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圆明园是个废墟,像庞贝古城,断壁残垣,没有生机。虽来过三次北京,却从未去过圆明园。
为了女儿,这次突然想去圆明园,女儿学过这段历史,希望实地参观对她更有益。
一脚踏进圆明园大门,眼前的景色令我吃了一惊——绿树成荫,碧水悠悠,荷叶接天,芳草遍地。绮春园和长春园两处,依旧彰显着昔日皇家林园的气派。
西洋楼的遗址处,地上随处可见断裂的石柱,精美的图案依然清晰。依稀记得中学历史课本上几页圆明园的插页图,几根高耸的白色石柱,柱子上有许多美丽的花纹。左转右拐,最后终于找到了记忆中的那张图片,就在“观水法”对面。
绮春园里,偶见一个吹糖人儿的艺人。那一排排吹好的生肖,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个笑话。三岁时,跟爸爸第一次回山东老家。有一天街上来了一个吹糖人的,大人孩子都围过去看,有一个大一点的男孩看我过来,就悄悄地对我说“你过去对那个人说‘你给我吹个牛’!”我真的就过去对那个老人说“你给我吹个牛”,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老人很不高兴地对我说“你这个不吹!”
“来,宝贝,让他给你吹个小狗。”想起小时候未成的心愿,今天让女儿实现一下,女儿很开心。吹糖人的中年人从烧热的小锅里拿起一块融化了的褐色麦芽糖,在手里捏了几下,一个小狗的形状就出现了,那双男人的大手竟然如此灵巧。他笑着和我们说话,手却一直未停,他说动作要快,否则麦芽糖凉了就吹不成了。小狗儿精雕细刻,鼻子、嘴巴、耳朵、小腿儿……最后他手一扬,拽出一个长长的尾巴,只见他用嘴咬去一小截,然后对着尾巴吹,小狗的肚子就一点一点胖了起来,变得浑圆,原来那尾巴是空心的。
咬断尾巴的时候,我注意到他没有吐出来,一定是吃了,我好奇地问:
“是不是很甜啊?”
“不甜,苦的!”他干脆地回答。
“苦的?难道麦芽糖不甜吗?”我更好奇了。
“麦芽糖是甜的,可我整天站在这里,风吹日晒,感觉不到甜,只有苦。”他笑着说,却不是苦笑。
“那你是太‘心苦’了,吃糖也一定苦!”忽然理解了他“麦芽糖的苦”,那是一个常年从事最甜蜜事业的人的艰辛吧。
这圆明园的遭际,似乎也如此。圆明园如画的背景里包裹着一颗“苦涩”的心,那是一个民族的苦涩,深深的、一言难尽的苦涩,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那苦涩永远不会退去。在这颗苦涩的心里,圆明园的所有美景都黯然失色了。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心若苦了,就算是终日泡在蜜罐里,又哪里寻得到甜美的芳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