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冬日里难得的晴好天气。上午陪县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王玉强带领县政协委员、焦作梨花苑豫剧团团长薛文玲一行下乡进村,为村里的老年人送戏曲演出,用实际行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第一站去的村子是修武县郇封镇官司桥村,以前隶属葛庄乡,后来因撤乡并镇改革该村划归了郇封镇。
车子路过葛庄时,身为80后的薛文玲谈及起她当年在葛庄村附近的县戏校学习的情形。那是1996年,喜欢戏曲的她在戏校呆了近两年时间。用她的话讲,当时的条件真是艰苦,大冬天她和同学们只能用冷水洗脸、洗头,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吊嗓子、练功,现在想起来不知道那些年怎么一路走过来的。她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以往剧团戏班的一句老话“戏是苦虫,不打不行”,学戏不吃苦是学不成的。1998年戏校毕业,她开始跟团演出。后来又先后到县化肥厂、景区等地工作,但一直对戏曲念念不忘。2015年她牵头成立了焦作梨花苑豫剧团并任团长,聚集了当地一批痴迷戏曲的爱好者,现有演职人员50余人。近年来,她带团多次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开展送文化下乡、景区实景演出等文化活动,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2022年起任第十届县政协委员。此次戏曲下乡活动前,她曾表示,送戏下乡县政协只管安排!不用怕麻烦,我们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公益的。说实在话,对于如此痴迷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热心公益的她油然而生敬意。
过来葛庄北行不远,很快进入郇封镇官司桥村地界。记得七年前,曾到过官司桥村,那次是随单位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活动,没想到今天又一次故地重访。官司桥村不算大,位于修武县域东北角,人口千余人,与新乡市获嘉县、辉县市接壤,是一个三县交界村,离县城较远,以前村里经济有点落后。时过境迁,如今的官司桥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村民的勤劳致富换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其他村子一道正全力建设美丽乡村,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征程。
二十分钟左右,车子进了官司桥村。接待我们的是驻村书记付阳阳,只见他三十多岁,瘦瘦的,虽然年轻,可给人的感觉却精明干练。交谈后得知,他是县农业农村局委派驻村的,担任驻村书记一年多了。他代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由于提前沟通过,他笑着说,村委会一早就请了厨师、买了菜,中午请大家吃咸米饭。随后,嘱咐身边的村干部帮我们布置场地、安顿化妆间、设置移动电源等事宜。随行的男演员忙着从车上卸音响、舞台背景板,女演员们则到旁边的化妆间更换演出服、扮妆,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路旁,问讯赶来的老大爷老大娘们三三两两地或坐板凳、或坐马扎、或坐藤椅,有的甚至将自家的三轮车骑来,索性坐在车上,静静地等待一场好戏开演。冬日暖阳下,老人们悠闲自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知足。
焦作梨花苑豫剧团这次下乡没有带二胡、锣鼓等乐队人员,用的是电子设备配乐。由于来时匆忙,在组装音响设备时发现竟忘了带调音台,几个人忙打电话联系,谢天谢地,最后终于从邻村借来了调音台。薛文玲一脸无助地冲我说:“平时参与的都是大活动,东西很少忘带,今天你看有点不给力。”“没事没事,不影响唱戏演出就行。”我安慰道。开场前,薛文玲走上台前进行热情洋溢的致辞。她满含深情地说道,为积极响应文化部关于“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指示精神,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把文化送进老百姓的家门口。今天县政协携手焦作梨花苑豫剧团带着浓浓祝福和心愿,在美丽的官司桥村与大家相聚,举办“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送戏曲下乡进基层”演出,为咱们的新农村鼓劲,为咱们的新生活加油!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简短的致辞,朴实的言语,迎来了阵阵掌声。
十时许,随着强劲动感的音乐响起,下乡演出在舞蹈《花开宁城》中拉开序幕,七名身着盛装的女演员手持花扇翩翩起舞,动听的旋律,优雅的舞姿,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随后,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选段《吃亏歌》响遍全场。“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才能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可能有所作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唱腔极富有感染力,唱出了一个新时代村干部的肺腑之言,也唱出了广大老百姓的朴素心愿。是啊,“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可能有人跟随”,在如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像李天成式的好干部。台上,李老师唱的是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台下,老大爷老大娘们看的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在家门口能看到如此高水平的演出,用一位老大爷的话说,那叫得劲!接下来的演出亮点纷呈、精彩不断。豫剧《打神告庙》片段唱出了敫桂英的满腔怨恨无处倾诉,怨恨悠悠无尽头,催人泪下;豫剧《泪洒相思地》里《投湖》一折,让观众对剧中的王怜娟更是同情不已,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而后上演的是豫剧《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一折,耳熟能详的戏词听了让人为之一振。绚丽的戏装、俊美的扮相、铿锵的唱腔,令在场的观众如醉如痴,大呼过瘾。台上演员们唱得卖力,台下观众们看得认真,精彩的演出为冬日平静的村子增添了不少的欢声笑语。
演出期间,他们还穿插了歌曲和互动环节,让现场气氛更加的活跃。为了不耽误看戏老人们吃午饭,上午十一时半左右,演出在舞蹈《幸福中国一起走》欢快的旋律中结束。演员们谢幕后,几位老人还坐在原地不动,估计他们还没有看够呢。活动最后,在一旁忙碌的王玉强主任又喊来部分演员与村干部合影留念,记录下难忘的一幕,为官司桥村的演出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借助此次戏曲下乡活动,村里也安排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中午免费到村委会吃咸米饭。小小善举,彰显了村里对老人们的关爱之情。刚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又免费吃上热腾腾的咸米饭,在场看戏的老人们个个心满意足。
待演员们卸妆换洗、背景展板以及音响装车完毕已中午十二点多了,随后村干部邀请大家到村委会会议室吃咸米饭。午饭虽然简单,但也是村里的一片心意。对演员们来说,能让村里老人们开心比什么都强,送戏下乡就是来为村民服务的。对他们来说,入乡随俗早已习以为常。
由于下午预约到王屯乡东黄村演出,简单吃过午饭,我们一行人顾不上休息,又匆匆转场前往位于县城西南的东黄村。
或许是演员们上午演出刚热过身的缘故,下午东黄村的演出非常顺利,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有条不紊。说实话,我从小就比较喜欢豫剧,老家商丘就是豫剧流派豫东调的发源地。所以说,这次有幸参与戏曲下乡活动也让我一饱耳福,过了戏瘾。下午,我跟文薛文玲建议加唱一折戏,请剧团的老师唱一段唐派名段《三哭殿》“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谁知,老师上去却唱了《南阳关》“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一折。不过听后,感觉确实很像贾廷聚的唱腔,有唐派艺术成熟、丰满、大气的神韵,真的挺好。
本来下午到东黄村时村干部就提出,等散场后想请大家吃过大烩菜、咸米饭再走,已提前买好了肉菜。薛文玲随即婉拒了村里的美意。等演出结束收拾停当后,我们便起身告辞,返回县城。
返回的路上,我们虽然略显疲惫,可是回味起村里老人们看戏那专注的神情,开心的笑容,感觉一天的劳累也是值得的。有人说,乡土凝结着乡情乡愁,也积淀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看来,当前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相信,焦作梨花苑豫剧团今后的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发挥自身优势,用心用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动能,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中定会大放异彩,高歌猛进。
送戏下乡,梨花芬芳。欢声笑语,共唱小康。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