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次跟张学友合作的是英皇。香港产明星的“厂家”之一。
4.工作人员有大量香港人,这从他们说话的口音就清楚了。
5.有联通的网络应急车,大概有些地方能看到直播。
6.背屏测试时播的是《冰河世纪2》,梦工场这几年的东西总被用来做机能检测……
7.舞台背后有两排约24个高一米的巨大功放,垒成一个矩阵。这种程度的音箱两个就能轰遍我们的田径场。可以想象当时的音浪有多奔放……
8.听说张学友扮狼了。
9.看台上的柱子也印有座位号,后来擦掉……证明喷漆的家伙没用脑子。
10.结束的时候有公安机关的头儿上台指挥离场,嗓音沙哑碍耳,跟“张同学”比一人一兽,光听声音就能构出一个啤酒肚吃劣烟脸有横肉的大叔形象。
11.收场后,田径场的情况就很中国了……几万人,不,几万中国群众汹涌过的地方能有多和谐呢?嗯,秃笔难书……这好像是大节。
我给梁毅麟的批语是:
这应当是最细的观察和最原初的纪录,不能算作“文学的细节”,却是“真实的细节”,是留心观察过的结果,而且,你的观察广泛宽阔有洞察力。
(个人建议,此处忽略)
梁毅麟同学来自广州,名册上写着呢。他是个安静的人,我总是看见他耷拉着头,独自一人走,溜着边,在椰树下面,戴一顶没扣严的帽子,瘦嶙嶙。上课时候常常低着头自言自语,几乎从来不挺胸抬头,偶尔抬眼向前快速无焦点地扫视一下,嘴里念念有词,很快又埋下头。但是,我知道他在听,听到有趣的地方,他对着桌面自己发笑或者嘟囔,两手并拢搭在桌边。
我问他怎么想到来海南上学。他嘤嘤地说,想离开广州,没考上别的学校。
期末,进入2008年了,他发短信问我的邮箱,说写了东西让我看看。但是,一直没见他有文字发过来。
17.卖力气
课间,那个学生慢悠悠走过来,匆匆说了一句:老师上课这么卖力气?
我还没弄懂他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他就走掉了。
这话我琢磨了好几天,没琢磨出结果,好像一种讥讽嘲笑,又好像一个旁观者看穿一切以后的大彻大悟。
不准备再琢磨了,我想,我是准备当一个好老师的,但是,不能要求他们80个人中的每个人都准备当一个好学生,我们本来就不在一个对等的角度,付出不一定非要等同于收获。
每一次上课,我都能清理自己的思想,转述我对现实和写作的感受,享受自己的思索成果,这就是幸福的。不苛求他们一下子全理解。
卖力气,是高级的赞美。
18.有人说,这个课轻松
相信他们不是恶意的,甚至是在表扬我,可我拒绝这种表扬。
我说,对于你们每一个个人,我确实没给予压力,但是,对于你们全体,我丝毫没有放松过。
我的原则是,决不会把一个没有准备的人突然拎起来回答问题,不会强加我的个人意愿给另一个人,更痛恨那种以各种招法羞辱惩治恐吓学生的老师,但是,如果把这理解为轻松,就是“奴性”思维。
很清楚,我不准备让哪个人不及格,但是,我的底线是持续不断地给他们以软压力,这是我的方法。
19.新闻
学生们对周围世界的冷漠和不关心实在超出想象。只要和自己无关,无论多么重大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我问起一个新闻,80人中只有一个知道,细追问,他偶然拣了别人丢弃在石凳上的一张废报纸,顺便看了几眼。大一学生得到新闻资讯的渠道少得很,仅有的几台电视悬在学生食堂的高处,即使正播新闻,也随时会有人转台,换成肥皂剧。
那些重大或微小的时事新闻,在这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时刻触碰着人们的底线,每个成年人都应当及时了解,得出他自己的判断。不能让这些生于1989年的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以为这世界上他准备承受的就是作业,就是分数,就是考试,就是学位证书,就是好工作,就是赚大钱过着人上人的日子。
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他们最近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事情。进入11月,我们的课上加了“十分钟时事”。
20.物伤其类
11月26号,在电视上看到了“肖志军事件”的报道。在看电视之前,我也只是扫过一眼报纸上的文字标题,没有特别关注,不能不承认影像的力量,我看到屏幕上那个委琐的男子正守着白布裹着的尸体,想抚摸又不敢抚摸,想接近又很怕接近,想哭嚎已经哭嚎不出来,那一立一卧的是一生一死的两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