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冷气见缝插针,穿透身体的每个毛孔。位于北方之北的张家口崇礼,属阴山山脉东段和燕山余脉的交接地带,海拔在1500米—2000米之间,形成“山连山,沟套沟,连绵不断”的地势。海拔高,气温低,山脉落差大。冬长夏短,冬雪多而冽。崇礼因地貌特征,积雪更是冥顽不化。曾因地势短板阻碍发展的崇礼,突然在某一天被某一双“慧眼”意外“识珠”,继而让全世界瞩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雪上项目在崇礼举办!
“嗵”的一声,房间的门被撞开,一个男人风风火火冲进屋里,身上背着大小相机,整个人就像崇礼十月的初雪,寒凉瑟缩,屋里的人跟着激灵一下。大家急忙上前,七手八脚地帮他把身上的机器卸下来,替他拍打身上的积雪。他跺了跺像从雪地里掏来的鞋,一摊泥水渐渐融化。他憨憨一笑,看着那摊泥水不好意思地说,又弄了一地。一位同事急忙跑到卫生间拿出墩布说,没事没事武老师,您赶紧换换,千万别冻了脚。另一同事把他的相机小心翼翼地摆放好。军旅休闲帽下,他发红的脸露出灿烂的笑容,挤眉弄眼地对大家说,我今天收获可真不小,待会儿让你们瞅瞅,绝对闪亮你们的眼。一把扯下帽子,头发七扭八歪的缠在一起,像崇礼山坳间零星的枯草。
他叫武殿森,张家口传媒集团融媒体策划部副主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运行中心主管,摄影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一杯热茶,一桶热面,同事们赶紧给武老师解决一下温饱问题,经常赶不上正餐是武老师的常态。他兴奋地一边收拾相机一边说:“垫巴一口就行,赶紧整理图片。”人还没坐定,已经把电脑打开。同事把他脱下来的外衣放在电暖气旁边,竟冒起丝丝白气。他们打趣地问道:“武老师,您这是到蓬莱山走了一趟吗?”武殿森扭头逗趣道:“比蓬莱山还美!”停顿一下又说:“趁着第一场雪,我上山拍了几组雪中‘雪如意’的全景片子,美极了!告诉世界,咱家‘姑娘’就是这般的高洁美丽!”“啊,武老师,拍‘雪如意’全景就得爬上海拔1700米的那个制高点啊!今天这么大的雪,初雪又滑,您一个人扛着相机,太危险了!”同事说。“没事,能拍出‘雪如意’在白雪皑皑的山巅之中壮美身姿,值得。那可是咱们要让世界翘起大拇指的代言人呢!”武殿森不无自豪地说。
“您又在山上待了几个小时?”
“没多大会儿,也就三四个小时吧。”
“初雪更冷,坝上的山顶风又大。”
“拍起来过得快,不觉得冷。”
同事们无语。和武老师一起工作,他们早已习惯,对于摄影,武老师每一次超乎常人的付出他都会给出一个极其充分的理由,让你无可辩驳,只得默认他就该那么做。
借助一桶面的加持,武殿森似乎又满血复活,电脑前,上传片子,后期制作。晚上,“河北崇礼:冬奥场馆降雪”的组图在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客户端等各大媒体发布,中央政府网还在头条滚动播放。此后,又被新华社评为镜观中国的一周精选好图。“雪如意”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能担当大责的大国风采。
当武殿森心满意足的把这一组图上传后,却发现自己腰疼的站不起来。他一手撑着椅子,一手扶着自己的腰,忍着痛,缓缓地挺起了身子。他心里清楚,这是今天踩着过膝的积雪爬上山顶,又在山顶站了三四个小时,腰椎间盘突出的老病又抗议了。这种抗议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反正他只知道,忍忍就过去了。反正他只知道,新闻摄影无小事。反正他只知道,要拍就要拍出最佳效果。按下快门,或许只需半秒,一经定格,便是记忆,便是历史。新闻摄影,容不得半点大意,这是作为新闻摄影记者的使命和职责。对于经常来叨扰他的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腿疾等,都抵不过他作为摄影记者的使命。他如是说。
在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武殿森说,能参加云顶场馆群建设的拍摄工作,真是作为记者的幸事,让我近距离看到了冬奥核心区的美景,同时也感受到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在此全心付出,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众志成城干一件大事。听武殿森这么说,我想,眼睛里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付出,感受别人的美,这或许就是一个摄影记者的职责使然吧!否则,他的镜头里怎会有那么多的温暖和至情。
运动员是辛苦的,他们经年累月的重复着一个或几个动作,能证明他们付出的,似乎仅在某个瞬间。比如,一个进球、一个跳跃、一个冲刺等,只有定格瞬间才是记录他们高光时刻的最直接方式。摄影记者,担当起了这个令国人血脉偾张的使命。为抢拍滑雪运动员跳跃的精彩瞬间,武殿森守株待兔般趴在雪地里等待最佳时机。说起这件事,他哈哈大笑:“扛着相机爬山卧梁下壕沟是常有的事儿,灌一鞋窝雪也是常有的事儿,甚至冻手冻耳朵这都是小事儿,就是抢拍滑雪运动员跳跃的时刻,总是觉得角度不理想。凭着多年的摄影经验,我知道,只有趴下才能找到最完美的视觉。但是,趴下,那可是几尺厚的冬雪啊。”说到这里,武殿森喝了一口热水。他接着说:“趴在雪地里没两分钟,我就觉得寒气渗入身体,直逼内脏。自己毕竟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有点撑不住,就像个不合格的侦察兵一样,趴一会儿欠起身子暖和一下,趴一会儿欠起身子暖和一下,手、脸、耳朵、脚的冻感好像已经被忽略了,只觉得自己的心肝肺都快冻住了。好在,一组极其精彩的镜头都被我收入囊中。”说到这里,武殿森露出欣慰的笑容——抢拍到运动员的精彩瞬间如四两拨千斤般得划去他所有的付出!他幽默地揉揉肚子说:“现在,这个肚子也跟我有意见了,稍微一着凉就闹肚子。瞧,又增加了一个闹意见的器官。”说完自顾自笑起来,好像是说别人的事儿。
武殿森这一“趴”,趴出属于他的高度,冬奥会场的摄影记者们都知道了一个叫武殿森的老摄影记者,一声“武老师”,是对他最低调的敬仰。也由此,他得一雅称——“亲吻冰雪的人”。
武殿森出生在张家口,或许因为是本地人,所以,作为摄影记者的他,对家乡有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16年来,他背着相机走过张家口的大镇小村,走到街头巷尾。他拍烟火,拍庄稼,拍城市建设,拍村妇童叟。张北的大风车转啊转进他的镜头;万全的香菇借他之镜远走他乡;尚义县贫困村村民领取土地周转分红的笑脸灿烂了谁的心;桥东区艺术团慰问老年公寓浸润了市民的眼睛……为拍摄北京——张家口高铁首次进站的划时代飞驰感,他手持相机一等就是7个小时;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2022冬奥会举办城市的时候,张家口大境门前市民欢腾,武殿森满怀激动,把这一幕经新华社传到国内外各大媒体。这一组组照片,看似迅捷的“咔嚓”一声,却诉说着一个个美丽而真实的故事。
正因为武殿森这么多年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以关注民生为己任的担当,因此被选入参加张家口冬奥云顶场馆群建设的拍摄工作。冬奥会全世界瞩目,他深知肩负的责任有多重要和神圣,力求每个镜头要用心、用思想、用责任去拍摄。他镜头里不是静态的图文,而是有温度的故事。每一组照片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份温暖。付出总有回报,武殿森一系列关于冬奥前测试赛、人工迎着朝阳造雪以及雪后工作人员披雪带霜的工作等几百张照片,都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各大媒体发布转载,并获得“好照片”“精选好图”等各种殊荣。
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结束,得到世界各国代表和运动员的一致认可,这离不开祖国的强大,更离不开各部门、各工种、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尽职尽责。2022年4月19日,武殿森获得“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个人”奖。
新闻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职业,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通过视觉的冲击力,带给观众更多感知和思考的空间。今天是新闻,明天将成为历史,后天就会成为文献资料。镜头默默无语,传递出一个时代的脉搏,就像很久以前那双牵动亿万国人心的“大眼睛”。新闻摄影,让我们记住一个时代。山河,也将铭记那些幕后的奉献者——新闻摄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