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好几年前的深秋季节里,我曾经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外边轻轻徘徊,瞧着这一座长长的楼宇,挺立于宽阔的砖地旁边。黄灿灿的墙壁面前,竖起了许多浑圆的石柱,隔开着一扇扇拱形的窗门。听说里面的多少殿堂、舞厅和房间,都镶嵌着黄金、象牙或者是青瓷拼成的图案,像飘曳着氤氲的云霞,闪烁出一阵阵神秘的光芒。霸占了偌大一片江山的多少帝王们,谁不想享尽这奢靡与浮华的生涯?而无数的百姓人家,哪怕是绞尽了脑汁,大概也猜不透他们,究竟怎么去打发这神仙般舒服的日子?
于是我想起了在平民堆里长大的莫扎特,因为在他刚满六岁的那一年,就走进了如此壮丽的美泉宫,还诉说过一句相当有趣的话儿。
莫扎特那种异常神奇的禀赋,真让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惊讶,怎么能够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从脑海里迸出了这样美妙的乐曲。尽管是如此罕见的天才,却也只能够坐在狭窄和幽暗的屋子里弹琴,并且在湫隘与杂乱的街头巷尾中玩耍。当他首次被领进美泉宫的时候,瞅着这高耸和宽阔的大厅,一定会觉得跟自己的家里,实在是太不一样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他跟随着一群宫廷的侍从们,穿过色彩缤纷的走廊,奔跑得有点儿气喘吁吁的,心里真的弄不明白,怎么能够建造出这样宏伟和美丽的房屋来?
满腹疑惑的莫扎特,终于站定在舞厅的大门外边,张望着多少陌生而又威严的脸庞,还有身上那种金光闪闪的穿戴,好像只是从图画里才瞧见过几回。他觉得又劳累,又紧张,因此在眼花缭乱之际,跨出惊慌的脚步时,竟滑倒在光亮的地下了。如果在家里,当着父母的面,摔了这么一跤,还不大声叫喊起来;可是在这样隆重和肃穆的场合,哪敢发出丝毫的声响?不过心里憋着的一团闷气,又该怎样顺当地发泄出来?
突然有个娇小玲珑的姑娘,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飞也似地奔了过来,长得多么的俏丽与妩媚,伸出灵巧和温暖的双手,细心地搀扶着莫扎特,让他牢牢地站立在自己面前,那一对炯炯闪光的眼睛,还很体贴地张望着他。
莫扎特很舒心地笑了起来,太感激这从未见过的姑娘了,竟会这样热情和诚恳地帮助自己。瞅着她水汪汪的瞳仁,笑眯眯的嘴唇,黑黝黝的头发,雪白和俊靓的脸庞,苗条和匀称的身材,还跟自己长得一般的高矮,心里觉得更高兴了,又欣喜地瞧了她一眼,刚才那种慌张和生气的情绪,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一种多么快乐和兴奋的情绪,竟让莫扎特脱口而出地说道,“等长大了以后,我要娶你做自己的新娘!”一个六岁大小的儿童,怎么会想出这样浪漫的言辞,用此种表示求婚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感谢的情意呢?
他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毕生撰作了多少描摹爱情的乐曲和歌剧,这句朦朦胧胧却又清清楚楚的话语,真像是一首绝妙的序曲。可是他哪里会知晓,让自己衷心爱慕的这个姑娘,竟是哈布斯堡王朝特蕾西亚女王所生的玛丽·安托内特公主。
一个是伺候王公贵族的乐师的儿子,另一个却是主宰着芸芸众生的皇家的公主。如此差异的身份,真有着天壤之别。在当时那种混沌和势利的茫茫人海中间,一个会遭尽百般的歧视、嘲弄或训叱,另一个却会受到无比的尊敬、奉承或谄媚。
被领进美泉宫里边,替帝王和公侯们演奏乐曲的莫扎特,不过是个区区的仆役,怎么可能跟高高在上的公主联姻呢?幸亏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说完了这样的废话之后,也就不会再有人跟他计较了,如果换了个卤莽的汉子,胆敢嚼出这样冒犯和羞辱公主的话来,一定会遭到严厉的谴责或惩罚。
恰巧是在莫扎特邂逅玛丽·安托内特的岁月中,法国的大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社会契约论》,喊出了“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和平等”的声音。可是在显得有些寂静与沉闷的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不知道会有几个人听到和关注这样的呼声,会有几个人从心里产生共鸣,并且激荡出终身不渝的响应与呼号?
很少有空暇去读书的莫扎特,大概也并未注意过卢梭这部在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历史的著作,他不过是出于一种热爱自由的天性,才绝对不愿意去充当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对着王公贵族压制和欺凌自己的时候,往往会作出很激烈的反应。当他在担任萨尔茨堡大主教的乐师之后,尽管演奏得非常的成功,却经常受到疾言厉色的责骂,觉得实在已经忍无可忍,就与大主教彻底地决裂了,怒气冲冲地辞掉这份原本是很胜任的工作。
莫扎特觉得自己“虽不是公爵,却正直而高尚”,认为“人格是最珍贵的”,还从历来的交往与接触中间,体会到“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的朋友”。正因为满怀激情地向往着自由与平等的境界,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的爱情,他才能够充分地挥发出自己音乐的天赋,为普天下善良和朴质的人们,写成了七百多部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作品,勤奋和辛劳的程度,实在是太惊人了。两百多年来,他那些洋溢着神韵和情愫的乐曲,始终翱翔在多少人们的耳边,悠扬地回响着,还不住地飘荡在心间,引起了无穷无尽和充满诗意的遐想。
比起毕生辛勤地谱写着乐曲的莫扎特来,多么善良地搀扶过他的玛丽·安托内特公主,却从小就享尽了人世间万分奢华的生活,变得娇生惯养,非常懒散。在她刚满十五岁的那一年,特蕾西亚女王为了要跟法国的波旁王朝化解怨仇,永世修好,就安排和命令她嫁往巴黎的凡尔赛宫,与路易十五立为皇储的嫡孙喜结良缘,成为未来的路易十六皇后。面对着丈夫的笨拙、怯懦和冷漠,她感到多么的惆怅,却也只好尽量忍气吞声地打发自己的光阴;面对着宫廷里多少男男女女的长辈们,闪射出阴沉和狡黠的眼神,呢喃着含混与曲折的话语,她又感到多么的乏味,却也只好尽量用心地去周旋与应付。
这个年轻和美丽的姑娘,昼夜都思念着最疼爱自己的母亲,思念着远在多瑙河畔的家乡,却深深地知道再也无法回到母亲的身边去了,只好悄悄地拭去泪水,尽量振作自己的精神,提起自己的兴致,投入到追求更多刺激的场合中去,巡游于灯火辉煌的舞会,沉湎于堆满金币的赌局,还常常去观看与抚摸摆放在多少房间里的礼服、披肩和斗篷,以及数不清的手镯、珠宝和钻石,热热闹闹地享受着孤独与凄凉的青春。
多么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里,已经有好几代的帝王,就这样奢侈淫佚和暴殄天物地享受着,在他们管辖底下的层层叠叠的贵族和官僚们,也都纷纷模仿起来,像这样的上行下效,就必定会更凶狠地盘剥平民百姓,造成他们无穷的苦难,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受尽煎熬。正是此种贫富极端悬殊的紊乱和动荡的环境,必定会引起剧烈的争斗和革命的火焰。路易十五统治期间的挥霍无度,早就将储存金银财宝的国库,消耗得空空荡荡的了,也许他已经预感到前景的万分危殆和恐怖,竟说出了这样颓丧与可耻的话儿,“在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
等到路易十六正式即位的时候,烈火般燃烧着的社会危机,竟像地动山摇似的,轰隆隆地爆发了出来。在法国大革命这一阵阵汹涌澎湃的狂潮中间,经过了惊涛骇浪般的冲击与颠簸之后,刚被废黜和软禁的路易十六,竟还做起了一场重登王位的迷梦,授命身边的侍从,去勾结正与革命政府作战的叛军,于是在1793年的1月下旬,被送上了阴森森的断头台。
玛丽·安托内特也在这一年的深秋季节里,被革命法庭判处了绞刑,宣布的理由中间,很重要的一条竟是乱伦的罪孽,控告她跟自己亲生的儿子,发生过通姦的勾当。一个刚满八岁的年幼的太子,怎么有可能跟自己的母亲,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为了要诽谤和诬陷玛丽·安托内特,是个极端淫荡和卑鄙下流的女人,竟耍弄与设计出种种严酷的招数,无休无止地折磨和胁迫这幼稚的儿童,直到他背诵出这样荒谬的招供之后,事情才算了结,而这可怜的孩子,也就失去了音信,始终都下落不明了。如此阴险和丑恶的手段,实在是太残忍了,太卑鄙了,太无耻了。为什么混迹于革命阵营里的那些痞子们,竟能够作出这样肮脏的事情来?
革命应该是一种正义的事业,举起飘扬的旗帜,唱着《马赛曲》这首激昂的战歌,要冲决与摧毁黑暗和腐朽的统治,走向纯洁、崇高、光明和理想的征途,真是太令人神往了。然而投身于其中的多少人们,却怀着种种不同的动机,想要从中牟取私利,或者钻营着去出人头地的,占了多大的比例啊!像这样或明或暗地相互感染着,不断地勾搭和纠缠在一起,于是一桩桩丑陋与罪恶的行径,就在涂抹得那么辉煌灿烂的革命大旗底下,纷纷扬扬地涌现了出来。
还因为在那样烽火连天的岁月中间,正忙于控制混乱的社会秩序,正忙于迎战敌国的盟军和反叛的部队,没有能够从容地商讨与制定出公正的法律,来约束和规范所有革命者的行动。这种非常重大的失误和缺陷,就使得掌管了各种权力的人们,日益变得无法无天地肆意横行起来。失却了制衡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会是造成人间一切灾祸的渊源!
本来以廉洁著称,享有“不可收买者”此种美誉的罗伯斯比尔,当大权在握之后,竟也企图摆脱种种的制衡与监督,发疯似地行事,还准备大开杀戒,在国民会议辩论是否应该诉讼和判决路易十六死刑的时候,发表了一篇气势汹汹的讲演《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说是“一个被废黜了的国王,仅仅是他如此的名称,就会给这个动荡的国家,招来战争的灾难!”既然他已经知道,废黜一个国王,都会招来反对这场革命的战争,那么他难道会不明白,处死一个国王,必然将招来更加强烈的行动?面对着当时硝烟弥漫的局势,为什么不去寻觅一种更为灵活的策略和缓解冲突的方法,却非要依照自己这种并不顺畅的逻辑,推行如此极端的措施,非要去处死路易十六不可呢?极端的行径,必然会引来不断升腾的更为极端的后果,最终是连自己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玛丽·安托内特正是在当时混乱和狂躁的氛围中间,准备去迎接死亡的降临,她给路易十六的妹妹写了封诀别的短信,表白自己跟死去的丈夫一样,完全“是无辜的”,“希望自己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得像他一样的坚强!”因为她已经知悉,路易十六在九个月之前,走近断头台的时候,神情显得分外的平静,还在行刑的鼓声中,轻轻地诉说着,“宽恕我所有的敌人!”这样从容地面对死亡的神情,使她感到了稍些的安慰,使她萌生了一丝对丈夫崇敬的心情。不过她和自己的丈夫,难道真是完全无辜的吗?她这个总结自己一生的答案,无疑是并不准确的。
最后的时辰终于来到了,玛丽·安托内特被押上囚车,离开破旧和肮脏的监狱,穿过吵闹和叫嚷的人群。不少衣衫褴褛的妇女,挥舞着拳头,大声地辱骂她。正是因为她如此奢靡的享受,才使得大家过着贫穷和困顿的生活,怎么能不引起她们心头的愤怒呢?
玛丽·安托内特却始终端坐在摇晃的马车上,在马蹄敲击着碎石的伴奏声中,射出了蔑视的眼光,稳重而又威严地张望着眼前的一切,直到停止在高耸的断头台底下。当她踏上悬空的木板台阶时,还担心那骄横的刽子手,也许会前来搀扶自己,竟走得十分的轻盈与快捷。她在凝视着头顶那把锋利的铡刀时,自然不会记起在三十年之前,曾经搀扶过莫扎特的往事了。
这两个在童年时代邂逅过的人,都是正当着自己最绚丽的年华,还没有度过四十岁的生命,就匆促地结束了,不过他们人生的道路和命运的轨迹,真的是太不相同了!一个是血淋淋的头颅,被刽子手高举在空中,向许多观看和呼叫的人们展示,另一个却是默默地躺在病床上死去的。
玛丽·安托内特这样悲惨地走完自己一生的历程,莫扎特自然是无从知晓的了,因为他已经在两年之前,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关于他死亡的原因,也有过若干不同的传说,有的说他是被嫉妒自己的一个作曲家,用毒药害死的,还有的说他是被自己情人的丈夫,用毒药害死的。
有诞生,就必定会有死亡。任何人都会悲痛或欢乐地死去,都会面临着这样无法躲避的结局,最紧要的是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一些具有意义的事情来。莫扎特自然是替人类的精神世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而美丽与聪颖的玛丽·安托内特,却虚度了自己无限风光却又万分凄惨的一生。不过她全部生命的历程,确实也会给后人留下异常深邃的思索。
两百多年前的这部历史,已经匆匆地逝去了,却一定会有无数的人们,在朝朝暮暮之际,都沉醉地倾听着莫扎特的乐曲,这里蕴涵着多少喜悦或忧伤的情思,丝丝缕缕地拨动和震撼着他们的心灵,鼓舞他们去神往地思索,积极和勇敢地生活。我也是从很年轻的时候开始,几乎每天都要聆听或吟咏他好多的乐曲。在今天的深夜里,正聆听着《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的时候,多么壮丽、昂扬和动情的声音,又突然使自己想起了玛丽·安托内特种种凄怆的经历。
夜已经很深了,我必须停止这样的倾听与思索,希望自己能够在回忆这首乐曲余音袅袅的声响中间,迎接那安详和悠长的睡眠,一直要睡到明天早晨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