计划是由江苏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团省委共同组织实施,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招募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苏北的乡镇一级从事为期一到两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
报考苏北计划之前,袁睿的人生恰好经历了一次滑铁卢。
今年4月,袁睿参加了泰州市水利局的事业编制考试,几百个人竞争几个名额,他惨遭淘汰。本来已经决定毕业后就去参军,他在老师的鼓励下,机缘巧合参加了苏北计划的选拔,没想到最后入选。
“苏北计划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晋升机制。”袁睿说,“参加苏北计划的志愿者,江苏提供了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支持,例如服务期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志愿者,可报考江苏省面向志愿者专门定向招录的公务员职位;服务期满两年,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志愿者,不受户籍或生源地限制,可报考江苏省公务员职位……不管是继续扎根基层,还是考公考编,苏北计划都提供了较好的福利加分政策,这太吸引我了。”
实际上,从进入大学开始,袁睿的目标就是做人民的“公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仅在学习上始终名列前茅,在校期间还积极入党,于2019年1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次年12月成功转正。他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实践活动,2021年3月,与同学多渠道调研城市社区建设,共同撰写了《易居APP创业项目营销策划实践与探索》一文,被《中外企业家》杂志社收录……
苏北计划的晋升渠道无疑为袁睿提供了新思路:“我立志在基层做出一番事业,工作一年后,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来实现最终目标。”在苏北计划报名、面试、体检过程中,袁睿表现突出,高分通过,成为了学校本专业里唯一一名成功入选苏北计划的学生。
苏北计划面试时,一位老师对袁睿之前想参军入伍的计划产生了好奇,询问他是如何在当兵和参加苏北计划中抉择的?袁睿如实回答:“无论是当兵还是成为苏北计划志愿者,我都想在基层扎下根,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24岁之前我都可以报名参军,苏北计划如今只有这一次机会,我希望把握住这次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走进基层、积累经验,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成才。”面试老师听完这个回答后笑了。
“现在招录公务员都需要有一定年限的基层工作经历,对于以后担任较高层级工作或其他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基层工作经历更是必不可少。”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庆杰指出,新一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多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们了解基层民众的疾苦与现实,与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正是目前诸多深得民心的惠民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选调生:基层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要不要继续深造搞科研?”大四下学期,张瑞曾有过短暂犹豫。果断作出抉择后,今年他成功考取陕西省选调生,6月底他接受培训,接下来将深入基层。
选调生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由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为什么选择考选调生?张瑞的回答是“感兴趣”。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就读的四年,张瑞沉迷于图书馆。“图书馆每过四五天就会更新一批新书。书很多,质量挺好。”在张瑞的借阅记录里,除了本专业著作,还有经济、文学名著类的书籍,这为他成功考取选调生打下了好基础。
张瑞的父亲是一名地方扶贫干部,他常听父亲讲述扶贫工作,平日里密切关注时事政治,比如每年的全国两会、“万企帮万村”的扶贫计划等,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解读,他都有兴趣了解和学习。但最终让他决定走上考选调生之路的,还是高校开展的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
在大一的职业规划课上,张瑞从老师那里详细了解了选调生的政策,“硕士生或者本科生分配到县(市、区)、乡镇(街道)进行锻炼,时间不少于两年,并至少安排一年时间到村任职。其间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省财政每年会给予3万元生活补贴,同时享受市(区)、县(市、区)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张瑞说,“这样的待遇对大学生就业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大一暑假,学校针对性地推出了延安红色之旅暑期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领略陕北风土人情、红色革命历史和特色饮食文化,张瑞从中重新认识了家乡。2018年暑假,他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贵州贵阳中国振华集团(国营873厂)的实习活动,不仅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研发情况,还了解到国企在新时代下的基层党建活动开展情况。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和很多同学开始考虑去基层就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赵树凯介绍:“前几年,我校一直存在一个‘怪现象’,最能施展专业才能的基层工作单位,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和基层越近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反而离得越远。为了打破基层工作与高校学生之间的壁垒,近年来,学校将择业观教育渗透到‘新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求职’的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实实在在引导学生走向基层、知行结合,树立社会责任感,其中就包括张瑞这样的优秀毕业生。”
张瑞是同学眼中典型的“学霸”,听说他要去基层工作,周围不少同学表示不理解,甚至替他惋惜,觉得他应该去国企拿高薪。对于张瑞来说,工资待遇固然是求职要素,但不是决定要素,他在选调生结构化面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的情况,知道他们想要的,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所说:“选择不同、际遇各异,描绘出不同的人生版图,也构成了五彩斑斓的奋斗图景。只要是理性的自主选择,只要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毕业生就能在不同岗位发光发热,将个人所愿与社会所需结合起来,经济社会发展就能获得源源不竭的正能量。”
自主创业者:基层是干事业的沃土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周广帅今年的春夏两季格外忙。他毕业前开始创业,成立了镇江市鑫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镇江句容市和安徽怀远县搭建了两个养殖基地,主要从事黑鱼新品种的养殖和推广。
“之前,我忙着培育黑鱼种苗,最近忙着调研市场。”周广帅说,“创业让我有冲劲,也有干劲。”
周广帅出生于1998年1月,家住安徽省蚌埠怀远县,这里水资源丰富,当地农户多数从事鱼虾类的水产养殖。但是,这里经济落后,养殖户多数摸着石头过河,全凭经验养殖,经常入不敷出。上高中时,周广帅家中已经连年亏损,母亲劳累过度导致疾病缠身。从那时起,他便立志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现代化养殖模式,来助力家乡发展。
高考结束后,周广帅选择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学习鱼类和虾蟹养殖技术以及水产病害与防治技术,并为基层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本就是渔民家的孩子,加上对这一领域极度感兴趣,周广帅学习成绩一直拔尖,并在基层积累了很多养殖经验。
下基层调研学习时,周广帅发现,黑鱼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尤其是在酸菜鱼领域。中国烹饪协会的《酸菜鱼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以黑鱼为主打的餐饮店从2016年的2.3万家达到2019年的8万家,至今仍在逐年上升。另一方面,他也发现,当地很多养殖户对待黑鱼繁殖不甚认真,缺乏专业的指导,往往依靠经验判断各种养殖数值,导致市场价格始终偏低。
“如果能攻克技术难关,培育新的黑鱼品种,并让项目落地,必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周广帅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2018年底,作为学生负责人,周广帅与6名组员成立了生财有鳢项目团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重点围绕黑鱼种苗进行布局,利用首创的黑鱼繁殖设备、创新的杂交育种技术生产出了优质苗种“黄金鳢”。“这个品种具有成本低、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饵料系数低等优点,解决了当前黑鱼自繁自育、种质退化以及质量无保障等问题。”周广帅介绍说。
为了让项目落地,团队通过学校平台和黑鱼产业联盟,对接大型客户,通过提供鱼苗和配套产品的方式,让企业了解产品性能,并建立了一定的信任。除此之外,他们还在黑鱼主要养殖区域里寻找养殖理念先进的优质客户,重点打造黑鱼苗种应用典型,定期开展培训并组织周边养殖户交流学习,通过典型示范,呈现设备的先进性能及种苗的质量优势。
让周广帅和团队成员没想到的是,项目实施一年多,直接带动当地15人就业,优质苗种推广到50多户渔民,养殖面积达1500多亩,直接经济效益达500多万元。团队成员也因为此项目,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周广帅更是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十多项荣誉。
今年6月,周广帅果断注册了公司,镇江市给了他们团队创业奖金的支持,鼓励他们在创业园区创业。但考虑到创业项目主要在农村,周广帅和团队成员暂时没有加入。
“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我没有任何焦虑。我可以利用高端技术进行自主创业,去实现自己的的理想,并带领更多人就业。”截至目前,生财有鳢项目团队成员已经有24人,他们都是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建议:“要以创业带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建议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好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常态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培养毕业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