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瑜伽课,当做到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教练总会提醒我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觉得舒服就行,不要勉强自己非到位不可。”
这是我最喜欢听的一句话。最初下决心学习瑜伽,一是因为它是一种慢运动,二是因为瑜伽的训练原则——尽力而为。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这句话非常人性,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最不喜欢的课始终未变,那就是体育。体育课上,老师总让一个班的学生练习同一个项目,这种整齐划一忽视个体差异的训练显然是不科学的。
上小学的时候,由于身体瘦小,运动能力又差,体育课成为我最头疼的事。记得有一种运动叫跳箱,要求大家在一段助跑后,从那个高高的、类似体操中鞍马的箱子上跳过去。我不仅跳过不去,而且几乎次次把膝盖碰青。
让我更害怕的是翻单杠,单杠那么高,我的个子那么矮,根本够不着。一次老师把我抱上单杠,可当他一松手,地球的引力吸引着我迅速下滑。我的手臂没有力量,根本握不住那根冰冷的铁棍,结果可想而知——手一松,我从高高的单杠上掉了下来。
那时冬天的课间跑操也令我畏惧。东北的冬天那可不是一般的冷,为抵御严寒,每天大课间全校师生都出来围着操场跑步。要知道在队伍中你必须跟上大家的步伐,否则会拖后腿,影响集体形象。那时跑步每班都是让高个子在前面领跑,我自然是最后一排的,身后就是另一个班的第一排大高个。一次跑操,前面的同学跑得实在是太快了,我在精疲力竭之时,突然膝盖一软,重重地摔倒在地,后面的大个子男生跑得也快,瞬间停不下来,他的鞋子一脚踩在我的额头上,顿时鲜血直流。我当即被送进医院,缝了三针。
总之,体育让我充满恐惧。看着别人在体育课上兴奋的样子,我总觉得不可思议:有那么高兴吗?
现在想想,我那时之所以没有从体育锻炼中找到快乐,与当时体育老师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有关。达不到老师的训练标准,莫说没有成就感,还要为此常常受到惊吓,这样的运动谁会喜欢?
瑜伽就不同了,训练时,教练从不要求大家动作一致,尽力即可。同样的动作,我的手碰到地很好,别人的手刚刚摸到膝盖也不错,因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对个人而言,都达到了锻炼目的。
瑜伽不太受地点限制,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可以做放松头部和肩部的运动;在教室上自习课,可以屏气保持“山立式”站姿;在家看电视,可以在地板上盘腿莲花座;躺在床上,可以练习完全式呼吸;坐在车上,可以闭上眼睛,挺直上身,进行瑜伽冥想;爬山的间隙,也可以在一小块平地上,做几个简单的瑜伽体式……总之,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瑜伽练习,重要的是,这种看似随意的练习也可以让你立即体会到身心和谐宁静的妙处。
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都应该像练习瑜伽这样,顺其自然,尽力而为,不勉强自己做力所不及的事。如此一来,人生会多一份轻松,多一份惬意,多一份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