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管仲论

时间:2024-12-15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苏洵  阅读: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坚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1。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2,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霸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3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4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5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鱿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6;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1少正卯:复姓少正,名卯,春秋时鲁国大夫。

  2意以:想,认为,看法。

  3老成人:年高德重而深孚众望的人。

  4宾胥无:春秋时齐国大夫。

  5逆知:提前预知。

  6史鱿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孔子家语》载,史鱿死前要儿子在他死后将自己的尸体放在门外,终于让卫灵公醒悟。

  苏洵这篇文章是论述管仲的,不过他这里的论述与前人有些不同。我们知道管仲,他是大约出生于公元前七百二十三年,而去世于公元前六百四十五年,他是属于姬姓族人的,氏号称为管,名字叫做夷吾,后来去世后谥号是叫做“敬仲”,所以后人一般都称他为管仲。他是春秋时代齐国的颍上,也就是现在的安徽颍上这个地方的人,史书上称他为“管子”。他同时也是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是周穆王的后代,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而只剩下一个母亲在活着,生活上也很贫苦,所以他就不得不一个孩子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了维持生计,他与鲍叔牙一起合伙经商,后来又一起参军,到了齐国,经过了很多的曲折之后,通过鲍叔牙的推荐,成为了齐国的上卿,被后人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苏洵这篇文章共为五个自然段。第一段,概言管仲生前死后齐强之功和齐乱之祸。第二段,直陈齐国之乱,祸由管仲。管仲之罪全在此段,所以这是全文最重要的一段。苏洵在这里以一种带有思辨色彩的哲理作为本段起笔,不仅醒豁警拔,辉耀全篇,而且还起着接上而生下的作用。结构上自然流转,足见举重若轻之功力。下文以一个“故”字带出管仲,明确指出齐国之乱,祸由管仲。第三段,指责管仲不懂治国之本。第四段,以晋文公来比照齐桓公,进一步说明齐国败乱,管仲无可逃责。第五段,总结管仲临终不能荐贤自代的教训,垂戒后人。批评《管子》以为国中无贤,再责管仲不能荐贤。这是都是在阅读时有助于我们理清脉络的。

古诗风韵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