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庵赵庄上的诗情

时间:2024-04-20    来源:馨文居    作者:周荣池  阅读:

  而这种现状的存在以及人们的静默和包容,正是乡土在精神内质上强大的地方,一切形式上的完美或者残缺都被一种非常健康的诗性所统摄,所有现实的阻拒与对抗都臣服于这种与生俱来的诗意。当然,乡土世界里所有的朴素、平常乃至于邪念都也构成这种诗性本身,成为安慰人心的巨大力量。

  如果只有小英子脸上的纯真和灵动是美丽的,那我们对于村庄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因为村庄还有绝大部分难以用形式上的美好归纳的东西。《受戒》中的和尚如果脱去僧袍或者拿掉这个身份便是一个普通的人,即便他们并不去掉这种身份,照样因为普通俗气的生活而显得非常真实。尽管仁山和尚罗列了做和尚的几个标准,那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律条,他希望小明子能够成为那样的和尚,而仁山、仁海、仁渡以及乡野里几乎所有谋生的和尚们都没有这样的品性,但他们仍让人觉得可喜:

  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双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

  他们身在村庄里的事实决定了他们只能是村庄的一部分。他们应该有和城里人以及大庙里的和尚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乡土的自持与本色,这种本色便是乡土应该有的样子。反观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在多样性和快速度的语境下,失去较之于得到显得令人不安,而城市经过许多光阴所凝练的诗情画意却被水泥所阻拒与掩埋。我们倒是反过来要反思,我们到底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如果乡土的生长所孕育的诗意已经无效,那我们就不会在一篇几十年前书写的文字里找到巨大的安慰。这种寻找在当下显得珍贵而迫切。这大概就是土地的魅力,看似走远的过去却又似乎越发地逼近我们的现实。我们坐在高楼大厦里,依旧能清晰记得那些普通村落的样子,从来不曾伟岸,但也永远不会消失: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

村庄

爱情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