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方寸之间,辽阔中国——博物馆里的日常之“中国”

时间:2024-09-07    来源:馨文居    作者:王雨涵 韩鸣歌  阅读:

  发问出“何以中国”?也许脱口而出的是你我站立于脚下的土地;或是你我的身份所属;那是坚如磐石的安全之盾,是铿锵掷地的自豪之感……“破土而出”的文物里的“中国”,又是如何呢?那是方寸铭文中“中国”二字的具象化起源,是历史中流淌着的日常美学。透过文物实存,可领略古人的造物之精美,回返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真切体会其中弥坚的精神流脉。博物馆里铭刻“中国”的文物,既是实用的生活器具,同时包蕴着历史演进,是“何以中国”的涵义之变,更是对美的恒久求索。

方寸之间,辽阔中国——博物馆里的日常之“中国”

  何尊,作为盛酒器,是西周时代日常生活的实用之器。酒,贯穿着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祭祖、祭自然神、战争、狩猎等礼仪活动中,在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尊,从外形来看整体呈椭方形,圆形大敞口,口沿外卷,较宽,厚方唇,束颈。俯视尊口,外圆内方,颈、圈足、腹部截面为圆角方形,将尊体分为前后左右四面,四面正中,自上而下,各饰一道雕扉棱脊。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三段纹饰均以云雷纹填底,整体器型端庄大气。内底铸铭文122字,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周成王五年迁宅成周的重大史实。

  三千年前的大地上,周成王姬诵与贵族何站在城楼上,遥望距离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为保江山永固,洛阳将建立新的都城。对于新王与何而言,这是他们即将共建的事,是铭记在朝代历史里的大事,两个少年人将会继承父辈的荣耀并建立起新的功绩。朝阳的璀璨光芒将王都点亮,新的一天即将来,二人似受感召一般的雄心与魄力被太阳的炙热所点燃。何计划铸造一件祭祀用的青铜酒器,它将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录下父辈们浴血并肩战斗的功绩,光辉的过往将会被永远镌刻,记录新王的劝诫,对新王的赞美以及对西周未来的赞颂。

  “宅兹中国”四字镌刻在青铜酒尊的方寸之间,埋藏千年,成为“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即便最初只是一个地理的概念,但它的存在,表达了早在3000多年以前,“中国”二字,便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记忆与血脉之中,那是两个雄心壮志的少年对未来大一统的泱泱大国的期待总和。

方寸之间,辽阔中国——博物馆里的日常之“中国”

方寸之间,辽阔中国——博物馆里的日常之“中国”

  作为20世纪中国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晋锦护膊也有“中国”的字样。护膊是古人射箭时用于保护臂部的护具,此护膊整体为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四角为圆角,四周由白娟镶边,两条长边各缀有三条绢带,护膊的面料为平纹五重织锦,以蓝色为底,用红、黄、白、绿四色经线织出孔雀、仙鹤、辟邪、夔龙和白虎等祥禽瑞兽和云气纹,在花纹中间上方和下方分别用汉隶织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国”也与现在的意义不同,春秋战国时期指周天子所居的京畿及中原地区,秦汉时期则指秦汉王朝有效统辖治理的天下。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占卜的占辞,用于祈祷的吉祥语。

方寸之间,辽阔中国——博物馆里的日常之“中国”

  黑漆漆的夜晚,只留有远处明灭不定的火焰,掌管朝廷天文历法的人凝望着漫天星空时,他再次确认,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将逐渐排列成一条线,共同聚集在东方的天空。当他将这个消息传达给皇帝,皇帝大喜,立即吩咐下去,准备举行祭祀活动。此时的王朝正面临南羌的侵扰,此吉祥天象将有利于中原征讨南羌。出征的部队早已准备齐整,皇帝赠赐给带兵将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的护膊,这护膊从一位心灵手巧的绣娘手中转移到了一位铁血铮铮的将领臂膀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表达的是对一场战争的美好祝愿。

  这件精美护臂上经纬交织出的占星术,不只是几千年来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展现,细细探求天与人的意念相合,风沙漫卷,而织锦永在,那是深沉的家国情怀,仰望五星闪耀,心向东方。在这方寸的织锦之中有作为中原的“中国”之意,王朝正统性意义,也有古与今不变的对于美好的希冀。

方寸之间,辽阔中国——博物馆里的日常之“中国”

  西汉“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本是用于日常生活的器具,镜表采用了精湛的鎏金工艺。镜背由双线圆圈纹分为内外两区,其间满饰博局纹、羽人、四神、瑞兽、云气纹等汉代铜镜常见的装饰题材。博局纹镜是汉代“天人合一”观念在图像上的具体表现。此镜镜缘一圈铸有52字铭文带一周,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书写规整,流畅疏朗。镜铭提到的象征阴阳的日月和对应于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五行,是汉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意象,素来被认为与时间和空间的运转密不可分。光亮、坚硬的镜子非但可以“视玉容”,而且能够“辟去不祥”。铭文中的“中国大宁,子孙益昌”表达了人民希望国家安宁统一、子孙昌盛的愿望。“中国大宁”四字更是在华夏子孙的心中引起深远的共鸣。

  镜子,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铸造数量最多的铜器。铜镜,正面平滑光泽,背面一般铸有各种题材的花纹或字铭,装饰在铜镜背面不同的图案和铭文,不仅仅显示了当时青铜工艺的精湛,同时又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息息相关。当人类第一次从水面观察到自己的倒影,那是人类第一次观察自我,于是,便有了对自身形象的要求和自我的追寻,对生存环境的审视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方寸之间,辽阔中国——博物馆里的日常之“中国”

  “中国”在这不同朝代、不同器型、材质的三组文物中,从金文篆书“宅兹中国”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再到“中国大宁”被铭刻于方寸之间,在朝代更迭中,从地理、政治、文化中心中赋予王朝正统性意义,再到当前脚下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跨越千年的方寸之间,不变的是这链接着的历史一粟中的你我他对于美好的期望。游走于博物馆,凝眸于戳中此刻之你的文物,看到了千年前的你,更遇见了此刻之我。历史将不再是没有体温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冰冷线性链锁,更是铭刻于方寸之间的吃穿住行的日常,更是沧海桑田里的不可磨灭的人间过往。看这何尊里的少年壮志、绘那织锦里美好愿景、鉴那铜镜里的大宁希冀,是“中国”的源远流长,也是中国的历久弥坚。

博物馆

哲理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