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生命的热度——论《汾湖石记》反映的明清才女思想旨趣

时间:2022-01-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陈 宸  阅读:

  【摘要】 本文基于明末才女叶小鸾的代表作《汾湖石记》文本,阐述了明末清初之际江南地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渴望命运自主的愿景​‍‌‍​‍‌‍‌‍​‍​‍‌‍​‍‌‍​‍​‍‌‍​‍‌​‍​‍​‍‌‍​‍​‍​‍‌‍‌‍‌‍‌‍​‍‌‍​‍​​‍​‍​‍​‍​‍​‍​‍‌‍​‍‌‍​‍‌‍‌‍‌‍​。通过灵心慧质的才女绚烂多姿的刻画描写,汾湖石的起落沉浮命运映射出在时代的变迁与制度的演进中,明清江南女性诗人异于前代的独立主体思想萌芽与积极进取的生命热度​‍‌‍​‍‌‍‌‍​‍​‍‌‍​‍‌‍​‍​‍‌‍​‍‌​‍​‍​‍‌‍​‍​‍​‍‌‍‌‍‌‍‌‍​‍‌‍​‍​​‍​‍​‍​‍​‍​‍​‍‌‍​‍‌‍​‍‌‍‌‍‌‍​。

  【关键词】 江南才女文化;自我意识;命运自主;性灵自由;叶小鸾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020-03

  《汾湖石记》可以说是古人写石头的佳作​‍‌‍​‍‌‍‌‍​‍​‍‌‍​‍‌‍​‍​‍‌‍​‍‌​‍​‍​‍‌‍​‍​‍​‍‌‍‌‍‌‍‌‍​‍‌‍​‍​​‍​‍​‍​‍​‍​‍​‍‌‍​‍‌‍​‍‌‍‌‍‌‍​。这篇文章写成三个月之后,作者叶小鸾就凌波而去,消逝在吴江汾湖的烟波浩渺中。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一定是这位造梦者数不清的诗词文赋中,最杰出的作品。

  汾湖石者,盖得之于汾湖也。其时水落而岸高,流涸而厓出,有人曰:“湖之湄有石焉,累累然而多。”遂命舟致之。其大小圆缺,袤尺不一;其色则苍然,其状则崟然,皆可爱也。询之居旁之人,亦不知谁之所遗矣。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岂其昔为繁华之所,以年代邈远,故湮没而无闻耶?抑开辟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闻者,则可悲甚矣。想其人之植此石也,必有花木隐映,池台依倚,歌童与舞女流连,游客偕骚人啸咏,林壑交美,烟霞有主,不亦游观之乐乎!今皆不知化为何物矣,且并颓垣废井、荒途旧址之迹,一无可存而考之。独兹石之颓乎卧于湖侧,不知其几百年也,而今出之,不亦悲哉!

  虽然,当夫流波之冲激而奔排,鱼虾之游泳而窟穴,秋风吹芦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嘹嘹,苍烟白露,蒹葭无际,钓艇渔帆,吹横笛而出没,萍钿荇带,杂黛螺而萦覆,则此石之存于天地之间也,其殆与湖之水冷落于无穷已耶?今乃一旦罗之于庭,复使垒之而为山,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璨,纷素蕊之芬芳,细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缭绕于其颠,飞花点缀乎其岩,乃至楹槛之间,登高台而送归云,窗轩之际,照遐景而生清风。回思昔之啸咏流连游观之乐者,不又复见之于今乎?则是石之沉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出之者又可喜也。若使水不落,湖不涸,则至今犹埋于层波之间耳。石固亦有时也哉!

  ——《汾湖石记》叶小鸾①

  《汾湖石记》文风清丽多姿,这与《甲行日注》的暮年笔体完全不同。《甲行日注》多为淡然到绝望的“石沉不见底”的绝对忧伤,但《汾湖石记》整体的气韵是飘而扬的,是专属于少年人的韶华文字。对于太湖石,“瘦皱露透”的审美欣赏标准显然是江南文人赋予的,这对普通人来说,欣赏角度颇为困难,几乎很难让常人描述出其很突出的可以用言语状化的美点。但是《汾湖石记》却意外地说这样的石头“皆可爱也”,对太湖石施加以怜爱之心,以 “可爱”状化太湖石,这明显反映其作者对待自然山石的热爱。作者说,“亦不知谁之所遗矣”,这种茫然不知所措的“空”引发了她的想象。富于哲思的作者甚至为此提出了“它是什么样的石,从哪来,将去何方”的哲学性质问题。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