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乌镇的味道

时间:2024-04-14    来源:馨文居    作者:刘汉俊  阅读:

  乌镇是一个有味道的地方。

  她的历史文化像一坛老酒,韵味醇厚而绵长。她的故事耐人寻味,经得起咀嚼,像一缸陈酱。她的景色多样颜值高,各种色彩在这里绽放,可是打印给你的,却是一幅古青色的画,像乌镇染坊里的蓝印花布,一种古朴朴的味道。

  是的,乌镇是一口酒缸、酱缸、染缸。

  一

  早起看乌镇,天光澄碧,空气澄净,河水澄清。放眼车溪河上,只见水阁相连、梁柱错落,曲曲折折不见尽头。窗是乌镇的眼,枕水人家晓窗半开,民宿客栈街窗半掩,沿河一顺望去,水上满是鳞次栉比的窗棂户牗。落地长窗、滑板短窗、对开推窗、半开天窗,窗连窗、格对格,或闭或启,有呼有应,乌镇是窗文化的博物馆。驻足细看,家家窗扉上是胶漆桐油,户户槅扇里有雕花画图,花草虫鸟尽入画,神鬼人物毕显灵,进一样的门,看不同的窗,千姿百态各呈风景。庭院深深,窗含吴越千年史,门涌秦楚万里客,珠帘暮卷春秋雨,画栋朝飞战国云,乌镇的窗为中国的历史按下过快门、记录过画面。微风穿堂过,斜阳依窗尽,梦觉隔窗残月冷,五更秋虫依稀鸣。谁家的深秋帘幕千丝雨,谁家的落日楼台一笛风,谁家的寒窗先知春乍暖,谁家的蝉声早鸣绿窗纱?乌镇的窗为中国的乡愁打了一个结,乌镇的故事尽在窗眼里。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古山云树密,霅水风帆稀,双溪皓月白,两墩苍烟青,南郊春色尚浓,西林秋高气爽,忽闻仙桥野笛远,又听佛寺晨钟近,这是宋代的乌镇;光明莲社梵音杳,芙蓉旧浦忆当年,车溪祖关释子在,上智鼋潭鱼伏渊。昭明书馆文在选,绿野遗庄诗正觅,双溪浸月低头看,二塔凌云抬眼望,这是明代宣德年间的乌镇;砥柱危洲分水墩,通泉古甃深,文石流觞犹兰亭,解嶷丛桂香。双潭舞凤,一水回龙,万竹秋声急,长林石径斜,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乌镇;梁苑胜迹书声琅,丛林古道幽思长,六桥风景今安在,九曲回澜不兴波,溪亭幽涧深,禅阁梵音渺,萧寺钟声晨起,灵水山居晚红,这是清代顺治年间的乌镇。不同的时代同一个乌镇,同样的乌镇有不同的味道。

  车溪河有数不清的河埠,沿河有走不到底的帮岸,帮岸上有望不到头的廊棚,廊棚下有算不过来的靠背椅、靠背凳,那叫“美人靠”。船行的码头、人走的渡口是水乡的河埠,归航的船要有帮岸,远行的人要有廊棚,归去来兮需要美人靠,一憩解百忧。河埠、帮岸、廊棚、美人靠,是乌镇的风景,是乌镇人的撑篙点。如此这般,假如感觉乌镇好有诗情画意,那你一定是观光客、路人甲。日子是用来过的,不光是供欣赏的,乌镇人家没有艺娱的闲心,只有素朴的本心,觉得一切是那么自然、舒适、妥帖,无须雕饰、夸张、炫耀,这是艺术和生活的最高境界。你是画外音,他们是画中人。

  乌镇美,乌镇的夜更美。灯光秀,秀出了她的轮廓、她的线条、她的亮点,柔化了你的心性,温暖了你的心灵,让你的眼里秋波荡漾。乌镇的夜晚是水之梦、梦之乡,是灯的夜市、船的港湾、桥的今宵。邀一位船娘,渡你在西市河上的夜里,橹声欸乃,桨声咿呀。你在看夜,窗在看你,桥在度你,你会有穿越时空、翩跹梦境的幻觉。夜深人静,天光未暗,我独自走在青石板路上,一遍遍地听自己的《有一个故事,叫乌镇》,沉浸在乌镇的语境与心境、情境与环境里,文不醉人夜醉人。听着南梁昭明太子与民女慧娘的缠绵故事,自己给自己当惆怅的解说员、伤感的倾听者。正好迈进昭明书院,一脚便踏在一千六百年前的温柔乡里了。

  月光下的乌镇,有脚步声响起,在街的那头或者河的彼岸。嘀嘀嗒嗒,或急或缓,不是踩或者踏,轻轻敲着青石板,节奏像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中的慢板、急板或者小快板,声声慢,影幢幢。不知道走着的是唐宋诗人、明清商贾,还是民国女子。秋分看月,那是分不了的月、尽不了的秋。你在月中央,月在水中央。移目天地间,天上月看水中月,月在水底看自己。等到乌镇从黎明中醒来,情景便真切起来,弯月勾勾,挂在蓝天,淡远而静安,留你一个昨晚的念想。听自己的《乌镇的早晨》,感觉每一个清晨都美好,太阳正从东栅的河水里起浴。

  乌镇处处可回眸,时时能前瞻,街巷到处分岔,道路随时交汇。混沌中迷途于老街古巷,随便问路,都有热情的应答或者温婉的向导,甚至陪你走一程。急急匆匆走一圈,发现回到了原点,但天色已明朗,青天亮闪闪。镇里风景无限,镇外风光无边,田园牧歌,万木葱茏,景物在疯长。荷塘宽宽起,莲叶亭亭立,不知道是朱自清的荷塘,还是周敦颐的莲花。蓬荜秾艳之间,有水牛悠闲地踱着持重的步,等你来参观或者合影,抑或旁若无人地低头吃河边草,偶尔抬头高看你一眼,等着你对它弹琴。

  二

  车溪河一贯到底,风雨长廊一贯到底,青石板路一贯到底。其实都没有到底,比底更深的是根,比道路更长的是乌镇的历史。

  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中心、桐乡的北端。乌镇先民加入这个名为马家浜文化的朋友圈已有七千年了,但取名“乌镇”,却是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朝咸通年间。属于马家浜文化的谭家湾遗址,离今天的乌镇仅有1500米,从考古发掘的釜、罐、盆、钵等陶器标本和麋鹿、水牛等动物遗骸看,乌镇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绽放出了文明的曙光。

  春秋无义战,天下竞争霸。春秋时期是乌镇的第一个发展期,这里是吴越两国的边境,是交锋交战地,更是交流交融地,吴国在乌墩驻兵防越,越国在青墩引兵对峙,上演战争大片。吴国自从周太伯创立勾吴,到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所灭,存活近六百年;越国为夏朝君主少康之庶子无余所创立,越人作为大禹的后裔,固守越地、剑指东吴,到公元前333年被楚国所灭,吴越之间交集六百年。在最后的七十年间,两国“以船为车,以楫为马”,金戈挥舞、铁马嘶鸣,打得不亦乐乎、精彩纷呈、惨不忍睹,上演了中华史记中争霸战的高潮部分和精彩片断,留下一堆成语典故。最高光的战争就发生在乌镇一带,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后崛起的最后一个霸主。从那时起,乌墩、青墩就先后分属于会稽郡、苏州府、湖州府、嘉兴府,被今天浙江、江苏的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七个县所统辖,直到1950年两墩合一镇,再次定名“乌镇”,归属嘉兴桐乡。历史的厚度决定了乌镇文化的高度,积淀的丰富成就了乌镇文化的多样。乌镇是错壤交接之地,风物民俗丛生之地,形成了开放、包容、自强、博大的文化性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方式。

  三

  乌镇爱过节。乌镇人月月有节日,天天像过年,美食是节庆的主题。

  走进一家名曰“羊肉烧酒”的小店,点一盆红烧湖羊肉,斟两杯黑白老酒,羊是本地的羊,酒是乌镇的酒,一杯是用本地黑糯米酿造,以纪念为平定叛乱、护佑百姓而战死的唐朝乌墩守将乌赞将军的“乌酒”,一杯是用本地白米、白面、白水酿制,受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青睐的“三白酒”。黑酒黑得乌紫泛亮、甘醇醉人,白酒白得晶莹剔透、清香沁心。两杯老酒下肚,半部史记穿越,美在唇齿间,醉在眉眼中,有道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醉眼回看,那门联上分明写着:盛唐乌酒晚清窖,宋时湖羊明时灶。“明月楼”的肚包鸡、酱凤爪、手工香肠,卤制酱腌,咀嚼啃啮有味;“江南徽宴”的臭鳜鱼、毛豆腐、炭烤鸡、太白鱼头,文火慢炖,鲜香弥漫无边。嘉兴粽子青团子,萝卜丝饼姑嫂饼,桂花方糕定胜糕,小吃胜大餐。在水上早市油煎铺买一份油条油墩,或者沈记花生糕、茅老太豆腐,边吃边走边看船;再在木码头上寻个座儿,点一份笋尖馄饨、鲜肉烧麦、葱姜豆腐干,或者洋葱鳝丝面、猪油渣面、小锅面,赏水中倒影、河上紫烟;然后在永泰米糕店占一处临窗的桌椅,点一碗百合莲子凉汤,要两块鲜肉方糕、豆沙方糕,悠闲地欣赏水上戏台正侬鹅阿拉咿耶啊呀的桐乡花鼓戏以及越剧,唱得有味儿,听得有味儿,吃得更有味儿。寻味乌镇大街,不同的餐馆不同的风味,绝无重样;同一样菜品同一个价格,决无二价。独特与公平,是乌镇的真味道。

  酒入肚,味入心,江南水乡烟入画,乌镇茶香味入肠。“水包皮”泡澡堂,“皮包水”喝茶忙,是乌镇的市井风情。闲淡之人茗中品味,忙碌之家茶里悟道,都是时光的节奏、岁月的颜色、生活的况味。茶楼茶肆生意兴盛,茶商茶客心诚意切,茶香茶道韵味绵长。传说茶圣陆羽曾两次造访乌镇茶馆老板卢仝,“访卢阁”因此而得名、成名,众多茶馆亦是宾朋满座、香溢四方。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青砖茶,在这里找到最好的井水、最好的时辰、最好的茶客,以及最美的茶具。客从南北来,话分东西说,茶在一桌喝,茶越喝越淡,情越聊越浓。舟子喝茶温中有暖,君子品茗情中有性,仕子寻味苦中有甘。要想苦尽甜来,可以酌一杯菊茶,乌镇人会告诉你,杭白菊的原产地其实是在嘉兴、在桐乡、在乌镇。隐菊东西栅,黄花分外香,乌镇是菊花的家乡,菊花是乌镇的女儿。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壶煮三江,片叶知春秋。菊茶温润在口,馥郁醇浓在心,喝的是茶,养的是心,品的是人生。当然,最具特色的是乌镇三道茶,“镬糍茶”甜甜蜜蜜,“熏豆茶”香香咸咸,“淡水茶”清清爽爽。客进乌镇家,请喝三道茶,先甜后咸终平淡,这是乌镇告诉你的生活哲理。

  乌镇的味道是喝出来的,也是晒出来的。阴历六月初六,是天贶节,从宋代流传至今。“六月六,晒红绿”,烈日当空,热力四射,适合曝晒万物。仕人晒书,僧尼晒经,舟子晒桨,乌镇人家晒衣物,晒虫晒霉晒一地旧事,洗物洗娃洗一河流光,满镇是阳光的味道。

  热烈的季节是晒酱的时光。乌镇最早的酱园是乌镇人陶叙昌创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叙昌酱园,先是自产自销,后来远销他乡,在杭州、嘉兴、湖州、苏州一带畅销。同治年间,清军在乌镇围剿太平军,叙昌酱园毁于兵燹,陶叙昌含恨而殁。两个儿子成人后继承父业,勤扒苦做,重振往昔辉煌,到了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分蘖出多家分号,产业链不断拓展。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进犯乌镇,烧杀抢掠,穷凶极恶,叙昌酱园被烧光捣毁。劫难过后,叙昌酱园惨淡经营,但勉强能维持。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改造、几度发展,这家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老树发新枝、陈酱酿新味。走进乌镇西栅通安桥南的叙昌酱园,前店后坊大晒场,紧紧挨挨,环环相扣。作坊里摆放着大缸小罐,高高低低挤挤密密。一切的味道、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光线不甚明亮的神秘园里。清明一过,家家制酱。黄豆制成酱,要经过浸泡、蒸料、拌料、制曲、入缸、晒露、压榨、打磨等多道工序;上好的黄豆磨成面,调好的豆面拌均匀,装入竹匾发酵制曲34天,落缸后进入酱醅期,须经过长时间的翻醅,尤其是六七八月份的晒露才能成熟。作坊外有一处360多平方米大晒场,正晒着200多口酱缸,阵势列队像兵马俑,阳光灼人,满庭生辉。白墙青砖竹栅栏,尖笠纱盖大酱缸,斗笠是为了防雨水,纱盖是为了防蚊蝇,美好的味道需要呵护,阳光的味道最好。生活是个大酱缸,只要你是一粒豆,就能把你酿成酱,要想成为一个有味道的人,打磨、曝晒、压榨是少不得的过程。乌镇的豆酱有滋有味,家家离不开,顿顿少不了;上得了豪宴,进得了寒门,与山珍海味同桌,与白菜萝卜相伴,是富人家的调味品、穷人家的主打菜。叙昌酱香,是乌镇的味道、江南的味道、乡愁的味道。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乌镇要晒的,还有乌布乌染乌颜色。镇上有“宏源泰”“草木本色”等老字号染坊,以乌镇本地的花草林木为原料,提炼色浆,生产的印花布以蓝色为主。这是乌镇的颜色。采自然万木之精华,集天下颜色之缤纷,化作那一条条一方方花布,从高高的晒布架上垂下,通天达地,铺天盖地,气势豪迈而壮观。给点颜色就开染坊,给点阳光就灿烂,乌镇尽显草木本色。乌镇青睐青色、不慕艳丽,像结着丁香一样愁怨、透着丁香一样芬芳的江南女子,着一袭青色旗袍,撑一柄青色雨伞,袅袅娜娜默默行在青色的石板、青色的桥上,只等待那一抹,那一抹青色的江南雨了。

  秋天看乌镇,像是读一本有味道的画册。秋雨涂抹,秋云着色,秋风翻页,画册的名字叫《岁月静好》。空蒙蒙,雨霏霏,清冽透着清冽,愁意轻抚愁意,一阵秋雨一阵寒。你若出发,古木为廊、为棚、为亭,给你遮风挡雨;石板做门前阶、河上渡,给你铺路搭桥。在秋风秋雨中启程,在古风古道中行舟,乌镇是通向远方的驿站。你若归来,所有的目光在这里打结,所有的焦躁在这里复归温柔,所有的步履在这里变得舒缓。阁楼不高却有登高的感觉,楼梯不宽却无逼仄之虞,石板路高高低低却不会绊倒你,一切妥帖舒适熟稔,恰到好处,可以温润你那颗游子的心,心上的那个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不是让你穿越历史,而是教你尘心复古、秋心滋润、初心不改。你这么想着,迷蒙的街那头,有青衫女也这么想着,低头行走,悄无足音,唯秋声瑟瑟。你沉浸在古境里,把心变静,把岁月看老,把沧桑看尽、长河看冷,乌镇是秋雨的味道。喜欢乌镇的味道,你就是一个有味道的人。

  四

  文化的味道,是真正的味道。

  乌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的是情感、情怀和情结。

  据乌镇史志记载,从宋朝到清朝,乌镇走出了进士64位、例贡1602位、举人161位、武职7位,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位。南宋建都临安,乌镇成为后花园,南宋时期长三角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海洋意识的复苏,使这个江南小镇活跃起来,进入第二个发展期,来乌镇讲学、求学、生活、经商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行商坐贾络绎不绝,这里成了贵人的逍遥宫、商人的交易场,是僧尼的讲经堂、布道所,更是文人的精神家园,文化的芳香弥漫飘远。

  东晋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在这里造屋隐居,他居住的西林仙气氤氲文气弥漫,被称为乌青一景;南朝齐梁文学家、梁武帝时期的尚书沈约在这里守孝、研学;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在这里跟随老师沈约读书,他编纂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文质并重、“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的《昭明文选》与《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抄》成为读书人必备读本;唐朝诗人李绅在这里游学,与普静寺住持唐抱玉结成莫逆之交,他的《悯农》诗妇孺皆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了所有中国人;唐朝宰相裴休在这里修学,他信佛教、善文章、工书法,在乌镇建造了一座大规模的私家园林;宋朝文史家沈平在这里研史,寓居乌镇东皋园,他编纂的《乌青记》四卷和《乌青拾遗》是关于乌镇最早的志书,也是中国最早的镇志;宋朝诗人陈与义在这里流连,他与黄庭坚、陈师道并称“江西诗派三宗”,卜居乌镇期间与当地文仕僧侣交往甚密,他的“简斋读书处”是乌镇的一道文化景观;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这里怀旧,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离家乡吴江一步之遥的乌镇,激发了他创作田园诗的灵感,留下诗作《乌戍密印寺》;南宋安定郡王赵伯在这里逍遥,他的官府就在乌镇顾家桥,关于南宋宗室墓群的考古发现,正在日渐揭秘这个王室与乌镇的关系。身是异乡客,愿做乌镇人,是一份情怀,是乌镇的魅力。

  方圆百里,远近为家。乌镇不仅以热情广宴八方宾朋,还用温暖的怀抱欢迎那些走四方的游子们。曾担任岭南横州通判的元代文人王济,辞官回到乌镇,依然风雅不改,专工金石书法,常邀文徵明、祝允明等名仕到乌镇相聚,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上还留下过钤印“王济赏鉴过物”;明朝文学家、藏书家茅坤回到乌镇,满怀书生意气,他不但主编过《唐宋八大家文抄》,被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父,还为家乡编著了乌镇分署建制的史志;明朝担任过江西巡抚、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的潘季驯回到乌镇,他曾仗义执言,被认为是袒护张居正而遭革职,复官后任总督河道,受命治理黄河有功,成为“千古治黄第一人”。后因病辞官,回乡后三年而卒;明朝冶炼专家沈东溪回到乌镇,开办起沈记冶坊,炼铁铸锅,生意兴隆,当倭寇围攻桐乡城时,沈氏献计巡抚,在全城收铁锅铁器,熔化成铁水,从城墙上往下泼洒,毙敌无数,受到巡抚表彰,被尊为“飞火将军”;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杨园回到乌镇,终其一生,“祖述孔孟,宪章程朱”,编纂二程、朱子遗书等几十种典籍,被官方立碑为“理学真儒”,还将务农经验著成《补农书》,被后世誉为农学方面的“伟大著作”,其价值在今天依然不菲;清朝著名藏书家鲍廷博回到乌镇,办起“知不足斋”藏书楼,闻名江南,他读书、集书、编书、藏书,嗜书成瘾,爱书如命,他曾刊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使之名播天下、广泛流传;现代著名学人、乌镇立志书院山长,北洋时期的银行家,茅盾先生的表叔兼恩师卢学溥回到乌镇,修葺名胜,修编镇史,续写乡邦文献。漂泊计无期,游子归有期,家乡的情结是系泊心灵的港湾。

  江南儒士,乌镇为甚。这里还走出过一门三代拔贡、四代诗人,家风传承百年的吴氏家族,可谓书香门第绵延、文化世家繁衍,诗书传家久;走出过清朝进士、授翰林庶吉士,为官为文为史留下耿耿英名、昭昭业绩的严辰;走出过清末文化学者、翻译过《易经》,为拼音文字改革做出杰出贡献,担任过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的劳乃宣;走出过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和著名的诗词家、书法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夫人汤国梨;走出过现代文化名人、中国新闻界前辈,曾授业张学良、张恨水、秦瘦鸥、蒋经国、荀慧生等人物的严独鹤;走出过现代著名农学家,培育过多个农作物改良品种,去世后令冯玉祥、李德全、邓颖超、史良、冰心、董必武、费孝通等名流人士痛悼哀婉的女中豪杰沈骊英。车溪河潺潺,乌青墩穆穆,尽管他们一去不复返,但乌镇没有忘记他们,或设馆以祭,或修史以记,为这些优秀儿女们树碑立传。乌镇,永远是望穿双眼等候他们的老母。

  我在《有一个故事,叫乌镇》一文中,曾写到乌镇一家人的故事,他们分别是茅盾、王会悟、沈泽民、孔另境、孔德沚。王会悟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正是她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自己的家乡嘉兴南湖去开,并为会议承担联络和警戒任务,1927年10月、1930年12月,张闻天还随王会悟、李达、沈泽民两次到乌镇在王会悟家小住。王会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特殊贡献,她还是茅盾、沈泽民兄弟二人的表姑、同学,她比茅盾小两岁、比沈泽民大两岁。茅盾,字雁冰,是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著名作家,1981年3月14日,在生命最后时光的他致信党中央,请求党组织严格审查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后”,考虑追认他为党员。中央迅速做出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沈泽民是茅盾的胞弟,是我们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担任过中央宣传部部长、鄂豫皖省委书记、代理中央分局书记,为了革命工作积劳成疾,于1933年11月20日在湖北黄安以身殉职。孔德沚是茅盾的夫人、忠诚伴侣,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协助茅盾处理工作。她从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家女成长为知识女性,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就是由她一笔一画抄写后交给出版社的。孔德沚去世后,茅盾将她的骨灰安放在自己的卧室陪伴,一放就是11年,直到自己溘然长逝。孔另境是孔德沚的胞弟,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有着达士高风、文人本色,青年时投身革命,参加过北伐战争,跟随毛泽东、鲁迅、茅盾开展工作,三次被捕入狱,文革中屡受冲击,于1972年9月18日病逝。一家五人,都是从乌镇走出去的革命者。乌镇没有忘记她的孩子们,本世纪之初,乌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迎来第三个发展期,一批建筑物被修旧如故,一批纪念馆择地而建。乌镇在灵水居设立了茅盾纪念馆、王会悟纪念馆、孔另境纪念馆,三馆紧紧相依,五人事迹同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乌镇,是他们人生的起点,是革命的出发地,也是永远的纪念地。

  小镇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清朝“四大奇案”之一,是发生在同治年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杨乃武是浙江余杭人,以种桑养蚕为业,乡试举人;毕秀姑是葛家媳妇,长相白皙秀丽,因爱穿绿衣白裤,被邻里称为“小白菜”。杨乃武夫妇与小白菜家关系密切,杨乃武还教毕秀姑识字学文,街坊中有“羊吃白菜”的闲言碎语。没曾想,小白菜的丈夫葛连品暴死,平日里与杨乃武有过结的知县刘锡彤,想公报私仇,断定是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用砒霜毒杀,将二人屈打成招,押送杭州府审理。被买通的杭州知府陈鲁再次动用严刑逼供后,即判“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报浙江按察使。杨乃武的胞姐杨菊贞不服,为弟弟喊冤,通过浙江籍官员终于将案卷辗转送到军机大臣兼总理大臣翁同龢手里,慈禧太后下旨重审,并遣监察御史私访,但浙江巡抚依仗湘军势力,以维持原判复奏。朝廷再次指派浙江学政胡瑞澜为钦差大臣重审此案,但胡的不作为、乱作为,加之知县刘锡彤重金贿赂办案官员,胡瑞澜仍以维持原判上奏。次年,杨菊贞二次进京告状,三十多名浙江籍在京官员联名指陈此案黑幕,要求重审,朝廷再次要求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此案,经过周密调查所有疑点线索,并开棺重新验尸,确证葛连品是因旧病复发而死,与杨乃武、小白菜无关。至此,震惊朝野、历时四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宣告终结,二人无罪出狱。此案导致三十多名官员被革职查办。一起普通的民间命案几经周折、多次反转,引发了一场大清朝廷与地方官员之间的权力斗争,出身湘军的“两湖派”势力与出身科举的浙江派势力激烈较量,最后慈禧太后葱指翻覆定乾坤,既了结了奇冤,主持公道、平定民愤,又借机打压了湘军势力,一箭双雕。这个惊天奇案中有一位关键人物起了关键作用,他叫夏同善,自幼熟读典籍,一试中举、进士及第,被钦点翰林,文章卓越超群,有“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的美誉,慈禧太后曾命他和翁同龢为光绪皇帝侍读。夏同善后来担任过大清朝廷的兵部侍郎、顺天学政、吏部左侍郎等职务,正是这位京城高官,得到浙江籍官员的联名信和伸冤状纸后细细端详,发现案件疑窦丛生,断定有诈,便与翁同龢商量后报慈禧太后,恩准派人再审,终于真相大白。这位夏同善,正是在乌镇长大的。他年幼丧母,父亲续娶乌镇女萧氏,继母视夏同善如己出,百般呵护。在乌镇,夏同善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遍读外祖父萧麟的藏书,学业精进,终有大成,被钦点翰林后,他将所赐“翰林第”匾高悬在萧家大厅上,并请得圣旨恩准,将翰林第改造成萧家厅,以答谢萧家的养育之恩。家乡的情结,朴素的情怀,铸就了他博爱的胸怀和正直的秉性。关于杨乃武和小白菜奇案,还有一个传说,说当年某个亲王有感于一个小女子的案件导致数十名官员被“下课”,便召见了小白菜,问有何要求。小白菜说出了在牢狱里许下的心愿:谁能帮我洗冤,我愿侍他终生。但这不符合皇上判令小白菜进尼姑庵安度余生的圣旨,亲王想出一个办法,命小白菜赴乌镇翰林第侍奉三个月,但不得见天日,于是这座萧家厅的后门有一间屋子没有窗户。一个弱女子以一种最凄美的方式完成了知恩图报的义举,令人感动;一场惊世大案在乌镇一处静谧的翰林第,找到一个最完美的谢幕,令人唏嘘。当年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惊涛骇浪,在乌镇的翰林第一夜归零,其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令人回味。

  还有一个乌镇人的故事值得回味。知道木心的人在国外,不知道木心的人在国内,对木心感兴趣的人在乌镇。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2月出生在乌镇东栅,自幼学画,曾求学于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林风眠;文革中遭受打击,1982年旅居纽约、游学欧美;本世纪之初,乌镇迎来第三个发展期,木心应邀于2006年9月回归乌镇故里,定居东栅财神湾186号孙家老宅花园,直到2011年病逝。如今这里已辟为木心纪念馆,并择址另建木心美术馆。在西栅景区的元宝湖面,现代感极强的木心美术馆依水铺陈,像一叶睡莲静静地醒着,不张不扬,不艳不俏,却吸引了许多慕名者的目光。馆长兼设计者是他的学生陈丹青。馆内陈设讲究,深蕴艺术哲理,满是静心归根的意象,一心只等来读懂木心的人。木心才华卓越,学贯中西,创作领域涉及绘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戏剧、音乐、书法,而且多有标杆性成就。他是文学家,出版了三十多部散文、小说、杂文、诗集、随笔、俳句等,遗留手稿四十多册,他创作的《上海赋》以奇特而写真的方式,描绘了上海从无到有、从一而杂的历史,众生百态神形毕现,把中国社会和老上海市井风情描摹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读得人拍案之余三分叹,震撼之余三分汗。馆内大小屏幕上一遍遍地回放木心先生的视频,人生妙语、艺术哲理,字字精当,句句经典。“你认为这个世界是你的,这个世界就是你的”,这是木心的豪迈;“哲学的乡愁是神学”,这是木心的深刻;“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是木心的体悟;“你不是省油的灯,我也不是省灯的油”,这是木心的个性;“生活的最佳状态,就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这是有炎有凉的内心世界;“荣辱万事过,贵贱一身兼”,这是漂泊归来的沧桑;“你再不来,我就要下雪了”,木心的“雪”,每一片都是炽热的火。木心是音乐家,擅作词作曲、弹钢琴,他的词被谱成曲,搬上了2015年的央视春晚。看木心的作品,你像面对一张五线谱,满纸是谱号、音符、节拍线,有一种你意想不到的灵动与意念之中的和谐美,所有的艺术都指向音乐,画里有声,画外有音。木心是美术家,多部绘画作品被欧美日等国家的博物馆展出、收藏,他是文学界的音乐家、美术界的魔术家,工于石版画,精于彩墨画,长于拓印画,擅长表达人与自然的主题。蜀道林泉、竹松云,远山钟声,秋色斑斓;画山画水、画日月,自然即我,我亦自然。看似自然,实为人文。先生说,“凡钟声,都像是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想说,先生的钟声催醒了许多人的梦,让人感受到现实的质感和骨感。先生的一些画作像壁画,天高远、地苍茫、意空蒙;山中有字形,石里有人影,嶙峋奇异,一钩弯月渺茫,构图奇幻,气势拔山撼岳。先生却说:“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还没有画出我的伟大壁画。”幽默中透着智慧,洒脱中露出酸楚。先生何止是势如壁画,几乎是壁立千仞、令人高山仰止了,一度的“木心热”震倒了许多人。木心说,“塞尚、梵高,这几位生前未成大名的艺术家,在世之日常年郁郁寡欢,他们的人生境界,我想,唯一的快慰,就是在于自信,知道将来是荣耀千秋。”这是对塞尚、梵高的解读,何尝不是木心的内心独白?有一种味道,是留给后世回味的。木心是调味大师,把品尝过的酸甜苦辣提炼成金句警言,让你咀嚼。木心即是文心,是车溪水沁养过的一颗晶莹剔透的心。

  有味道的人生,有味道的乌镇。

  乌镇有水网渔网,更有互联网。世界互联网大会使这个江南小镇亮相于聚光灯下。乌镇走在世界的T台上,走进第四个发展期。前沿技术在这里角逐,世界巨头在这里论剑,乌镇之光是世界之光。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抢滩圈地;智能汽车、数字教育、网上医院、网络公益风生水起;开源生态、数据治理、数据与算法、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在这里切磋探讨;数字减贫、全球抗疫、网络安全、数字一带一路,在这里谋求合作。当今世界,网络相联、命运共通,互联网改变生产关系,计算力决定生产力;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网上新风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谁掌握了平台谁就把握了先机,谁占领了终端谁就占据了制高点。网罗天下,天下互网,数字乌镇,是算力小镇、超算中心,乌镇联世界无远弗届,世界看乌镇高光时刻。数字化浪潮拍打的江南水镇,一声鸟叫能唤起世界的嘈杂,乌镇之光点亮世界,网味十足。

  乌镇的味道,越陈越醇,咀久弥新。

乌镇

经典杂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