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北方一所军事院校就读,学校有个外训系,是专门培训外国留学生的。据说,这些留学生我们是免费帮他们培训的,当然,他们所在国家都从我国购买了常规武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外交方针,储备了大量的常规武器。而自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国就没再经历规模战争,因而,支援兄弟国家卖点常规武器,也算是得其所了。所以,说是免费培训,其实是“洋毛出在洋身上”。
留学生中,不少来自孟加拉国。
孟加拉属南亚次大陆,有色人种居多,参加我们学校培训的多为黑人,皮肤黝黑发亮,头发自然卷曲,嘴唇特厚,牙齿超白,走在路上回头率颇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军校管理严格,我们和外训系的这些“友军”鲜有交流,也难得遇见,不过也有例外。
一是在学校的军人服务社。课余,我们常去服务社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有些“瘾君子”还会在这里过过烟瘾,因为宿舍楼和教学区是严禁吸烟的。两厢一对比,“友军”的消费就寒酸多了:抽的是1块3一包的彩蝶烟,而我们学员最少也是抽4、5元一包的散花烟。同学中亦有好点小酒的,三五一伙,搬箱啤酒,炒几个小菜,抑或买点牛肉干、花生米之类,花生就酒,越喝越有,倒也快活自在。反观“友军”,最常见的场景便是两三个尉官甚至是校官(比我们挂红牌的学员军衔高多了),每人拿瓶啤酒对吹,那是以酒下酒,干喝呀!再怎么说,人家也是出国留学生,军中精英呢!
另外就是在外训系,我们有一门专业课的教室在外训楼。赶上课间休息的时候,往往能碰到“友军”,于是有好事者上前和他们交流。
“where are you from?”(你们从哪里来?)
“I am from bangladesh。”(我是来自孟加拉国。)
“Can you speak Chinese ?”(你会说中文吗?)
“Yes!你好!”
“what else?”(还有什么吗?)
“多少钱?”(用手一指)
“太贵啦!!”(猛地一摆手)
单看以上文字或许你还未解其意,然而每每想到当时的场景,就是一次活色生香的情景再现,让人忍俊不禁。特别是黑人同学最后两句中文学得是惟妙惟肖,连说话的语气、表情都一一再现了讨价还价时的场景,带着地道的河南腔。(我们学校在郑州市)当时,我们一班同学可都是笑翻了。试想想,短短几天,除了问候语“你好”以外,咱们这些黑人“学友”就学会了如何讨价还价,让人不免生出些许酸楚与同情。
年少不更事,更事已暮年。想当年,我们只知道对比孟加拉留学生的贫穷与节俭,自己的幸福感满足感爆棚。却不知道作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人口大国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其时,他们的国人大部分都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留学生们的待遇已经是居于社会顶层了!
再联想到近年来,一场新冠疫情,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抗疫,感受到中国速度,叹服于中国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生在大中国,长在红旗下”的自豪与骄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和不满呢?
我中国,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