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钟点工小尚被她的儿子志强纠缠不过,终于同意他跟同学一起去参观野生动物园,这在小尚家里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平时凡有要收费的活动,不管是才艺培训、看电影还是参观游览,小尚从来不鼓励儿子参加。以她做工的收入,要养家糊口,还要给受伤的丈夫治病,实在太吃力了。志强也算懂事,一般的活动他都主动回避,但唯独这一次,他怎么也摆脱不了去看看真老虎真狗熊的愿望,跟小尚提出要求的时候,他一改很体谅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决地说,这次一定要去,就这一次。
志强兴高采烈出门玩了一天,回来的时候却蔫头耷脑的。小尚摸摸他的头,不热,看看他的喉咙,不红,也没见他手上腿上哪儿有伤有口。到底怎么回事,当娘的问了半天,也没问出个所以然。
肯定是同学又欺侮你了。小尚断言。
志强从乡下转到城里来念书,是寄读的身份,交了额外的寄读费,在同学中还是有些抬不起头。对此,生性好强的小尚很往心里去,她说,以前我们家在村子里也是有头有脸的,要不是遇上那个黑心的蜜饯厂老板,我儿子现在怎么会遭这样的罪?
小尚和丈夫曾经做过三年生意,主要是帮广东的蜜饯厂收购家乡的新鲜李子,然后再租车运到那边去。前两年效益不错,小两口决定在第三年把李子收购量增加一倍。没想到这一年,那家厂正想转产,事先也不通知他们,等他们兴冲冲押着一辆超载的卡车到了那儿,厂家一下子变了脸,对运去的李子横加挑剔,最后成交价格只有以往的四成。这一下,让小尚家里彻底破产,欠了信用社的贷款还不上,乡亲们的货款也无法结算,只好走为上计,到城里暂避一时。
小尚平日喜欢聊天,总把些让她自豪的往事挂在嘴上。诸如弟弟结婚时送礼,一送就是一双大大的金戒指;父母做寿,也都是她来主持,总办得风光体面,让旁人没得空话说,云云。可是说完之后,除了一声叹息,心下又多了几分不平,每次的结束语无外乎自己这儿反正就这样了,最受不了的就是儿子被人瞧不起。所以小尚对志强的教育,大部分是关于一个人如何自强自尊的内容。不知她做小本生意的生涯中,是否有过太多摧眉折腰的创痛,反正如今在所有的人生道理中,保持尊严是小尚的第一信条。
早上出门的时候,小尚给儿子带了很像样的一盒饭菜,还破天荒塞给他五块零用钱,说到了外边,人家吃什么你吃什么,不要为了省钱被人笑话。志强回来报告她,五块钱已如数花完,这让小尚感到意外,因为按照儿子以往的习惯,他是不会舍得把这么多钱一次花光的。过六一儿童节得了两块钱,他也只买了一支五毛钱的伊利小布丁冰棍,把其余的还给妈妈。
志强告诉她,五块钱都交给老师买活鸡喂老虎了。老师说,野生动物园正在对园子里的老虎进行野化训练,要是老让它们吃饲养员切好的死肉,以后它们都不会捕猎,全变成了饭来张口的大猫,也就称不上林中之王了。同学们捐出零用钱,来支持老虎野化训练,也算是保护动物和生态的实际行动。同学们一听,个个不肯示弱,家境好的一百两百地掏出来,其余的也是十块二十块不等。志强把手插在裤口袋里,捏着那张小钞票,手心里的汗把钞票都浸湿了,还舍不得出手。这时候,他看见老师的目光正从前边移过来,只在他脸上匆匆点了一下,就转向了下一个同学。老师轻飘飘的一瞥,目光像热锅里迸出的油星,溅在志强脸上,痛在他心里。妈妈长年对他的自尊教育,在这一刻显现出强劲的效果,志强毅然捐出了宝贵的五块钱。
志强万万想不到,他和同学们捐出的钱,被换成了十几只活鸡扔进了虎山。虎山里的老虎显然对这个节目非常熟悉,一见到咯咯叫着拼命逃跑的鸡,就蹭蹭从高处的小石山上扑下来。不过三五分钟,那些可怜的鸡已经变成了老虎肚子里的碎肉块儿,还有飘飞在空中的零星羽毛。吃完了美食的老虎呢,伸出舌头舔着嘴边的血迹,个个都是意犹未尽的样子。同学们心惊肉跳地看着老虎扑活鸡的表演,胆小的女生都用手掌捂住脸,但全班只有志强一个人呜呜地哭出声来。
为此,志强遭到全体同学的一致嘲讽。男生说,你怎么跟女同学一样胆小?女生说,我们再胆小也不会吓得哭呀。志强不理他们,只管自己哭自己的。他知道跟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同学,根本说不清自己跟鸡的感情。
志强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的那些年,外婆喂的鸡和狗,都是小志强孤独岁月里最好的朋友。每次逢年过节,他看见大人杀鸡,都要早早躲出家门,远远坐在山坡上,望着自家屋顶上升起的炊烟,一会儿为黄鸡婆担心,一会儿为黑鸡婆担心,无论杀死哪一只,他都会感到伤心欲绝。
晚上,志强在灯下写作文,白天的悲伤还在他心里翻腾,一边写一边不停地为那些可怜的母鸡淌着眼泪。小尚问清了缘由之后,马上联系实际对儿子作了一番时髦的开导:你还太小,不懂得虎山里的道理就是人世间的道理。这世上的人,有的是老虎,有的是鸡仔,你强你就是老虎,吃掉别人,你弱你就是鸡仔,被别人吃掉。妈妈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千方百计把你弄到城里来,就是为了把你培养成一只老虎,不被别人吃掉。你为老虎吃掉的鸡哭哭啼啼,实在太让妈妈失望了,这么没用,长大还不是只有被人吃的下场?
说着,小尚也伤心伤意哭起来。她一哭,倒把志强的眼泪给哭回去了。只见他抓起笔来,往作文本上刷刷地写字,不一会儿就把一篇《游野生动物园有感》完成了。在全文结束的时候,志强用了一个感叹句: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啊!
过了几天,志强的作文在语文课上被老师当成范文,从头到尾朗读了一遍。老师在本子上写了很长一段话:在老虎扑活鸡节目观后感中,结合达尔文爷爷的优胜劣汰进化论,引申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观,得出为了将来做一个强者必须努力学习的结论。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指出学习的动力所在,颇有深度。
志强很开心。自从这次作文点评课之后,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因为大伙儿早就知道了达尔文爷爷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老师告诉他们,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不可估量。
第二天,小尚来上班,开口就要问我借达尔文的书。我当时的感觉跟突然听见猫说话了一样惊奇。小尚报喜般将儿子的表现告诉我,还不知深浅地说,要是志强拼命学习,长大了也成为像达尔文那么伟大的人物,这一辈子怎么受苦受累都心甘情愿。说到达尔文的名字,小尚显然不熟悉,结结巴巴加上她的家乡口音,听起来很有些滑稽。我问小尚,达尔文的书你看得懂吗?小尚说,老师说志强的作文里,已经结合了这个老爷爷了不起的什么论,我就想看看他到底是怎么说的。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可是冷不丁看见小尚满脸严肃庄重的表情,立马又笑不出来了。一个中国的农村妇女,因为儿子的一篇作文,忽然间对达尔文大感兴趣,并不是一件无根无由的事情,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深入人心的程度,大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估计。
达尔文九泉有知将作何感想?对于他自己的理论在身后被断章取义、被误解歪曲地广泛流传,他的心情会不会比他有生之年更加忧郁呢?
一直到死,达尔文都没有从忧郁的心境中挣脱出来。将他死死摁在这深重忧郁之中的,恰是他自己前无古人的发现,是他堪称革命的理论和实证。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暴力和利己主义竞争,像幽灵一样远远地跟随着他。他在物竞天择理论中呈现的全部残酷和险恶,使他对世界上各种苦难的体验更真切更深刻。正是被弱势生灵痛苦的阴影所困扰,晚年达尔文转向了对生命毫无保留的虔诚。
从去世前一年的夏天开始,达尔文已经不敢远离家门,心脏病会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随时猝发,在散步途中,在花园里,在吃过晚餐从餐桌走向沙发的时候。他深知自己时间不会太多了。他在写给朋友的信里说,生活对我来说已经变得异常艰难。即使在心脏好一些的日子,他也不能再工作了,只能将自己孱弱的身体放进客厅的沙发,从窗户的一角看着外边平淡而熟悉的田野和树木,看着苍茫随黄昏的暮色降临,把他的身体和心情一并笼罩。
生命的烛照正一点点暗淡下去的时光里,许许多多已然淡去的记忆,在他的眼前复活。五十多年前的环球旅行,孕育了他此生最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也成为他不快的使命之起点——引导人们认识自然中隐藏的悲惨,看到它在欢悦和谐的表面下无情争夺的现实。正如他在科学笔记中写道的那样:“很难相信,可怕的但是平静的有机生物战争,正在安谧的树林里和原野中进行着。”
他曾经是一个酷爱自然的孩子,从小就有着收集矿物、生物标本的兴趣,喜欢在刮风天的傍晚沿着海滨散步,观赏那些匆忙飞回家去的海鸥和鸬鹚。当他成为剑桥大学神学院年轻的学生,他的气质里跟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特征更加明朗地显现出来,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采集甲虫,与教授讨论植物学和地质学问题,而不是用来完成神学院的指定课程。就在他大学毕业,即将开始偏僻乡村牧师的平庸生活之际,来自英国海军贝尔格号的邀请,完全改变了他。等他结束这次长达五年之久的旅行,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已不再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浪漫主义者了,南美洲腹地和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记忆,使他永远放弃了维多利亚人对自然诗意的想象。
南美洲富饶茂密的原始森林,水量丰沛的河流和滋润无比的沼泽地,看上去是阴郁甚至是充满敌意的,到处都是暴力的痕迹。海底火山爆发涌现出来的岛屿更不用说,高低不平的火山熔岩上面,布满了宛如巨蟒蜿蜒的裂缝,光秃秃的岩石顶部,成百上千只凶猛的大鸟发出魔鬼般的叫嚣,它们从来没见过一棵树,不可能像知更鸟和金丝雀一样,在枝头唱出春天的歌。
比起自然界的争斗,人类社会的倾轧来得更加无遮无拦直截了当。途经巴西的庄园,他听到奴隶在主人呼啸的鞭笞下尖叫痛哭,看到过数目惊人的木质十字架,站立于道路两边飞扬的尘埃里。在阿根廷草原,暴力是人类生活的真正原则,强悍野蛮的高楚人用马黛茶麻醉自己,再用利刃相互残杀。
这次旅行的全部记录都充满着凶险、痛苦和鲜血,达尔文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的宗教信仰。他曾经“丝毫不怀疑《圣经》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自传语),但他所见证的自然和人,每一个方面都与《圣经》的描述相去甚远。传说中万能而善良的造物主,倘若如此操纵和容忍生命世界的灾难和惨剧,那么他定是反复无常、残酷无情、刚愎自用和粗心大意的,根本就不关心他一手创造出来的万物之福祉。这一切使他不能不放弃用上帝诠释万物的老套路,以背叛者的身份叙述他所能见证的事实:并非每一个物种都是被上帝单独创造出来,自然不是经过精心设计之后出现的美好产物,而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经过淘汰而逐渐进化的残酷结晶。
一种对直接竞争的恐惧,使他早早萌生了隐退的念头。达尔文的维多利亚式隐居生活理想,跟所有城市分子一样,是这样一副图景:音乐缭绕的房间里,木柈子在壁炉里熊熊燃烧,他自己正在妻子温情目光的注视下,悠闲地阅读着爱看的书。买下唐恩那座乡村小房子的时候,伦敦在达尔文眼中是一个阴森的、充满着紧张、自私和缺乏安全感的社会。这个社会分裂成无数个体,每个人都由自己的原则引导,把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当成至高无上的目标,都把恃强凌弱当成力量强大的体现。伦敦的生活每天都在提醒他回忆南美和加拉帕戈群岛上所看到的景象,竞争性替代是自然选择的本质,谋杀和抢夺是选择中最常见的手法。
通向科学普遍规律的事实,在工业化时代初期的大多数人中间,正在演化为一个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真理。他非常担心地看到,力量崇拜正在逐渐取代对上帝的崇拜,好斗、征服、粗野、无情正在成为当时人们高度赞美的文明品质,道德的疑惑和焦虑,对自然界的敬畏,都在物质争夺的暴力格斗中丧失殆尽。进化论思想正在被世俗的力量左右,应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大狂式的人类中心主义行为,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是个人能力的扩张高于其它一切价值的道德观,以及强权就是真理的人生哲学。
这形成了达尔文晚年绵绵不绝的忧郁之源。
达尔文一直努力使自己在直面骇人的进化事实的同时,把这些事实变成对道德的再保证。在后续出版的《人类的由来》一书中,他似乎更想强调利他因素在群体竞争生存中的作用;更愿意证明,所有的物种间都有着内在的道德联系和外在的肉体连续性,道德感和社会本能,都是起源于低微物种的。达尔文以后的现代生物学证明,在大自然残酷的竞争中,有着互利精神的动物群体,更容易适应生存环境,也更强大。人类从动物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正是由于我们的祖先比其它动物更长于互利与利他,并且这种本能至今还存在于人类的行为中。没有经过文化训练的幼儿,在面对物质诱惑时,较之成人会有更加明确的利他表现,已经被多方面的研究证实。这可能正是人们理解中的达尔文被忽略的一面。其实达尔文早就说过,人类在文明进化中,其道德正朝着比利己本能更高的方向演变着,并在最高阶段成为一种超越自我的怜悯和同情,与包括地球本身的一切有生命的物质,形成了血缘联系。同忧共乐的体验,能够在人类和所有其他的生命形式之间建立一种情愫,只有当人类具备了同情一切生命的能力时,他们才算真正文明化了。
文明,是达尔文理论中最高级别的褒义词。他第一次走近火地岛上的野蛮人,野蛮与文明的巨大差异曾经那样令他震惊。在关于那些愚昧到分食自己祖母的可怜人的记录中,达尔文内心对他们难以抑制的嫌恶之情已然溢于言表:丑恶的面孔涂着白色颜料,皮肤肮脏多油,头发纠结纷乱,声音刺耳难听,表情凶恶暴虐。“我不能相信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差别是这样大——大于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之间的差别”,他如此感慨说。在年轻的文明人达尔文来说,野蛮的人类业已令他侧目,更何谈对其他物种的怜惜与关怀。
很显然,当达尔文的忧郁随着年龄与日俱增,他又开始寻找心灵的回归。少年时代所崇敬的吉尔伯特·怀特,通过《塞尔澎自然史》建立的乡村自然史传统,重新成为他认知的支点。这个传统对人和自然有机统一体的直觉感受,使达尔文对专业科学界无视其他物种伙伴关系的现状率先反省。他认为这些受人轻视的关系是值得去热爱和尊重的,文明人没有必要为承认自己的血亲关系而羞愧,就像城市里某些虚荣的人急于忘掉笨拙的乡下表亲一样。在一次谈话记录中,已经可以明白看到,他多么想弥合人类与其他物种间原本在他看来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我们选择让推测狂妄起来,那么动物,我们处于痛苦、疾病、死亡和饥荒中的伙伴们——我们进行着最沉重劳作的奴隶,我们娱乐中的同伴——可能和我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我们大家也许全都成了一个网中的鱼。
有人批评达尔文说,他的犹豫和矛盾,使得任何没有道德约束的人,可以随意从他的《物种起源》或《人类的由来》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观点,如同从《圣经》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观点一样。这样的评论对一个科学家而言,意味着他出尔反尔没有主见。可这恰恰是达尔文耐人寻味的地方。
按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论见,光荣的胜利者达尔文有足够的理由雄居于芸芸众生之上。《物种起源》发表后短短十多年间,几乎所有的著名生物学家都变成了进化论者。达尔文的差异性进化、自然选择、人类在生物界的位置等新观念,在当时不仅是科学理论,而且是重要的哲学伦理概念。他对特创论的颠覆甚至废黜了上帝,动摇了始于《圣经》的西方主流世界观。可是,达尔文并没有按照个人主义的强大逻辑,沉溺于辉煌的胜利,反而循着知识的力量——善与恶的意识——人类情感的怜悯恻隐之心的轨迹,将自己不断升华。他注视弱势生命的时候,目光变得更加柔和,内心变得更加温存和湿润,经历了物竞天择的悲惨现实的震撼之后,文明人的仁慈情感,在他的意识中一天天明朗起来。当他预感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将不可抗拒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悲观情绪也随之一天天浓郁,使他痛苦并不能自拔。
于后人看来无比成功的人生,最终在低沉灰暗的氛围中谢幕,达尔文的身体和灵魂回归了令他又爱又恨的大自然。1882年4月19日,他在伦敦附近的小村庄唐恩安然辞世。自从他与表姐艾玛结婚以后,他们在这座乡间别墅一住四十年,并共同养育了十个孩子。
达尔文的遗体未能按照艾玛的意愿留在唐恩,而是被隆重地安葬于著名的西敏寺,离举世闻名的牛顿勋爵只有几英尺远。达尔文那些同属于社会名流的朋友认为,那才是最适合他的位置。
艾玛没有参加丈夫的葬礼,因为它过于显赫了。
我没有来得及把达尔文的故事讲给小尚听,因为要让她听得明白,必须把其中的一些她关心的问题,筛选出来尽可能通俗地讲解,不是一个小功夫。不久,她跳槽了,据说她的新主家住着一千多平方米的大别墅,还答应让她儿子每天去私家健身房练器械。小尚一直觉得她儿子身体比较弱小,为了让他长大以后不吃亏,要下功夫练出点块头才好。
我想,也许不管我怎么说,小尚也不会相信那个出人头地的达尔文爷爷,会被自己的成就困扰。说不定听我说完,她会把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嗟起来,非常不解地问:不会吧。像他那样的人尖子,肯定到哪里都吃得开哩,要不然,像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还怎么活人?
也许小尚这么想也有她的道理。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争强争霸意识正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在社会每一个细枝末节。服装商标不是“劲霸”就是“凯撒”,住宅小区冠名要么“王府”要么“豪庭”,再不然干脆直接称作“君临天下”,洗衣粉的牌子叫个“超强”、“超能”已经够自谦了,还不像食品类的腊肠,这叫“王中王”,那叫“皇上皇”,小孩子的文具用品也少不了“小霸王”、“小超人”的称号……诸如此类,哪一桩不在灌输强即是好,好就得强的道理?
关于达尔文的忧思,我只能对小尚说,反正我是这么看,信不信是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