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打开浏览器,就忘了要搜什么信息。给单位设置的加密文件,转头就忘了。甚至有一次点外卖,我责问商家,是不是有样东西没送。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想起是自己吃掉了……”想起那些健忘的事,张龙自己都后怕。
张龙曾在网上检索,发现和他一样“健忘”的年轻人不在少数。2020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开展了一项针对2002人的问卷调查,结果35.2%的受访者回答“经常健忘”,82.0%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的年轻人往往会健忘”。
在一些网站发起的“你健忘了吗”“你有健忘症吗”等调查中,关于日常生活中健忘的原因,张龙看到很多青年留言“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也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工作压力大诱发作息不规律,继而导致焦虑。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年轻人不得不顶着巨大的压力生活,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生活没有规律,营养不均衡、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势必会影响大脑,导致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推理能力下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范学文在近两年门诊接待中也发现,年轻的健忘患者逐步增加。
范学文介绍:“健忘症在医学上称为暂时性记忆障碍,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年轻人记忆力下降,多属生理性健忘,可以通过调节作息、饮食等帮助恢复。”这对于大部分青年来说,依然很难。“我也曾想过换一份工作,但是现实压力摆在眼前,过两年就要考虑结婚、买房,父母虽然能帮衬一些,但最终要靠自己。”张龙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玉慧通过多年调研,发现当下年轻人其实很关注健康问题,但是现实问题无疑也是面前最难迈过的“坎”。在她看来,拯救“健忘”要从更细小的地方切入,比如适当放下手机,让大脑“放空”;整合碎片化的时间,锻炼身体、读一本书等。除此之外,就是从吃早餐这样的小事做起,力求让身体尽可能地回到健康。
网络成瘾症:平衡生活,体验真实人生
中学时的浅浅,是一个内向腼腆、不擅社交的人。梳着简单的辫子,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羞于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也不知道如何融入到别人的热聊中……总之,就是放在人群里,没有人会关注。
一个人内心有了空缺,就会渴望得到那样东西。进入大学后,浅浅加入了学生会宣传部,因为有绘画功底,又自学过平面设计,绘制海报的工作就交给了她。经她之手的海报精美又有创意,部里的老师和同学经常夸浅浅,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很开心。
身边很多同学都喜欢发动态到社交媒体上,浅浅也试着把自己的作品发到微信和微博上,没想到点赞和评论纷至沓来。有网友惊呼浅浅的才华,有网友夸她以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平面设计师,还有陌生网友希望能和浅浅成为朋友……看到这些点赞和评论,浅浅感觉自己似乎得到了可以填补内心空缺的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里,浅浅上了瘾一般,有什么事情都想发到网上去。得了奖学金,发网上;比赛获了奖,发网上;当了志愿者,发网上,到后来连一些琐碎的生活小事都会不厌其烦地分享到微信和微博上。渐渐地,浅浅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每次只要发布新的动态到网上去,她就会不受控制地盯着手机,无论是上课、看书、走路、吃饭还是睡觉前,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隔几秒就刷新一下页面,生怕错过网友最新的评论,倘若没看到任何消息便会瞬间陷入失落。手机落在什么地方了,或是被偷了,她就会立即焦虑起来,仿佛自己正面临世界末日。最关键的是,无论她在网上与别人互动得多么融洽,放下手机后那种“被关注”的快乐就会转瞬即逝,巨大的空虚感涌上心头,内心依然充满孤独……
浅浅没有意识到,在这个智能时代,手机恰似现代人的外挂器官,成了身体的一种延伸。通过这个“外挂”,人们可以轻松地连接网络,实现购物、打车、订餐、转账等生活所需。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便捷,导致很多人患上了“网络成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