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我的连长我的连

时间:2023-10-09    来源:馨文居    作者:王维平  阅读:

  我有一个可爱的连队,我有一个可敬的连长,这个连队就是我入伍时的原64军通信三连(有线电连),这个连队的连长李福赢非常值得连队战友的敬重。

  我写这个题目完全是因为小年之前的一个信息所引发的。4天之前,我和老伴回到故乡康平县,为逝去的父母扫墓,同时去看望在老家生活的一些亲戚。期间,收到了王永生战友从大连发来的信息,说我们老连长李福赢因突发心脏病在天津去世了。我虽然知道老连长己是84岁,属于高寿了,但内心仍然久久不能平静。既为老连长的辞世感到悲痛又勾起我对老连长在连队生活的点滴回忆;既想起了入伍之后在可爱连队的火热生活又浮现了一幕幕难忘的场景。这几天,脑海中总是想到在老连队生活的一些人和事,于是才确定这个题目,笔随心动,信马由缰地写下此文。

  难忘我的老连长。老连长是天津人,1939年岀生,1961年入伍,入伍前是高中生,他从战士时就在64军通信三连,后来逐级提抜到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的岗位,后来当上了64军通信营副营长。于1980年转业回到天津市工作,最后在天津西青区人民法院院级领导岗位上退休。

  老连长的特点有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几点:一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他从一个高中生参军入伍,加入党组织后,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坚定信念跟党走,遇难遇险不回头。去年在建党百年之时,他喜获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二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当连长时在连队兵龄最老,年龄最大,职务最高,但从不搞特殊化。转业到地方工作,在检察院工作多年,虽然有职有权,但他恪尽职守,不贪不占,获得了许多荣誉,最后功成身退,实属难能可贵。三是率先垂范,敢打硬仗。1976年7月28,唐山丰南地区发生7.8级地震后,他奉命率领我们64军通信三连紧急岀动,参加抗震救灾,抢修灾区部分通信线路,经50天的奋战,圆满完成了任务,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他本人和一批共18名干部战士荣立个人三等功,我也是在完成这次任务时立了三等功。连长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进京参加了全国抗震救总结表彰大会。四是多才多艺,生龙活虎。连长是高中文化,会打篮球,会教歌和指挥唱歌。有时在军俱乐部看电影前,他亲自指挥连队唱歌拉歌,从声音到艺术感染力上,碾压军直军后其他连队;有时连队看电影,队伍行进到军部沟口公路时,他喊口令让值班排长入例,他亲自带队,走一段正步,喊上一、二、三、四的番号,那士气真叫一个足啊!

  连队的业余篮球队、业余演唱组,达到了半专业的水平。有时他亲身导演,亲自当教练或亲自上场。连队施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连队篮球队、演唱组也都是走到哪,打到哪和演岀到哪。1971年10月,沈阳军区曾在我连召开文化工作现场会,号召军区所属部队的基层文化工作要向通信三连学习。《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都先后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军事组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专题片《一个生龙活虎的连队》。那时真是火热的生活,灿烂的青春啊!那一时期,我写下了百篇以上的日记,学会了百首以上的军旅歌曲,学习涉猎了《电工学》《电话学》《有线电教程》《军事地形学》《毛选五卷》《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以及《人民文学》等期刊百余本(册)书籍。这也是我从思想上到工作上打基础并有许多收获的时期。正是有了这一基础,组织上才在1978年10月份,由史全忠教导员、周前恩指导员找我谈话,告诉我,上级决定调我到通信一连二排五班任班长,准备接替梅可超老排长,在一连二排工作。记得当时在辽西阜新马友营子公社驻训,到一连报到前,指导员周前恩让炊事班炒了4个菜,陪我吃了顿饭,算是对我到一连工作的欢送饭。此时的老连长李福赢己在副营长的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正是有了老连长李福赢和老指导员周前恩的带领,连队走向了鼎盛时期。连队先后获得总部、沈阳军区、64军等多项表彰奖励。历史上立过4次集体三等功,并于1977年被沈阳军区树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这些历史性荣誉,固然是连队党支部带领全连官兵共同努力所创造的,但老连长李福赢所流下的汗水和心血是最多的,应该说功高至上。

  有幸的是在老连长离开连队时隔36年之后的2016年7月29日,我又和他在老连队驻地本溪县见面。此情此景又浮现在眼前。那时我和老伴在大连疗养院疗养,要到月末结束,7月28日当年的四排长王立模给我打来电话,得知老连长参加连队战友聚会,30号就要离开返回了。于是我匆忙结束大连行程,上午坐高铁从大连至沈阳,而后安排车辆驱车赶往本溪小市,由于高速公路因修路封闭,在便道行驶几次堵车绕行,赶到小市的宾馆时己是晚上20点左右了,我赠送给老连长一箱白酒,一枚全军统一颁发的《国防服役纪念章》,以作纪念。老连长非常高兴,和老战友林树森、杨平、赵明义、等几位战友一起用餐,推杯换盏,谈天说地,忆当年往事,叙战友情深。在军旅人生中,能在跨越38之后的连队驻地与自己的老连长相见,真是一件幸福之事。遥想当年都年轻,再见己是白发翁,不过那时的老连长精神头还很足,身体也还硬朗。可仅仅时隔6年,他竟然因病辞世,真是令人痛惜。抚今追昔,此时我和战友们只能希望天堂没有病痛,老连长安息!

  难忘当年老连队。

  2016年我与老连长在小市相见,对我的触动很大。一方面,老连长深情忆连史,另一方面,王立模、于龙江、邓天意等几位战友也做了不少回忆工作。后来邓天意战友还把有关文字资料发到我的邮箱。最近几天,我又查找了《大连通信站站史》等有关资料,使我对通信三连的历史逐渐清晰起来。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心中感受来说,这就是“可爱的连队,光荣的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通信三连有着一部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据资料记载,我们连队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建立的。最早可追溯至杨罗耿兵团领导下的华北第四纵队的通信队,随着时代的发展,部队建设的发展,后来编为64军通信营通信三连,即有线电连。回望历史,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道信三连都不愧为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攻坚克难,作风过硬,英勇顽强,服务人民的光荣连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连队岀色地完成了有线电通信保障任务。在著名的临津江战役中,我军快速突破美军的临江防线后,军司令部与前线3个师失去有线电通信联系,按军首长命令,我连五班接受渡过临津江,寻找师、团指挥所架设抢修通信线路的任务,当时,各师前线指挥所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只能按上级交待的大概方位去寻找和架设线路。连队五班长王英儒接到命令后,带领五班迅速来到临津江北岸,只见江水湍急,而班里的战士又大多不会水,怎么才能把线架过江去?紧急时刻,王英儒观察到离他们不远处有一座被敌人炸断的废桥。于是,他带领战士们果断地利用断桥把线架过了临津江,经过苦心艰难地寻找,最后找到了190师的一个团指挥所,这样就通过这个团的有线电指挥通信网,重新恢复了有线电军到3个师通信联络,保证了军首长对战役战斗指挥的顺畅,为此,五班荣立了一次集体三等功,班长王英儒立了大功一次。后来王英儒还担任了通信三连连长、通信营营长、师通信科长等职务。

  朝鲜战争结束后,三连随军部到旅顺驻防。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全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在大练兵的热潮中,涌现出了李福赢等一大批技术尖子,为连队军事技术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962年至1963年,64军奉命调防本溪小市,为了在山区组建军直机关驻地营房,三连官兵不分昼夜在小市火车站装卸物资,为保证部队营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是在这一时期,三连又担负着架设从军部通往各师和本溪军分区通信线路的重要任务。连队官兵仅用半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军首长的表彰。1964年,三连奉命前往广西中越边境,执行架设从广西南丹至贵州独山的一级国防通信线路,线路全长124公里。在广西这个“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恶劣环境中,全连干部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部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披星戴月,风雨无阻,通过苦干、实干加巧干,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此期间,涌现出每天立杆140棵,每天个人挖坑38个的挖坑壮元谭延年;接杆能手佟庆发等先进个人。昆明军区特三连召开现场会,并将三连的先进事迹在昆明军区推广。昆明军区机关报以“学64,赶64,超64”为题,把三连的先进事迹刊登在机关报的头版头条上。军党委为连队记集体三等功一次,许多干部战士也都立功受奖。

  1965年,三连奉命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执行加强国家三线建设架线任务。全连官兵战黄沙,顶烈日,飞越黄河天堑,提前完成了架线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国家三线建设,连队受到了宁夏军区的通令嘉奖。为保障国防尖端武器试验,三连又开赴甘肃靖远,执行由靖远至定西的国防线路架设任务。这个地方干旱少雨,加上缺水,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用水要到100多公里外的黄河去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全连官兵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干部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受到兰州军区的通令嘉奖。

  1966年被沈阳军区评为“四好连队”,同年,被总参树立为先进连队。

  1967年,三连继续为三线建设执行太谷经文水、祁县到榆社的架线任务,线路全长126公里,其中需翻越太行山、太古山等山脉,地型条件复杂,气候多变,但是,全连官兵凭着过硬的思想和作风,保质保量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任务。军首长给连队发来贺信,连队被评为64军标兵连队,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1969年开始,连队奉命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边境地区执行架线任务,全连指战员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掉队,每次都出色完成了军区交给的架线任务。多年以来,从祖国的北部边陲到广西南疆,从辽东半岛到西北高原,都留下了三连官兵的脚印,洒下了三连官兵的汗水。从1969年到1982年,连队共完成国防架线任务20多次,架线总里程1000多公里,为加强国防建设和巩固边疆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1976年7月29日,连队奔赴唐山,奉命参加抗震救灾工作,1976年8月1日建军节,连队官兵就是在唐山抗震救灾的战场上度过的。官兵们不怕死,不怕苦,不怕险,不怕累,顶着每天数次余震的危险,争分夺秒抢修国家级通信干线。在总指挥部的布署下,连自为战,排自为战,班自为战,有时集中架设,有时小群多路分散兵力,按不同方向抢修架设通信线路,一顿两顿吃不上饭,是平常小事,震后地下水被污染,喝了肚子疼,引起腹泻的也不在少数,有的官兵家中父母、妻子、儿女有病需要回去探望帮助的情况也不少。但这些官兵小病不言语,大病有时还挺着干,个人家庭困难的家信,都是俏俏藏起来,尽量不让战友们知道。甚至有的官兵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正是全连官兵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才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国家干线的有线电通信,出色地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全连荣立集体三等功,连长李福赢等18名个人荣立三等功。李福赢代表连队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

  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部队建设转移到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上来,连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连队的有线电"尖子班"参加64军有线兵比武竞赛获总分第一名,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64军有线电兵参加军区比武竞赛,也取得了好成绩,战士王新获沈阳军区有线兵尖子比武个人第二名,荣立三等功一次。

  随着军改的大潮,连队先后于1985年10月由64军通信营,编入到64集团军通信团,后来随着部队精减调整,又编入沈阳军区大连通信站,再后来又编入了新成立的战略支援保障部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连队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以至于老连队撤销,汇入军改的洪流之中。但我想,这个老连队永存在于部队建设的光荣史册中,永存于在这个连队奋斗成长过的官兵心中!

散文

抒情散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