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山海关外三里有座山,此山有两个名字,一名曰凄惶,一名曰欢喜。这是历代流放官员为宦生涯的终点,也是重获新生的起点。
过了山海关就是另一番天地,要与“野人”为伍了。山是凄惶之山,水也是凄惶之水。若能够活着从山海关出来向西行,心情则大不相同,曰欢喜。并不是山有两个名字,而是人的两种人生。
茫茫荒山野岭,飒飒北风呼叫,脚步踉跄,有冤无处申,有仇无处报。老龙头的水天一色,远山如黛也激不起半点波澜。
也无暇再玩味硬挺上“一勺之多”的来处和蕴义了。
只有去探亲访友的人才会有此闲情。所以记下一些细节的是杨宾,他是去柳边看望流放多年的老父亲。“大龙头,土人呼老龙头,上有望海楼,或有游宴其中者。楼前有石碑,大书‘一勺之多’四字。”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yuán)鼍(tuó)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碑文出自哪个朝代谁人之手不确定,可以肯定的是,此人一定是关东广大与不测的亲历者。
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正月,第一串有去无回的脚印由都城西安出发,直至辽西。脚印的主人来自于流徙的罪人赵钦。
《汉书•哀帝纪》中记载:“侍中骑都尉新成侯赵钦、咸阳侯赵䜣,皆有罪,免为庶人,徙辽西。”这是最早见于文字的流人。
赵钦是赵飞燕的弟弟。
赵飞燕是因为美貌写进历史的。她体轻善舞,备受宠爱。成帝听说飞燕的妹妹更美,于是把妹妹也召进宫。姐妹二人从此恃宠专擅,独霸后宫。可惜都无子,赵氏姐妹担心失宠,于是用尽心机,设法除掉有子的妃嫔。成帝在位时还好,众人拿她们没办法。但好景不长,成帝不明原因暴卒在妹妹赵合德寝床。赵合德首先被归罪,自杀。赵氏再无仗势,忍耐多时的政敌们终于等到了机会,不依不饶,继续追究姐妹二人“倾乱圣朝,灭亲继翤”之罪。
赵氏“侯者凡二人”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赶往辽西。飞燕在惊恐中度过了六年,被一贬再贬,最终沦为庶人,还让她去看守陵园。得到这个皇命,赵飞燕当天就自杀了。
赵家二侯的流徙原因是由于宫斗和党争,到东北后也再无有关建树的记载,至少现在看是毫无积极意义可言,但这是一个序幕,得提一下。辽西有去无回,他是第一个见证者。此后,来自中原“各国”的流人不断向着东北方,亦步亦趋。有达官贵人,也不乏亡国之君。
无论什么原因来的,也不论来的时间长短,他们的愿望只有一个,回去,化成灰也要回去。
947年正月十七,第一个流放东北的亡国之君后晋晋出帝石重贵,还有太后、太妃、皇后、皇弟、皇子、宫女、医官、疱丁、茶酒司等一百六七十人由开封出发,押解北上,流徙黄龙府(今吉林农安)。两年后949年二月,太妃安氏死在去往建州途中。死前交待:“焚骨为灰,南向扬之,庶几遗魂得返中国也!”
紧接着太后死,也是同样的话交待给石重贵:“不要使我永做异地之鬼。”
背负“魂归故里”重托的石重贵,终于到了建州,得到土地五十顷,从此这位皇帝忙于建房、开垦、耕种,求得温饱,十四年后也死了。
于是人们越发相信,白山、黑水那一带是有去无回了。
如果没有这一支北方民族,宋徽宗还会继续做一个懂得生活且颇具艺术品味的皇帝。
他对茶有着很深的理解,不但对产地、采制、品性精研入微,对与之相趁的器皿、水质也都有独到的品鉴和要求,并把自己的这些体悟撰写成文。《大观茶论》的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北宋独特的审美生活。也恰恰是在北宋,一个这样有艺术品味的人,看到的是人间的大不幸,国破家亡。
这支来自东北方的狼族,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公元1125年,金人大举攻宋,战马裹着烟尘,长驱直入,于次年(1126年)正月进入汴京。徽宗这才惊慌失措,一面下诏命各地派兵勤王,一面传位于太子赵桓,让钦宗继位,然后逃往亳州。金人吓跑了皇帝,却遭到北宋爱国军民的打击,软弱的钦宗答应割地称臣,金兵就势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