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公里,虽然是隐藏在崇山峻岭中,虽然曾经在人们的记忆里一度“迷失”,但是它却与上个世纪那场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死亡人数最多、场面最惨烈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密切联系在一起。
它是一段见证过民族苦难和抗争的不屈路,是一段沐浴过血与火、通向胜利的英雄路。
它就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大通道——史迪威公路上的二十四道拐,是“抗战生命线”上最壮观、最艰险、最揪心的一串音符。
二十四个弯道,拐得那么曲折,那么惊险,那么艰难。
二十四个弯道,拐得那么自然,那么潇洒,那么从容。
抚今追昔,阅读那些沧桑的弯道,缅怀那段峥嵘的历史,追忆那些与道路和战争有关的人和事,我的心情难以平静。
二
我生长在二十四道拐附近的小镇,那是一个卡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完备的山区,开门就是山。如果是步行,从小镇出发来到高耸入云的晴隆山脚,只花几十分钟,沿着二十四道拐盘旋而上,便可进入与云端相接的晴隆县城。二十四道拐旁边,是解放后新修的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现在的车辆大都是在新道上行驶,老路早已没有了往昔的繁忙。离小镇不远的“美国车站”,是我少年时和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我们会带上工具,希望从那些废墟中挖出子弹或别的什么东西出来。在我的印象中,这段老路就是一段闲路、一段废路,它几乎被萋萋荒草掩埋,似乎从人们的记忆里淡出。只有路两边醒目的楸树,一年四季无忧无虑,倒像一道不衰的风景。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我曾踩踏过无数次的这段路,会有那么多悲壮而动人的传奇故事。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这段只有楸树和荒草陪伴显得孤零零的老路一下子在各大媒体上火爆起来了。电视、报纸、网络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把它的由来、它的苦难、它的悲壮作了详尽的揭秘。于是,世人才恍然大悟:它就是史迪威公路上举世闻名的二十四道拐,它就是那段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路!
在这之前,不要说外国人,就连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它在贵州,在晴隆,在我成长的地方。回想起来,真的让人感叹,我们身边的一些东西,平常看起来不经意,说不定它背后就隐藏着一段精彩的经历。
最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段几乎被岁月尘封的道路,陡然变成了世人关注的“宝贝”,国内外新闻界、史学界、旅游界的人士纷至沓来追根溯源,一睹它的风采。
这段沉睡了多年的老路逐渐变得热闹起来。有见识的地方政府趁机抢抓宣传机遇,举办了纪念抗战60周年“重走抗战路”大型活动,利用那些弯弯拐拐曲折盘旋特殊路形,举办了汽车集结赛、汽车爬坡赛等赛事,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人。善抓商机的投资者,围绕旅游业发展开起了餐馆、建起了宾馆、搞起了运输,为老路平添了几许活力。
离开小镇多年,偶回故地,看见昔日的穷山沟如今车水马龙,我心里感到特别欣慰。
三
让二十四道拐扬名海内外的人,是一位美利坚的随军记者,他叫巴特。
事情得从一张照片说起。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盟国支援中国的多种抗战物资运输,沿着抗战的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经过险要万千的二十四道拐,络绎不绝地运往陪都重庆,再分送到各个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开通了“最危险、最可怕、最野蛮、最无理”的“驼峰航线”,运送物资援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军队作战。由于高空运输的难度非常大,加上数量有限,因此,许多物资还得依靠地面运输。可是,疯狂的日本侵略者截断或封锁了地面上通往“陪都”重庆的交通。为了开辟新的运输通道,中美两国军民修筑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滇缅公路。这条被誉为“抗战生命线”国际大通道,决定着战争的胜败、军队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
这条“生命线”被日本侵略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破坏这条公路,日本军部专门成立了“滇缅路封锁委员会”,大规模出动飞机轰炸公路全线,同时派间谍实施破坏计划,妄图切断这条国际交通线。
英勇顽强的中美军民粉碎了日军的计划,抢修道路和桥梁的中美两国军民,时常冒着生命危险,不待空袭结束就投入抢修,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在保证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大后方的同时,也为抗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4年初夏,当美军随军记者巴特与战友们冒着敌机的轰炸,随着运输军用物资的车辆抵达晴隆时,他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莽莽群山中,一队运送军用物资的美国军用GMC大卡车在无数个险要的“S”形盘山公路上缓慢前进,山谷里隐隐约约传来车辆负重爬行的马达声。
这个场面让巴特惊叹不已。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对中美两国抗战精神的无限敬仰,他披荆斩棘、汗流浃背地爬上弯道对面险峻的山崖,寻找到一个非常满意的角度,站在距离万丈深渊的峭壁边缘不到三十厘米的地方,激动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拍下了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画面。
最初的二十四道拐,就这样被定格在历史的版面上!
巴特照片上的二十四道拐,反映了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共同维护起来的连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唯一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情景。它是这条国际大通道的象征,也是中美两国人民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地抗击法西斯的精神象征。
四
历史的脚步向前走了半个多世纪。
巴特留下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难题——人们在博物馆、在媒体上凝视这张艰难、沧桑、壮观场面的照片时,却不知道拍摄的具体地点在哪里。
研究二次世界大战的云南学者戈叔亚先生是让二十四道拐真相大白于天下的人。
戈叔亚先生的“发现”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二十四道拐在哪里,连史学家都弄错了!以前,人们只知道它是滇缅公路的某一段,更多的人误认为它在云南。而知道它位置的贵州本地人,却不知道它蕴藏着那么丰富的传奇色彩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云南电视台计划拍摄一部反映滇缅公路的纪录片,邀请戈叔亚参与策划。然而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在云南境内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踏破铁鞋也没有发现和巴特摄影作品相似的地方,大家非常奇怪也相当失望:“它就像从地球上消失了。”
戈叔亚不相信二十四道拐真的“消失”了。为了寻找到照片上的弯道,他沿着滇缅公路进行了无数次实地考察,甚至跑到缅甸寻找,仍然一无所获。
苦寻八年没有任何结果,戈叔亚产生了疑问:巴特照片上的那些弯道难道真的失踪了?绝对不可能。当年日军出动那么多架次的飞机也没有将它炸掉,抗战胜利以后它就一定还存在——就算遭到人为破坏也应该留下一些痕迹。
戈叔亚不甘心。最后,他把目光投向滇缅公路经过的贵州。这一次,他找到了。当他通过多方打听来到晴隆时,发现二十四道拐距晴隆县城才一公里。为了证实他的判断,他雇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从山脚到山顶跑了一个来回,随后又登上弯道侧面的峰巅远眺,用老照片与眼前的实景进行比对,结果毫无差别。那一刻,戈叔亚激动得像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悲喜交加……
出于对历史的负责和尊重,戈叔亚向媒体公开了自己的寻找二十四道拐的过程和结果,使这个延续了近六十年的谬误得以纠正。
五
这里,我们还得向人们交代一下与二十四道拐有关的人物和故事。
二十四道拐紧靠的晴隆县城古称安南,又称“莲城”,位于贵州西南部云贵高原中段,境内河流深切,地形此起彼伏。二十四道拐盘旋曲行这一带古称“鸦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鸦关”雄险名噪滇黔,有诗形容:“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
二十四道拐所在的滇黔公路,是贵州交通历史上最早的公路。马明亮,就是这条公路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马明亮系晴隆海马庄人,先从军,后从政。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当了省路政局(公路局)局长后没有忘记家乡人民生存条件的艰难。修建滇黔公路(现320国道)时,他竭力主张必须修经晴隆,当时的省长周西成采纳了他的建议。滇黔公路始建于1927年,1935年底全线竣工通车时,汽车第一次开过马明亮家门前和晴隆县城时,为了表达通车喜悦和对马明亮的感激,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在公路沿线迎候观望,纵情欢呼,很多人流下了感恩和辛酸的泪水。
六
这条凝聚着先贤智慧和力量的滇缅公路,为什么又叫“史迪威公路”呢?
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名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除了调兵遣将抵御禽兽般凶残的日寇外,修路、护路并确保滇缅公路物资运输安全畅通也是他的一项重要任务。
史迪威将军非常熟悉中国,雄关漫漫的二十四道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确保这些承受大量物资运输的弯道安全,他从前线调来美国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重新对二十四道拐的线段进行勘测和设计,将原来的二十四道拐改为现在的二十一道拐。一位曾经在这段路上战斗过的美国老兵特别怀念此地,他苦苦找寻了半辈子,重新来到山前时,他伫立良久,饱含热泪地向那些弯道深深鞠躬。通过他的推荐,此地已经成为汽车拉力赛的一个赛段。如今参加赛事的人们,似乎还可以在这段路上感受到历史的回声。
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逐渐撤离。1945年,滇缅公路举行首次试车仪式,蒋介石发表题为《中印公路开辟之意义》的讲话,将滇缅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一方面表彰抗战英雄、友谊使者史迪威将军在修路、护路过程中所作的巨大贡献,一方面表达对美国政府和军民支援中国抗战的感谢。
二十四道拐巧夺天工,道旁的上下挡墙由五面石砌成,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仍完好如初,保持着原来的风采,它是建筑中罕见的历史珍宝,凝聚了中美两国军民的智慧和力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十四道拐是史迪威公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所在的史迪威公路发挥的关键作用,改变了战争进程,使中国提前赢得了全面抗战胜利。
七
历史远去。二十四道拐悲壮过,火热过,也孤独过,寂寞过。如今,它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再度展现在世人面前,引发人们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它是高原卡斯特公路的经典范本,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胜利丰碑,是地球上夺目的人文景观。虽然那些与战争有关的故事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是它的功绩会被永久载入史册,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自强图存意志的一个象征,它将长久地留在大地上,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它是晴隆的,贵州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作为历史见证物,它的历史价值、观赏价值不可估量。
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所走的是一条反对侵略、捍卫和平的胜利之路。二十四道拐见证了这个过程,也赢得了这个结果。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智慧和生命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如今,它的身旁,镇胜高速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正在诠释着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事实: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胜利之路、富强之路。
八
不管走到哪里,二十四道拐都像一个让我牵挂的梦。
我总希望找机会为它做点什么。
前些日子,我和友人共同策划,计划把二十四道拐这段历史遗迹悲壮的经历和与它有关的故事写成电视剧本,拍成电视剧,让晴隆人民、贵州人民、中国人民、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去了解那段历史,缅怀那段历史,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这个计划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并将它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的一份礼物,献给所有为抗战作出贡献的英雄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