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城管执法”的银灰色面包车不知从哪里突然冒了出来,人民广场附件的小贩见状,纷纷“逃之夭夭”。几个高头大马、身穿城管制服的大盖帽以迅雷之势逮住了一个左腿残疾的老瓜农。几个城管不问青红皂白,冲上去把老农一顿痛打,那些从农村老家幸苦拉来的西瓜被砸得一塌糊涂。为了不引起公愤,城管们迅速跳上车,扬长而去。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留下的只有老农躺在地上苟延残喘的身影。
自从城管1997年“诞生”之时,每当城管进入舆论旋风的中心时,都会给社会带来阵阵剧痛,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心灵伤疤。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产物,城管几乎是伴随着“负帕累托”方式发展的,对其期望越高,则失望愈大。成了地道的“当代土匪”的形象代言人。据《中国青年报》5月18日述评《谁给脱缰城管套上笼头》一文介绍:根据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第16条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相关规定,国务院决定成立一个“综合执法部门”,集中执行各个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
在上文中说到城管的工作范围其实很广,在马路上堵截漏污水的泔水车、到居民区里劝说居民把放在公共绿地上的大白菜搬回家、劝说服装厂修理快塌下来的广告牌、处罚在路上违法散发小广告的人等等,总是要人管的。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大批工人下岗,这些在家待业的工人成了“自由职业者”,于是各种小贩便应运而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北京市宣武区在全国第一个成立城管队伍。当时的思路,就是把各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存在的唯一“合法依据”,就是《行政处罚法》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后来城管的工作职责缩小到在大街小巷横扫无证摆摊的小贩们。
城管在中国具有十四年的“悠久历史”。城管顾名思义,便是城市管理者的简称。伴随着城乡二元化、城市化进程大踏步发展的趋势,必然会产生诸多始料未及的“恶性因子”。这些因子经恶性循环,日积月累,最终在老百姓的心里根深蒂固,于是城管的出现成了老百姓避而远之的“瘟神”。其实,城管并非中国特有,著名杂文家鄢烈山在其博文中述说了自己在印度、尼泊尔亲身所见的一些城管和小贩快乐相处、其乐融融的画面。无论从法理的合法性,还是从制度的合理性上来说,城管在某种程度上有非法之嫌;但事实上,城管俨然已成为一个职能繁杂、分工繁多,为各政府所倚重的畸形部门。如今,城管所带来的严重隐患,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可能。所以,城管问题走到悬崖边沿,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的可能。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了。
新中国成立后,任何一个社会机构和单位的建立和发展,本质上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人民谋福祉”为职责。宪法保护着每一个生存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子民,让他们有尊严地活下去。每一部法律法规,抑或规章制度同样也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撰写和实施的。但现实又是怎样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不可预见性,谁都不敢保证社会发展就一帆风顺,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那不过是乌托邦的童话世界罢了。正如“改革开放”一样,国门打开后,清新的空气涌入中国,但是污浊的空气也掺在里面,甚至是一些恶臭的味道。但作为一个包容的社会,有好就有坏,有好就有差,关键看如何面对的问题。说到这,如何面对和解决城管的“负面形象”的问题,就成了当前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问题。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城管是由政府部门所组建的,饱受社会所诟病,那政府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有力措施挽回其“光辉形象”呢?君不见,有的地方提高城管人员的准入制度,以免一些关系户,低学历者、甚至过去有“污点”的社会闲杂人员进入该系统;制作城管形象宣传片,大肆渲染城管的“光辉形象”。甚至有的地方招聘女性城管,很显然,利用女性的温柔和耐心,为城管挽回一丝颜面,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学过美学的人都知道,与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比起来,蓬头垢面的小贩们东躲西串的存在,会对整个美学现象产生瑕疵,好比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在下巴那里却有一颗大黑痣一样大煞风景。如果加上城管的上场,上演一番“猫捉老鼠”的3D现场版大片,那便成了“暴力美学”。试想一下,当一个小贩赖以生存的谋生工具突然被一些“不速之客”收缴、被砸,甚至一帮城管围着小贩暴打,毫无任何还手之力。那时,小贩的心理状态充满的是极度的仇恨,以致小贩刺死城管的报道也是屡见报端。由此陷入了不共戴天的恶性循环之中,不可自拔,最后酿成更大的悲剧。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既然城管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就必须回归到它的本质上,做到“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上来。“无信则不力。”社会意识形态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这个形态里的人民感到很幸福就做到了应尽的职责。在“科学发展观”引导下,处处体现“清明上河图”式和谐要素。从长远来看,政府需高瞻远瞩,改革城管管理制度,对管理机制进行革新。加大城管人员的准入制度,严防“三教九流”之徒混入该系统,要知道“一颗耗子屎,打坏一碗汤。”的道理。确实贯彻“执法就是服务”的六字真谛,引导小贩正规合法经营,而不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以德才能服人。”用诚信、诚实、诚恳的态度和执法理念来感染每一个小贩,让他们有尊严,有勇气生活在这个城市里。
未来有一天,当小贩看到城管时,他们不会再“躲猫猫”,不再胆战心惊。而是这样的场景,老农挑着一担西瓜一瘸一拐走了过来,这时,那几个城管跟了上来,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城管真诚地说道:“老大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2011.09.07于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