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病床上休养的那段时间里,只要精神上许可,我就会上论坛观看师友们的文章,说学习也好说打发时间也罢,但无论如何都是对自己而言的一种学习与借鉴。而当得知散文版关于开展以“书房、书籍”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看到老师大笔一挥佳作呈现时,我的大脑则是产生出了一片片空白:要是我写该写什么又该如何写?仿佛我想说的话也都被各位写作大咖占有了,怎么办?这还真的是让人愁啊!
看到老师们的书房一间比一间大,我想写的心情似乎很受打击。比不过啊,我没有书房,还是不写为好。可转念一想:书房的大小,从另一角度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书房不正说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吗?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追求的精神食粮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有所提高,这还真的是没有什么可比性。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家“书房”的面积,不也在随着每一次的搬家而不断的扩大着吗?
记得上小学前,父亲会在拥挤的房子里为我们在一面空白的墙上,用木板分层搭建两层的“书架”用于摆放我们的书籍。那时候我家的居住房屋面积是八平方,而我们的书除了小学课本就是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偶尔会添加一两本小人书;第一次搬家是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拥有了一个如同现在最简单的鞋架一般的书架,也是两层但和前面提到的墙上的书架有所不同,它是可以随意挪动、放置任意地方的一个书架;此时,我们的书籍也多了很多;第二次搬家后,我们的书架就更加的“奢侈、豪华”起来了:除了保留原有的两层书架外,还有了三层的墙壁壁橱既有深度又有宽度。这时候的书籍也日渐多起来,可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到一起存放了……
参加工作后,为了工作的方便我在单位还摆放了一个一人高的书架,当然这里专业书相应的要多一些,既有自己买的也有从图书馆借来的小说和人物传纪、各种报刊杂志。因此,我的书架就是一个流动的书房。经过N次搬家后,书架也渐渐的由书橱、书柜代替,且面积也在呈上升的趋势不断的扩大着。由最早钉在墙上的两层书架到现在三个两米高、三开门的落地书柜(书架),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书架上摆放的书籍也从单一到多元化:中外名著、历史史记、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只要是感兴趣就会买到手,作为自己的藏品,自然也包括带有自己文字的书籍了。
书房是心灵的栖息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改变自己最低的成本。说过书房再说书籍,记忆中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中的《童年》,而后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这既是高尔基童年到青年时期生平的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字艺术的珍品,既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是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是受这本书的影响喜欢上了阅读人物传记。
《马克思传》是我真正接触无漫画书的第一本字书。那还是上小学五年级时通过老师拿到的第一张文化馆借书证后,首次自己亲手借到的一本书,在当时能拥有一张借书证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能去图书馆借书是一件足以让人羡慕的事情。不知当时出于什么心情,居然借了一本伟人传记,现在想来也许是和当时的环境形势有关吧,不论怎样读起《马克思传》也是极认真的,但终因年龄原因没有完全领悟到马克思一生中的伟大思想,更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这应该算是一种读书的失败。好在通过读书让我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有了认知,对“患难见真情”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而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朋友的交往和对友谊的理解,不然也就不存在交往五六十年的朋友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着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之所以流传至今都不过时,就因为书籍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的知识还有经验,是经过N多年的考证和检验的真实有效的好方法。读书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爱好。通过读书让我感觉到有兴趣爱好,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性情。有兴趣爱好的人,才能更加快乐。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爱好里,全身心投入,就能暂时摆脱生活的琐碎,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同时也能感染周围的人。
书是陪伴人一生一世的伴侣,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伴侣比生活中的人生伴侣还重要!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书也是思想的延伸,她告诉我们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世界有多大;让我们如何从中吸取教训辨明事理。如果没有前人书写的书籍,我们就不可能通过别人的思想来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延伸……
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悠闲自得的躺在床上看过一本书了。尤其是有了手机以后,再看纸张文字书籍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而这次几个月的病情却让我又重拾书本阅读起来,心情自然也就不同。以前,一般的看书都是“忙里偷闲、走马观花”的形式存在。是啊,那只是看书,不是读书。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意思相差甚远。只因这段时间身体出现故障,才能让我有如此充足富裕的时间,手捧一本心仪已久的书或躺在冬日暖阳下的午后,或坐在洒满阳光的轮椅上,一杯香茶在手,沐浴着阳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阅读一本书。此时的我感觉好惬意!
一篇语言很美的文字会让人看着就心情舒畅,有被一种美陶醉的感觉;让我几天都无法从美丽的文字中走出来,我贪婪着读取,静静的揣摩,就会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那就是人的思维和素养;人的一生不单单是看的一生、品的一生还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一生一辈子也读不完,真乃是活到老、学到老、读到老。
岁月是一本书,记载着人生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咸;这本书需要人们不断的书写、不断的修改,她引导人们漫步在书的长廊里来一场与文字的激情遇见,要想读的明白就必须慢慢读、仔细品、理解后消化、思考中体会;也只有在书中努力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和增长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才能使自己一路高歌向前。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说古人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好好读书,等到“功成名就”时就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古人是这样,现在的人不也是如此吗?靠读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你若不读书,没有文化怎么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得到人们的认可?只怕是到头来吃亏、上当、被人骗了还不知觉,甚至于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这样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因此,没事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人应该保持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别人的知识也会变成自己的知识。好的气质也会潜移默化的被自己吸收。而我已经过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年代,只是想给自己增加一点点读书人的气质,不想被书籍遗落的太远。按照自己的欣赏去读书,提升一下自己的素养和境界。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也只是想体验一下这种感觉罢了。
说了半天,我这里的读“书”,不单单是读印在纸上的字,也应该包括读人、读社会、读万事万物;能读懂,真的是不容易,即便是不容易慢慢读也比不读不看等着吃亏上当的强。不读书就不知道世界的奥秘有多少,不读风雨怎么会知道阳光的珍贵?不读春秋美好的季节又怎么能知道冬夏的严寒酷暑?这一切一切,不都要等待着我们去读吗?
其实人的一生是最难读懂的就是人的心,或许还有自己的心也搞不清楚读不明白。那就从读懂自己开始去读懂别人吧,这个需要读懂的时间就是我们的一生,一辈子!
罗里吧嗦的写下这些,深知自己的水平有限,但不论好坏也算是自己参加【书籍、书房征文】的一种态度,承蒙潘哥的邀请,感谢逸飞和散版提供的平台!还是那句话:重在参与!(29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