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秤
肃宁知县成荫是花钱买来的这个官儿。上任之后,他就想着办法要把钱捞回来,再着着实实地赚上一笔。他在肃宁地面上转了一圈儿之后,心就拔凉拔凉了。肃宁这地方极是苦寒,百姓们生活困苦,百业凋敝,实在找不到捞钱的路子。他带来的师爷宋风也是个爱财的主儿,脑瓜子活络,鬼点子多。
宋风眨眨小眼睛说:“老爷,这赚钱的路子,我已经找好了。”
原来,这几天,宋风也没闲着。成荫是坐着轿子,差役开道,到县境内各处去考察民风,了解民情,那做的是官面文章。他则装扮成过路之人,四处走走看看,终于让他看出了门道儿。这肃宁虽是北直隶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县,以种粮为主,没啥稀奇,但却有一样特产,在河间府里闻名遐迩,那就是秤。这赚钱的文章,也就要从秤上做起了。说到这里,宋风卖上了关子,闭口不说了。
成荫何其聪明,眼珠儿一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拍手,兴奋地说道:“本官明白了!本县做秤的共有几家?把他们家中主事的都给我找来。”
宋风忙着说,做秤的只有一家,就是城中三街上的王家。王家世代做秤,到了现下,主事的名叫王大成,今年五十多岁,却是个犟种,这事儿跟他说,十有八九要吹灯。该怎么办,他还真没想好呢。
成荫一愣,而后恶狠狠地问道:“他就不怕我的板子吗?人是苦虫,不打不行。走,咱们先去探探路子。如若肯听话,咱就给他点甜头儿;若是不肯,哼,就别怪我对他不客气了!”他换上便装,叫宋风前面带路,就奔了三街。
他们赶到王家的时候,王大成正带着徒弟林五烤制木料。这秤杆通常都是用木棍做成,遇潮则弯,遇干则裂,遇冷而缩,遇热而涨,这些都会影响到称重的精准。做出一杆好秤,就要克服掉这些缺失,那就要看做秤师傅的手艺了。王家这手艺已历百年,传到他这辈,那更是炉火纯青。宋风喊过他们来,把成荫介绍了。王大成忙着带林五跪倒行礼。成荫假惺惺地把他们扶起来,小声对王大成说,有话要单独给他说。王大成就引着他们二人来到堂屋里,让林五接着烤制木料。
进了堂屋,关上房门,成荫就从袖袋中掏出一锭银子,放到王大成手上,小声说道:“给我做十杆斤五钱(一斤缺五钱)的大秤。”
王大成慌忙跪倒,一迭声地说道:“小民不敢,小民不敢……”
成荫一瞪眼睛,压低声音,厉声质问道:“怎么,连本官的话都不听吗?”
王大成连连叩了三个响头,然后抬起头望着成荫,决绝地说道:“做秤做的乃是祖制与良心。莫说是县太爷说话,就是知府大人、皇上说话,小民都不敢违了祖制、昧了良心。小民早已在祖师爷跟前发过誓了,若是敢做昧心秤,就要天打五雷轰,死了也要下地狱,万世不得超生。大老爷,请你放过小民吧。”
成荫见他真是犟种一个,顿时怒从心头起,当时就要发火儿。还是宋风冷静,忙着制止了他,小声说道:“大人,莫要着急,此事宜长远考虑。”成荫强压下火气,一甩袖子,转身出了门,见四下无人,小声对宋风说:“你想个法子,先给他一顿板子,让他尝尝本官的厉害!”
2.含冤
这天,王大成正带着林五做秤,忽然听到“嘭”的一声响,木门被猛地踢开了,撞到墙上,又反弹回来,再被一脚踢开。他忙着扭头一看,却见孙捕头带着几名差役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他心里“咯噔”一下,忙着直起腰来,赔着笑问道:“孙捕头,什么事啊?”
孙捕头大声说道:“王老板,你摊上官司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王大成听了,一梗脖子,问道:“我平生不招灾不惹祸的,怎么会摊上官司?你给我说个明白。”
孙捕头却懒得跟他说,一摆手,几个虎狼差役就扑过来,把王大成按倒在地,取过麻绳来五花大绑了,推着就往外走。林五忙着跟出来,悄悄塞给孙捕头几个大钱,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孙捕头收下了大钱,对林五说,王大成惹下麻烦了,他也说不上话,只能在打板子的时候下手轻些吧。
王大成被推上大堂,这才明白那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