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曾国藩毒计除政敌

时间:2024-09-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金东烨  阅读:

  爱恨情仇,是人的本性。即使是被后世称为修身养性典范的曾国藩,一样也曾有仇不报非君子,寥寥数语就让政敌在两江总督任上一命呜呼。曾国藩隐忍多年,终于如愿以偿。

  咸丰皇帝驾崩不久,慈禧联合恭亲王奕开始掌权,他们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肃顺,肃顺当时也是力挺曾国藩成为两江总督。

  出乎意料的是曾国藩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又多了浙江省这一个新的管辖范围,这也得益于曾国藩不结交权贵。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当中,曾国藩和何桂清积怨已久。何桂清先是联合王有龄,害死了曾国藩的好友胡林翼的老部下罗遵殿,后来王有龄自己也遭遇了同样的下场。

  1862年12月21日,两江总督何桂清被判处斩立决,一时之间竟震动朝野,诸多大臣闻言纷纷不敢相信,这是为何?原因在于,1860年5月6日太平军进攻常州,驻守常州的何桂清以筹饷的名义,弃城出逃,导致常州直接沦陷。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何桂清这种不战而逃的行为,顿时引起清廷震怒,下旨将何桂清革职问罪,奈何,何桂清人脉深厚,朝廷有17位高官纷纷上奏为他求情。

  甚至,连慈禧太后都被惊动了,下了一道懿旨,打算放过何桂清一命。

  没想到,曾国藩上奏朝廷,用一句话将何桂清置之死地,让他时隔两年后被秋后问斩,曾国藩为何宁愿冒着得罪十几位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也要逼死何桂清,两人究竟有什么恩怨?

  说起曾国藩跟何桂清,两人都曾拜穆彰阿为师,算是师出同门的师兄弟,但这两人的起点和性格却不一样,何桂清这位出生云南昆明的才子,自幼天资聪颖,未满20岁就中了进士,说是神童也不为过,而曾国藩这位湖南湘乡的英雄人物,到了27岁才考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除此之外,何桂清这个人,博学多才,能说会道,特别擅长察言观色,很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因此朝野上下都很看好他,他也年纪轻轻就成为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

  相比之下,曾国藩这个人,相貌平平,不善言谈,要说他跟何桂清比起来,那可就差得远了。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大乱子,曾国藩的仕途可能就如同他的许多同僚一样,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官员,哪有什么机会青史留名?

  一开始,曾国藩跟何桂清两人,虽是师出同门,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真正导致两人变成仇家,还得从太平天国造反说起,1850年,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从广西开始起义,转战数十个省份,短短时间就攻占下600多座城池。

  来势凶猛的太平天国,顿时就成为清廷心腹大患,为了彻底消灭太平天国,清廷下旨,各地方开始组织团练,以此来对抗太平天国,而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就是湖南地方团练,简称乡兵,地方团练的组建,也是因为清廷的正规军绿营军,无法抵抗太平军。

  地方团练的存在,一开始只是作为绿营兵的补充兵员和后备,清廷一直以来就将平定太平天国叛乱的希望,放在两江绿营的江南大营跟江北大营身上。别说是朝廷这么想,就连左宗棠这个关心湘军的湖南官场人士也是如此。

  自太平天国从广西起义开始,清廷的绿营兵就节节败退,尤其是何桂清率领的两江绿营,也是如此,本来大家都打败仗,自然就相安无事,朝廷也没法问责,奈何,这其中出了一个“刺头”,这个刺头就是曾国藩。

  清廷的正规军绿营兵,面对太平天国节节败退,而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这种没经过正规训练,只是临时拉出来凑数的地方团练乡兵, 竟然连续打赢两次太平军,取得湘潭大捷和武昌大捷。

  清廷看到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能征敢战,取得两次大捷,而何桂清率领的正规军两江绿营,打了那么多败仗, 这么一比,何桂清可就倒霉了,被朝廷狠狠地责问了一顿,他的升迁之路也因此受到了阻碍,不再像之前那样顺风顺水。

  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因为此事,让何桂清对曾国藩怀恨在心。

  咸丰五年(1855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进入江西,却在鄱阳湖受阻。他只好驻守南昌,眼睁睁看着战事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按照正常情况,由于湘军是湖南地方团练,所以他们的军饷主要是由湖南地方提供的。

  但由于湘军来到江西作战,自然军饷就由所在地提供,也就是由江西提供,而恰巧江西是属于两江总督何桂清的管辖地方,同年曾国藩派郭嵩焘去找何桂清索要军饷,却被何桂清直接拒绝。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不仅如此,何桂清还借此机会,趁机排挤和攻击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江西没有给湘军提供军饷,自然导致湘军士气低迷,作战不力,而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得知此消息后,则趁机在抚州与湘军李元度展开激战,大败湘军。

  何桂清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抢先向朝廷发起密报。在报告中,他对曾国藩的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攻击和指责,导致曾国藩随后遭到了清廷的严厉申斥,被指责“徒事迁延,劳师糜饷,日久无功”。

  这样的申斥,对于曾国藩来说无疑是颜面扫地,丢脸也丢大发了!

  自此,两人的恩怨算是彻底结下。

  1860年5月6日,太平军成功击破江南大营后,迅速乘胜追击,顺利攻克丹阳,直扑常州。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时,驻守常州的何桂清深知两江绿营(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都无法战胜太平军,更何况现在只剩下江北大营。

  由于何桂清贪生怕死,不想兵败自杀殉国,因此他提出了以筹饷的名义退往苏州。然而,当常州乡绅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们纷纷跪地挽留,希望何桂清能够留下继续抵抗太平军。

  可是何桂清竟然不顾乡绅们的恳求,狠心命令亲兵开枪射杀乡绅19人,然后以此为代价成功脱身出城。

  何桂清弃城而逃的行为,引发了清廷的震怒,下旨将何桂清革职问罪,谁曾想,何桂清舍得砸钱疏通关系,用钱财买通朝廷不少高官出面保他,其中就有,礼部尚书祁寯藻、工部尚书万青藜、通政使王拯、顺天府尹石赞清等17位高官,纷纷上奏为他求情。

  连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都惊动了,下一道旨意:“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员,用刑宜慎,如有疑义,不妨各陈所见”,那既然是各陈所见,那当然求情的人多,就放过何桂清,没人求情,就处死何桂清。

  事实证明,何桂清用金钱开道是有效的,在数十位朝廷高官为他持续求情下,又有慈禧太后的懿旨,按照正常情况发展,接下来何桂清最多就革职,等风头过去,继续东山再起。

  曾国藩一直强调“忠义血性”,重视人的品德修养,何桂清的行为显然与之背道而驰,本来,两人就素有恩怨,更何况,何桂清这次弃城而逃,不顾百姓死活的无耻行为,曾国藩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彻底除掉何桂清这个小人。

  于是,曾国藩直接上奏朝廷,言“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意思是指:“地方官员坚守城池为大节,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不能弃城而逃,判断大臣是否有罪,应该以他的忠诚和行为作为主要依据,而不是按照他的说法”。

  从这一段话就可以看出,曾国藩有多厉害,上奏朝廷也是直至要害,何桂清身为两广总督,守城本身就是他的责任,而他未战就先弃城而逃,本身就是一种对清廷不忠心而无大节的行为。

  慈禧在看了曾国藩的奏折后,也觉得曾国藩说得有道理。

  毕竟,何桂清的临阵脱逃,不顾百姓生死,对朝廷的不忠诚行为,如果此次轻易宽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大臣效仿他的行为。因此,必须慎重对待此问题,以维护朝廷的威严。

  于是慈禧下旨:诛杀两江总督何桂清!将何桂清于北京菜市口法场执行死刑,并且弃市,给其余人员一个警示。

  何桂清去世之后,曾国藩大仇终于报完,可是善后工作还是要做的,因此曾国藩大义凛然为何桂清写了一副挽联:

  雷霆雨露总天恩,早知报国孤忠,惟拼一死;

  成败功名终幻境,即此盖棺定论,亦足千秋。

  其中内容,不需要分析,只要细细品味,就能明白曾国藩对何桂清的恩怨情仇啊。

曾国藩毒计 除政敌

谈笑古今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