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朝诗人白居易白乐天,无论是他的诗词,还是他的生活,给人的印象始终是乐观、从容、潇洒、快意。
白居易确确实实是个乐天派,44岁的他被贬江州司马,本是人生最灰暗的时刻,然而他却在庐山香炉峰建造了一个草堂,悠然地享受起生活,完全不在意自己被政敌冤枉。
所以,打败敌人最好的办法,不是回击,而是要比他过得好。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好的心态,白居易才写了《不如来饮酒七首》。
莫入红尘去,令人心力劳。
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
不如来饮酒,稳卧醉陶陶。
——《不如来饮酒·其七》
2
其实,白居易的诗,一半讽喻,一半闲适。
早期,白居易也有治世之心,从作品《观刈麦》、《卖炭翁》中即可窥见,奈何宰相武元衡被刺后,王叔文把持朝政,白居易便开始明哲保身,不过多地参与朝政中去,只是安然地做着地方官。
尤其是在杭州任刺史时,有山、有水、有诗、有酒、有美、有钱、有政绩,更有一方爱戴他的百姓。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白居易,就是完美的化身。
其实,白居易在45岁之前,也很困顿。他几岁时便经历战乱,祖父、祖母相继过世,只得随母亲搬至安徽符离。
也就是在符离,白居易认识了一生所爱——邻家女孩湘灵。
他和湘灵的爱情故事,浪漫而凄美,一直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同时也感伤于有情人不能在一起。
3
白居易和湘灵恋爱时,他19 岁,湘灵15 岁,在一起8年后,白居易要外出谋生计,也谋仕途,所以不得不分开。而此前,他们已经约定好了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奈何白居易想娶湘灵时,他的母亲嫌弃湘灵出身寒微,便从中阻拦。
后来,白居易与元稹在科举考试中一同中第,回乡再娶湘灵时,白母以死相逼,在迁居长安时,甚至都没让白居易见湘灵。
两个相爱的人就这样被拆散了,尽管如此,白居易还是等了湘灵整整18 年。
37 岁的时候,白母以“孝道”相挟,白居易才娶了同僚的妹妹为妻。
白居易44岁时,在被贬江州的途中偶遇湘灵,两个人抱头痛哭,遗憾的白居易到任江州后,再寻湘灵已无踪迹。
这段跨越25 年的恋情,就以这样的方式剧终了,不免让人觉得遗憾。
在白居易的一生中,写给湘灵的诗多达几十首,每一首都是相思之苦。
4
中年以后,白居易开始变得风流,在杭州收了美女樊素和小蛮为家伎,他喜欢杭州的山水风情,亦能在西湖畔饮酒作诗。
所以在生活上,白居易是个很会享受的人。
而在官场上,白居易有裴度的支持与保护,从上任杭州后,就变得顺风顺水。
当时,正是中唐时期政局复杂的时候,“永贞革新”时,刘禹锡、柳宗元都参与其中,失败时一起被贬为州司马,所以也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在政治立场上,刘禹锡与白居易是站在对立面的。但是刘禹锡被贬官后,白居易曾多次为刘禹锡说好话,刘禹锡最终也站到了裴度这面。
所以白居易在交友这件事上,的确很讲义气,尤其是对元稹,简直是肝胆相照,连墓志铭都是白居易亲手撰写的。
元稹这一生,树敌颇多,人品也不好,几乎没有人喜欢,唯独白居易秉持“交友不弃”的原则,始终对他如一。
而白居易也是元稹唯一的朋友,元稹也曾试图交好刘禹锡、柳宗元、韩愈,但皆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没有深交。
《梦微之》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5
晚年时,白居易隐居洛阳,与刘禹锡一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饮酒作诗,美哉乐哉。
白居易尽散家财来做善事,为百姓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博得美名。
70岁以后,白居易已经没有钱了,都捐了,所以决定“卖马放伎”,遣散仆人,但是他的马反顾嘶鸣,不忍离去,美女樊素和小蛮深深被感动,连同仆人们一起,又多陪了白居易3年。
这是白居易的人格魅力。
晚年白居易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同年夏,以七老与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
75 岁那年,白居易安逝于洛阳,走完了他辉煌灿烂的一生。
6
白居易是“诗魔”,也是“诗王”,他的《长恨歌》名垂千古,《卖炭翁》解世间疾苦,《琵琶行》荡气回肠。
白居易过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从这首《吊白居易》中可以看出,皇帝李忱很喜欢白居易,实际上,人人都很喜欢白居易。
来自朝鲜半岛的一名新罗商人来唐贸易时,每一次都努力搜集购买白居易的诗,他曾对大唐的人说:“我们国家的宰相,愿意用百金换白居易的一首诗,但如果你拿假的去换,他能辨别出来,还会治你的罪。”
这就是著名的“句传鸡林”之典故,元稹见此状,感慨说:“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而在当时的日本,白居易也备受崇拜,连天皇都是他的狂热粉丝。因为白居易的诗集还比较稀缺,以致竟有官员因献白诗,而获得天皇的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