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作品的暗示性,在前面的章节中蜻蜓点水地评论过,没有进行系统的评论,下面我们就此创作手法专门探讨一下。
暗示是什么?
《辞海》中解释:不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使人领会。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乐华对于王先生所说的‘方块字’三个字,很感到趣味,他不但记起了幼时母亲写给他的红色的小纸片,还得到种种文字上的丰富的暗示。”特点是:“说话人故意不去照直说出来要说的意思,而去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类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说的意思;或者用一些含混、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来的意思。婉曲的好处在于婉转曲折,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在诗歌作品的创作中,暗示性是重要的手法之一。“语言之外,使人思而得之。”这就是暗示带来的艺术效果。诗人于沙曾这样说过:“诗,不重明出,而重暗示。诗,是一门学会暗示的艺术。”
怎样暗示呢?
比如诗人程维的《一个大师要有胖子的重量——致阿莫多瓦》:
一个大师
首先必须是个胖子
肉多了不行
瘦成一把骨头
有失大师风范
这一小节分明是写大师的,但是诗人程维写大师肉多了不行、瘦成一把骨头又有失风范干什么呢?这是形象的铺垫,是旁笔。前面的铺垫是为下面的诗歌作品的主题服务的。
大师的分量
首先应该体现在一个胖字上
然后才是他的活计
干得是否漂亮
这里依然是旁笔,大师首先必须要体现在胖上,然后才是他本来的活计。这虽然不是正笔的意之所在,但已经在逐步接近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大师怀抱美人
好比胖子胸佩勋章
多情的民族
总会让大师
欠下一裤裆风流账
让他用艺术买单
这一小节依然是铺垫。但是,在这小节诗歌作品里,我们深刻感觉到,诗歌作品的语言神采飞扬、诗意盎然,就这一句“欠下一裤裆风流账”让整首诗歌作品都活泼起来,使这铺垫的诗意在不经意中展开,读之令人忍俊不禁。
我不是大师
体重却明显看涨
有朝一日
可能达到大师的分量
这最后一小节诗歌作品,才是意之所在。诗人程维采用了结尾的暗示手法,“有朝一日/可能达到大师的分量”,这是诗人的最高理想。
这首诗歌作品的闪光点,就在这小节,这是诗眼。许多诗人,喜欢把诗眼安排在诗歌作品的结尾处,这叫“卒章显其志”,也叫“撒网拖鱼法”。前面写的那些就好比是在撒网,到最后结束收网拖出一条鱼来,这就是常说的画龙点睛之妙。整首诗歌作品的创作,就是为了这最后的一句,也就是这最后一句,最具暗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