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奎拉藤生长在智利和阿根廷的热带雨林里,乍一看,它没什么特别的,和大多数藤蔓一样,从地面上爬出后极力地向上生长,然后缠到一棵大树身上。是啊,所有的滕蔓为了争取一缕阳光,一丝雨露,都是这样拼命地寻求身边的宿主,才没命地向上疯长!
多年来,谁都没注意到勃奎拉藤的“特别”。
2012年,植物学家埃内斯托(ErnestoGianoli)在雨林里漫步的时候,遇见了勃奎拉藤。沿着勃奎拉藤一路看去,埃内斯托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在地面上,勃奎拉藤的藤蔓看起来圆圆的,一旦它的藤蔓爬上宿主,叶子形状就变了,变得与宿主的形状一模一样。更为奇观的是,当勃奎拉藤从第一个宿主爬到第二个宿主上时,缠在第二个宿主上的叶子又跟着变化,且模样与第二个宿主上的叶子形状并无二致。
勃奎拉藤这种见“主子”就变换叶子形状的特性,被生物界称为“模仿多态”。《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是这样描述的:当勃奎拉藤的藤蔓延伸到树木分枝上时,其多变的叶子可以改变大小、形状、颜色、朝向甚至静脉模式,以匹配周围的树叶。如果藤蔓跨越到另一棵树上,它就会发生变化,即使新宿主的叶子大小是原来的10倍而且形状截然不同。
这种罕见的特性,在动物界中只有在蝴蝶的身上发现过。在目前科学界已经了解的植物中,还有没有一種能够像勃奎拉藤这样模拟周围邻居形态的植物呢?有很多,常见的兰花就是其中之一。
兰花确实会模拟,但和兰花一样会模拟的植物,它们模拟的范围非常有限,最多只有两种模拟形态。而勃奎拉藤却让人觉得它像章鱼或者乌贼——至少能够模拟八种基本形态。就算它爬上了一株以前从未见过的植物,它也能模拟它附近植物的形态。
当然,勃奎拉藤不是什么都能“复制”。埃内斯托还发现,勃奎拉藤缠上一棵树叶边缘呈锯齿状的大树。可惜的是,勃奎拉藤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模仿,叶子最终未形成锯齿状,但是它变化后的叶子的边缘看起来还是有点曲折。
勃奎拉藤为何会模拟呢?原因可能是为了防止被诸如象鼻虫、金花虫等食草昆虫吃掉。
如果能够将自己隐藏在各种树木之间,那么每片叶子被吃掉的几率就小得多了。埃内斯托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将挂在树枝上伪装的藤叶和仍留在土地上寻找树木的藤叶,以及攀爬在无叶树干上的藤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地上和树干上藤叶的被食概率分别增加了33%和100%。
最疯狂的地方在于,勃奎拉藤不需要接触其他植物即可进行模拟,只要附近有其他植物即可。动物王国里的模拟均需要物理接触才能达成,但这种植物只需要挂在宿主植物身上,就能在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和大脑的情况下,看到与它还有一定距离的邻居并模拟它看到的东西。
不论原因为何,模拟都挺有用。
勃奎拉藤又是如何识别树木并相应地进行模拟变化的呢?埃内斯托推出了三种假设:信号也许在光里,也许在气味里,也许在基因导入里,它又如何将这种化学物质转变为形状并自行模拟的呢?对此,埃内斯托玩笑地说:它被称作隐形藤蔓的原因在于它同美国的间谍飞机一样,内部工作原理依旧是个谜。
勃奎拉藤“模仿多态”的特性虽未解开,但我们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因为,至少从它的多变特性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在复杂多变的恶劣环境里,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求得生存。求“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动物如此,人类也不可回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