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乐》论

时间:2024-12-15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苏洵  阅读: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天下未知君之为君,父之为父,兄之为兄,而圣人为之君父兄。天下未有以异其君父兄1,而圣人为之拜起坐立。天下未肯靡然2以从我拜起坐立,而圣人身先之以耻3。呜呼!其亦难矣!天下恶夫死也久矣,圣人招之曰:“来!吾生尔。”既而其法果可以生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视其向4也如此之危,而今也如此之安,则宜何从?故当其时,虽难而易行。既行也,天下之人视其君父兄,如头足之不待别白而后识,视拜起坐立,如寝食之不待告语而后从事。虽然,百人从之,一人不从,则其势不得遽至乎死。天下之人,不知其初之无礼而死,而见其今之无礼而不至乎死也,则曰:“圣人欺我”。故当其时,虽易而难久。

  呜呼!圣人之所恃以胜天下之劳逸者,独有死生之说耳。死生之说不信于天下,则劳逸之说将出而胜之。劳逸之说胜,则圣人之权去矣。酒有鸩,肉有堇,然后人不敢饮食。药可以生死5,然后人不以苦口为讳。去其鸩,撤其堇,则酒肉之权,固胜于药。圣人之始作礼也,其亦逆知其势之将必如此也。曰:“告人以诚,而后人信之。幸今之时,吾之所以告人者,其理诚然,而其事亦然,故人以为信。吾知其理,而天下之人知其事。事有不必然者6,则吾之理不足以折天下之口7,此告语之所不及也。告语之所不及,必有以阴驱而潜率之8,于是观天地之间,得其至神之机,而窃之以为乐9。

  雨,吾见其所以湿万物也。日,吾见其所以燥万物也。风,吾见其所以动万物也。隐隐谹谹10而谓之雷者,彼何用也?阴凝而不散,物蹙而不遂11,雨之所不能湿,日之所不能燥,风之所不能动,雷一震焉,而凝者散,蹙者遂。曰雨者,曰日者,曰风者,以形用。曰雷者,以神用。用莫神于声,故圣人因声以为乐。为之君臣父子兄弟者,礼也。礼之所不及,而乐及焉。正声入乎耳,而人皆有事君事父事兄之心。则礼者固吾心之所有也,而圣人之说,又何从而不信乎?

  1有以异其君父兄:区分出君主、父亲、兄长。

  2靡然:草木顺风而倒的样子。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3身先之以耻:亲自先做到以表示什么是羞耻。

  4视其向:看他们过去这样的危险。

  5生死:使要死的人活下来。

  6不必然者:事情有不一定这样的。

  7折天下之口:折服天下人的嘴。

  8有以阴驱而潜率之:有偷偷地驱使和暗中率领的方法。

  9得其至神之机,而窃之以为乐:得到最神奇的机遇,私自拿来作乐。

  10隐隐谹(hong)谹:形容雷声。

  11阴凝而不散,物蹙而不遂:阴气凝结而不散开,万物相逼而不能前进。

  苏洵这接连的几篇文章就是论述《五经》的,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一篇文章是论述《乐经》的,不过苏洵也有他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苏洵研读上古文章,而且很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就是这样一些文章,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一些独到见解,不过这些见解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在看的一些一定要有辨别的眼光,因为他的文章主要是侧重在“术”的层面,是侧重在策略的层面,而不能上升到“道”的层面,所以就不免出现论述偏颇的现象,为了谨慎起见,所以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多加注意,以仁爱之心为本,而不是过于层中在法上、术上、策上。这一篇论述的是《乐经》。本文特点:一、行文宛转曲折,手法灵活多变。苏洵论六经以《礼》为中心。二、神思独运,出奇制胜。经过分析说明,得出“此告语之所不及也”的结论。一方面与第一段中圣人的呼告相呼应,一方面结束关于《礼》的旧话而转入关于《乐》的新题。三、纵横恣肆,雄奇奔放。文章末段,论音乐神奇的作用。不过关于这部《乐经》,历来的说法是很多的,主要的一种是认为它是《六经》之一,不过在遭到秦始皇焚书之后,它就被烧掉了,后来也就没有人再能记得住它,也没有人会它了,所以它也就这样失传了,不过后来听说在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发生前,它重现人间,据说当时本来是要正式出版的,可是因为发生了西安事变,省主席换人,所以这本书也就没有能够得到出版,这正是莫大遗憾的事情,所以至今人们也就不能再见到它了。所以这还有待我们的努力。

古诗风韵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