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云朵之上
徐徐西行
回望一抹虹霓
映红了东方的天空
那是我来时的路啊
它由无数晶莹水滴
辉映灿烂的日光而成”
这首诗不知何人所写,整整齐齐抄在我的笔记本上已经六十多年。经过漫长岁月的浸蚀,原本雪白的纸页已经泛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它依然清晰。那时我正在上初中,在一本杂志的扉页上看到这首诗时,眼前一亮:云朵、虹霓、水滴、日光,霎时蔚成了一个绚烂的画面。尽管当时我并不理解诗中的深刻含义,我还是视如珍宝,长期珍藏匣中。而今重新翻阅,不禁思绪翻腾,感慨万千。
由这一首诗,我想到一生走过的路。长长七十多年,尽管有曲折坎坷,有艰难困苦,但总起来是徐徐前行的。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而后工作从下层到上层,每一个关隘都是迷雾重重,而我都能化险为夷,依赖的是什么?是父母,是师长,是同事,是亲朋。如果说我是踏着诗中所说的“一抹虹霓”走过来的,那他们就是这条路上一颗颗晶莹的水滴,是他们折射出太阳的五彩霞光,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有一出戏叫《状元与乞丐》,一对表兄弟,算命的说“哥是状元命,弟是乞丐命”。可是以后,哥跟着街痞学会赌博、偷盗,最终沦为乞丐;弟则听母亲的教诲认真读书,最后中了状元。我们的命是父母给的,踏入社会的路往往也是父母指的。我要感谢自己的父母,他们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寒让我放任自流,走上邪路。在我因一次占了别人5角钱的便宜而沾沾自喜时,母亲竟狠狠骂了我一顿,说:“你占了别人一次便宜,你的良心上就会留下一个黑点,占的便宜多了,你就会变成黑心,回去赶紧把那5角钱还给人家”。一番话影响了我的一生,从此在任何情况下,不管做百姓还是当领导,我都摒除了贪占别人和公家便宜的念头,决不让自己的良心变成黑心。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各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我在上初中时,一度迷上了嬉戏游玩,为看戏、打弹弓荒废了学业。我那个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胡元素曾为我的成绩下滑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声音哽咽着对我说:“一个人的人生就像写一篇大文章,也得有一个主题思想。你现在是学生,主题思想就是学习知识,升高中,考大学,一定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看戏并无不可,那只能放在星期天休息时间。况且等你学业成就之后,还没有看戏的时间么!”老师的话犹如一通响鼓,在我的耳边敲响了几十年,至今还在响个不停。我感恩老师,如果没有这段教诲,也许我早已中考落弟,回到了农村的乡野草间。
“你努力攀登吧,能攀多高就攀多高,我们给你搬梯子。”这句话是我的两位老同学说的。他们初中毕业就就了业,在西安一个工厂当工人,我则幸运的升入高中。当时我家极为贫困,连起码的学费也交不起。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他们得知,说:“考上了为什么不上?上了高中再上大学,能攀多高就攀多高,你的背后有我们呢!”以后,在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中,他们始终和我在一起,我痛苦时他们激励我,我困难时他们资助我,一直把我送上了工作岗位。他们真的是我成长的梯子,没有他们,辍学的命运一定会在等着我。我感恩他们,他们就是我同窗九年、亲如兄弟的学友闫鸿勤和闫保田。
以后在漫长的工作中,我又遇到许多好领导、好同事,他们帮助我、扶持着我前进,把我由一个普通记者推上了领导岗位。
可是走上领导岗位,又有许多难坎在等着我。有一段时间,单位大搞基建,要花数百万元盖两座家属楼。周围的基建单位都争着承建,那些老板们使尽浑身解数纷纷上门公关,送钱的有,送珍贵物品的有,我挡了一批又来一批,一度应接不暇。后来他们觉得来单位不行,就又转移到家里。有一天夜晚,一个老板得知我出差在外,提上成捆的钞票和高档录音机来到我家,我妻子问他何事,他说和领导交个朋友,表示个意思。当妻子问清他所在单位和来意之后,一怒之间将钞票和物品扔进走廊,并将那位老板推出门外。第二天我知道后,不禁向妻子竖起大拇指,说:“你这一扔,扔出了领导家属的水平,也扔出了我作为领导的一身正气。”我没有想到,我这位出身农民、穷了半辈子的妻子,竟如此刚烈,成了我最佩服的人之一。尽管她已去世多年,对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深。我由衷地感谢她啊!
法国十八世纪着名哲学家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佛家也有“上报四重恩”——国土恩、父母恩、上师恩、众生恩之说。回顾一生,我深深明白,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没有父母、师长、同事、亲朋的指导和扶持,我在任何一个危险的隘口,都有可能掉进无底深渊。是他们这无数“晶莹水滴”辉映出的五彩虹霓,照亮了我前进的征途;是他们用自己无私的爱,推着我、托着我走到了今天。我感恩他们,永远会牢记他们。我可以告慰他们的是,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我正在按照他们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行。
最后,我要在开头的那首诗的后边,续写出我此时的心声:
“那无数晶莹水滴,
就是我敬爱的
父母、师长、同事、亲朋……
是他们辉映出的五彩虹霓
托着我走完一生
我要用颤抖的双手,
蘸着自己的心血
把”感恩“两个大字
写满辽阔的苍穹”。
(20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