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连带的想象中,蝉鸣和烈日构成了主背景。闷热的天,无风的夜,仿若呈现出胶体状的六月中,万千高考家庭焦灼着、期盼着。街边的小食店在这个六月不时地歇业,最后挂出一个牌子:孩子今年高考,正式歇业一个月,希望大家理解。
这是一个难以穷尽的话题。自1977年恢复高考始,它便成为许多人命运的分水岭。它曾承载了“老三届”的人生转折,让一代人有机会在高等学府中与社会的大变革碰面。它也连年不断地带着无数人的精彩和遗憾,呼啸进幽暗的过往。它守候在每个孩子十二年学习生涯的门槛处。
这届高考生经历的是不平凡的三年,特殊的时代境况放大了社会的情绪,也具化了人与时代的关系。身处其间的人都无比清晰地感受着时代在身上留下的印痕。此届高考记忆中的关键词,将会出现以往都不曾有过的内容。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如同准考证一般必备的口罩,都让考场中奋笔疾书的考生真切感受着自己与时代的谐振。就像这场全民关注的大型考试从历史中重新现身的那样,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横亘在这些即将踏入人生新阶段的学子面前。
在命运的翘板上,一个人成功时无须自得,失败时不必自卑,如此的理由是翘板另一端盛放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我们仅仅看向自我时,命运的翘板无法将我们带向高处,须要学会认识自己身处的时代,顺势而为。1977年12月的寒冬,那些抓紧命运绳索,选择与时代站在一起,雄心勃勃踏上高考的考场,重逢人生际遇的“77级”考生,此后多年都会感念当时的自己。
四十五年后的今天,高考早已衍化为一种象征,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希冀。这也让它在众多话语场中身影难辨。也许,个人价值的公正鉴定和证明确实需要通过不同维度的综合观照,但还是要有一个印证,来给青春一个交代。
当一段征程卸下帷幕,当既往自我的奋斗史如重重叠叠的鬼魅山影汹涌而来之时,随着时代的洪流向前看,那里会有更广袤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