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风撕咬着帐篷,地上的寒气直往睡袋里钻。王伟他们一会儿因为寒冷,需要把头钻进睡袋里防寒;一会儿因为缺氧喘不过气,又不得不把头伸出来呼吸。在漫长的雪夜中,他们似睡非睡地熬到了天明。
王伟在《珠峰的礼物》一文中说:“晚上睡觉时,我和2名队友睡在一顶小帐篷里,空间非常窄小,根本无法翻身,只能平躺着。因为戴着氧气面罩,脸被捂得十分难受,为了稍微舒服一点儿,我们有时会把氧气面罩摘下来,实在缺氧了再戴上。听着外面的风雪吹打着帐篷,我一夜没怎么睡着,有时一不小心压着氧气面罩的进气软管而导致氧气供给中断,就会被憋醒,接下来就是头痛。后半夜,雪下得更大了,暴风雪差点把我们的帐篷压倒。早上起来,我们发现雪堆了近一米高,帐篷几乎被大雪掩埋。晚上睡觉前,我们将潮湿的排汗内衣和帽子塞进睡袋里,希望能用身体的温度把汗水浸湿的衣服捂干。然而早上醒来后,我们发现内衣还没有捂干,而压在睡袋下的连体羽绒服和抓绒衣裤又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忍受着冰凉,将冰冷的内衣穿在身上。”
受气旋风暴“安攀”的影响,大雪与风暴纠缠在一起,珠峰海拔7790米以上的区域很快被大雪覆盖。气温正急剧下降,空气中原本不多的氧气,像是被暴风这个盗贼给窃走了,氧气变得更加稀薄。面对突然变坏的天气,登顶队员们只得遵照大本营回撤的指令,再次向山下回撤。
回撤前,王伟他们在海拔7790米的高度进行了重力测量,距离是从一个帐篷到另一个帐篷,虽然离得不远,但他们却耗时3个小时。因为风太大,地面上全是冰,他们每走一步都要万分小心,不然就会滑进深谷里。
他们很不甘心,但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撤退,等待下一次冲顶的机会。
天黑透了,星星密密麻麻布满了天空。登顶队员们经过7个小时的跋涉,又回到了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第二次冲顶,又因暴风雪突袭而中止。
红旗插在珠峰顶
2020年5月24日,阵风有云,天气逐渐转好。
鉴于珠峰天气复杂多变、峰顶面积狭窄、地势险峻的实际情况,以及年度适宜攀登珠峰的窗口期越来越短的紧迫现状,2020珠峰高程测量指挥部作出了选派有海拔8000米以上冲顶经验的队员组成突击队的决定。最终,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和洛桑顿珠等8人被确定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冲顶队员。
因冲顶人数减少、登山经验不足,王伟未能进入最后一次冲顶队员名单。他心里虽然满是失落,充满了遗憾,但还是从大局出发,从国家使命出发,对重新编队表示服从和理解。他说,能够最后冲顶,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顶端,亲自将觇标立在珠峰之上,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骄傲,值得一生回味。可是他心里清楚,荣誉与责任密不可分,前两次冲顶因天气突变而被迫中止,让测量登山队所有人员倍感压力。这一次冲顶,是此次珠峰测高的最后一次窗口期,机会不容错过,对冲顶队员的身体条件把关自然容不得一丝侥幸,更容不得一点失误。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可以说,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否则一切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其实,能够两次到达北坳,能够两次冲击到海拔7790米的位置,对于一个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高度,一个十分壮丽的人生记录。
蓝天下,云随风移,云开日出,金色的朝霞染红了整座珠峰。8名队员在队友们的热烈欢送下,随着指挥部领导出发命令的下达,第三次向峰顶发起了冲击。
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时,微风轻拂,天气晴朗,可是向上攀爬了没多远,天气突然有了变化,越往上爬,风越大。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估计,风力起码在9级以上。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寒服,依然感到寒冷。每当有大风刮来,他们要么在原地站稳不动,要么就弯腰躲避;如果风实在太大,他们就会趴在雪地上,等大风过去后再往上攀爬。过了一会儿,风更大了,雪粒在狂风的挟裹下肆意翻飞,几米开外一片模糊。雪粒打在他们暴露在外的脸上,像针扎一般的疼。弥漫的风雪中,队员们只能看清前后队友的身影,摸索着向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