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观鼎

时间:2021-12-27    来源:馨文居    作者:崔济哲  阅读:

  此列鼎为春秋末期之作,共有七尊青铜鼎,造型与纹饰完全相同,大小各异,由大到小排列,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霸气十足。这不免让人立即联想到大禹铸造的九鼎排列起来的威武。夏禹不但是治水专家,也是杰出文化艺术大家。禹独创了鼎,开创了华夏鼎文化,把华夏的一统河山浓缩成鼎,堪称伟大的创造,亦是尧舜也无法与之相比的功业。

  列鼎中最大的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腹径68厘米。每尊鼎宽体、束腰、平底,口部有一圈厚边,周围攀附着六条浮雕夔龙,龙口咬着鼎沿,龙足抓着鼎的腰箍,给人一种欲腾欲飞之感觉。

  此列鼎造型独特。这种中央束腰的青铜鼎实不多见,六条夔龙沿鼎沿相聚,似望鼎空,又似望天空,似乎各司其职,又好像各自作态。造型如此神奇,足见春秋时期的青铜工艺何其了得!列鼎的双耳一改青铜鼎之立耳,而是向外仰立,不仅新奇,更增加了美感,动感。

  此墓为何墓?此鼎为何鼎?谁有这么大阵势?敢列七鼎?《周礼》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七鼎陪葬,此系何人?

  经多方考证,鼎内铭文终得破解,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鼎内80余字铭文,开篇即是王子午。查楚史资料,王子午又称子庚,任楚国令尹。令尹在楚国相当于宰相,王之下,臣之上,所以才敢有七鼎列阵陪葬,才敢自铸列鼎纪念其先祖文王。再查,原来令尹果然不凡,他正是那位“春秋五霸”之一、敢问鼎中原的楚庄王之子。这七尊列鼎至此名正言顺,云:王子午鼎。

  王子午乃楚庄王第五子,英勇善战,战则必胜,深得其父之爱,常委以重任,上马出征,下马理政。

  据《左传》记载,王子午擅长谋略,长于运筹,习于征战。公元前560年,楚共王死,吴国认为可以图楚,不顾有盟“闻丧不伐”,大举进攻楚国,妄图一举破楚而分其地。楚国有难,王子午领命出征,楚吴大战。王子午巧施妙计,诱吴军深入,布下埋伏,吴军挺进,孤立无援,楚得天时地利人和,伏兵尽出,四面围歼,吴军大败。王子午稳定了楚国局势,告诫诸侯,楚强不可欺;庄王虽死,其子尚在。

  王子午任楚令尹六年间,南征北伐,东击西战,为楚张武,扩地开疆,死后受七大列鼎之礼,足见王子午威武,亦足见楚之强大。

  细观王子午列鼎,其铸造工艺更趋娴熟细腻,艺术设计上也有了新突破,在鼎的设计、造型、装饰、配置上更趋向奢华、美观、高雅,更注重在礼仪性、祭祀性和高端性上下功夫,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怦然心跳。春秋时期的鼎,不再追求大、重、稳,而更多表现在灵、巧、新、变上。

  王子午列鼎是春秋鼎的集大成者。新,近乎妖;工,近乎巧;艺,近乎精;形,近乎怪。最让人称奇说道的是,王子午列鼎具有典型的楚国风格,是鲜明的楚国特色鼎。王子午列鼎最让人欣赏的是它的束腰,细腰收腹,别具一格。有人曾用苛刻的语言挑剔青铜鼎,言其一字可概括:圆鼎像锅、桶、缸;方鼎像槽、盒、箱。楚鼎不然。楚有独材,楚有风格,楚鼎与中原鼎迥然相异,一方水土唯楚风。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据《墨子·兼爱》记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莫哂然,此楚之文化也。楚女纤细之腰亦称“楚腰”,王子午的列鼎为楚鼎,沐浴楚之文化,故亦有“楚腰”,非楚王子午列鼎出土,焉能得识“楚腰”之鼎乎?

  王子午列鼎另有一奇观:鼎口有六龙盘踞,蜷曲盘绕。这在夏商周时期未曾见过,三代之时有虎未见龙,王子午列鼎上方见龙盘鼎口,可以说,以鼎而言,楚文化率先有龙图腾。六条龙,龙头伸向鼎口,又恰与鼎盖边缘之六个卡口相合,造型完美,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珍品。

  青铜鼎内铭文又称金文,极其罕见,但王子午鼎中的铭文更是见所未见,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观鼎不观文,犹如观瓷不观款。

  王子午鼎上所铸铭文是被称为“鸟虫体”的文字,亦称为“虫书”“鸟虫篆”,属于金文中一种特殊的文体。据说眼下识得“鸟虫篆”的人已然为数不多。它曾在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盛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当年出土的越王勾践的青铜剑上就刻有八个这样的文字,翻译过来就是“越王鸩浅,自作用剑”。越王勾践之宝剑,只有八个“鸟虫篆”文字,已然震惊后世,王子午鼎内铸有的八十余个“鸟虫篆”,其珍贵岂能一言道尽?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