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好友打来电话激动地告诉我,年初他有幸参加了北京冬残奥会志愿服务活动,收获颇多。令我激动万分,不由得想起了我曾当过一次服务员的经历。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20周年,1972年6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隆重举办了全国五项球类(篮、排、足、乒、羽)运动会。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人员之多,阵容庞大,是历年来空前未有的一次体育盛会。
为了推动全民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活跃基层体育活动,运动会闭幕后不久,运动员分别到全国各地做巡回表演或技术指导。1972年9月初,我县接待了来自河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篮球代表队前来进行表演赛。为了不影响基层正常工作,不给基层增添负担,运动员每天都是统一乘专车来,专车回,下车就比赛,赛完就返回驻地,从不在基层吃饭住宿。而且赛程都安排在晚饭后,每晚七点在我县北广场准时开赛,赛程为期一周。当时我正在沙城中学读高中,学校正值放秋假,来自农村的同学放假回家帮助家中搞秋收,而我和其他几名城镇籍的同学却有幸被抽到大会服务组,就好似今天的志愿服务者。
那时我所在的县城北广场是全县唯一文化活动中心,但条件极为简陋,还不如现在的乡村小学操场条件好。篮球场地是用黄土加些少量白灰拌匀铺垫后轧实而成,场地上方有两排简易灯光,而且光线也很暗淡。有时遇上大风不良天气,简易灯在运动员头顶上晃来晃去,不仅影响运动员视线,而且还担心灯具掉下来,出现不安全隐患。所以,又在场地四周临时竖立起几根高高电线杆,线杆上面安装了几盏探照灯用来补充照明。篮球场地东侧是用一些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石块儿垒砌而成的阶梯台阶来作为观众席位。虽说“观众座席”极为简陋,表面凹凸不平,但也是唯一能享受观看的“座席”。因“座席”数量有限,观众时常为一些“座席”而发生争吵,有时争执的面红耳赤。一旦比赛正式开始,立刻就恢复了“风平浪静”,好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有时雨后“座席”上面还存有一些积水,但丝毫也影响不了人们观看比赛的兴趣,每场比赛不仅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而且场地四周也都挤满了围观的群众。每当场上出现精彩投篮或令人难以完成高难动作时,场内外都爆发出了一阵阵喝彩声和鼓掌声,为宁静的塞外夜晚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虽说比赛场地较为简陋,但在那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小小县城,能够遇到这样一次盛大体育赛事活动,人们就如同过大年一样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从早到晚,街头巷尾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每天晚饭后,大人和孩子们从四面八方纷纷涌到北广场,提前占据一个较好的“座席”位置,静静地等候比赛的开始。
我们服务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每场比赛前用扫帚将场地清扫干净,然后用水桶脸盆端来清水泼洒在篮球场地上,以防运动员奔跑跳跃扬起沙尘。之后,用事先配制好的白灰水,再按照篮球场地的标准图形画好比赛场地。比赛中协助有关人员做好计分统计及运动员饮用水保障等服务性工作。比赛后,及时收回并保管好各类体育器材,为下次比赛做好准备。
虽然我县运动场地极为简陋,但丝毫也影响不了运动员“比赛”情绪及技能的发挥。要知道这些来自各省市的运动员,有许多都是见过世面的“大人物”、“大明星”。他们曾多次代表祖国出席参加过国际体育比赛,有的还获得过世界冠亚军等称号,然而他们都很谦和“低调”,没有一点架子,下车后立刻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比赛之中。闲暇之余,还主动协助我们做些卫生保洁、后勤服务等工作,至今都成为了佳话美谈,令我们终身难忘。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正值“文革”中期,一些极“左”思想还在盛行。我们这些学生服务员虽说都在县城居住,但也不能回家休息,全部统一安排在县委招待所食宿,并且每天都要和裁判员、医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坚持雷打不动的政治理论学习,虽说不疼不痒,轻描淡写,但走过场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一天也不能少。更为有趣的是,每场比赛前,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双方运动员一边呼喊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向某某队学习”的口号声,一边跑步进入场地,然后双方队员各自进行赛前传球、投篮等热身准备活动。比赛结束后,在裁判员哨音的统一指挥下,双方领队带领各自运动员重新跑步上场,并再次互相呼喊着“向对方队学习”的口号,以示互相尊重、礼貌友好。随着一声哨音响起,比赛到此结束。此时,双方运动员面对面各自站立一排,并面向两位主副裁判员,异口同声地高声喊出“谢--谢--裁--判”。而这时裁判员也不甘落后,高高挥动起双手,面向场外四周观众转体360度,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为--人--民--服--务”,再向双方运动员及四周观众鞠躬致谢,这时场外观众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至此,一场比赛圆满结束。那时获奖运动员既无耀眼的金牌奖杯,也无物质丰厚的金钱钞票,更无裁判员乱吹黑哨,但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无私奉献精神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今年六月十日,是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七十周年纪念日,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七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体育设施不断得到完善提高,群体活动及竞技比赛也都有了长足发展,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亚运会、奥运会、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并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当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体育道德风尚及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扎根活跃于人民群众沃土之中的群体活动始终在我脑海里跳跃回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