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饭店有庄、堂、居、楼和斋之分,其中叫庄叫堂的,规模最大,讲究最足。饭庄,又有冷饭庄和热饭庄之分。平日里开门揖客营业的,叫作热饭庄;冷饭庄,平日不卖座,只应承大型官宴和红白喜事。凡是冷饭庄,里边必有舞台,可以唱戏,所以办堂会要找这样的地方。冷饭庄,是需要连吃带喝,外加可以听戏的。
冷饭庄,都是在很大很气派的四合院里,而且是三进院带抄手走廊的四合院,比如前门的福寿堂,便是这样一家冷饭庄。福寿堂的名气大,还在于它的菜确实做得好,它是一家山东饭庄,当时,鲁菜正挟风气之先,有俗语说:东洋的女人西洋的楼,山东的馆子福山的厨。福山是山东的一个地名。不说别的,光是在鸡身上做文章的菜就有30多种,这在别的饭庄是做不出来的。
它的地盘很大,颇具规模,有四五个四合院连环套着,能应承上百桌人吃饭。在一般的饭庄里,也是不多见的。过去老北京有句谚语,叫作“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说的是帽店马聚源的马家,大栅栏的布店瑞蚨祥的孟家,鞋店内联升的赵家。这三家都是腰缠万贯的人家,办堂会,请客吃饭常常到福寿堂,据说一次瑞蚨祥的孟家办酒席,将前门附近围得水泄不通,警察都来维持交通,唱戏请来的都是王瑶卿、杨小楼等赫赫有名的一批名角,一唱唱到第二天天亮。
福寿堂的有名,还在于它是北京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地方。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个叫雷玛斯的西班牙人带着机器和胶片,到福寿堂的戏台放映电影,让中国人第一次见到这洋玩意儿。
冷饭庄,在老北京的饭庄里,向来是拔得头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