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镇的山湾村虽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有亲身感受,细细品味。第一次到山湾,是随县农业部门的一些干部,查看金满田园粮食产业(核心)示范区鲜食玉米种植生长情况,以为山湾村就只有甜玉米。
这个秋冬时节,正值银杏叶黄如画,一拨拨游客、摄影爱好者前往兴安漠川、高尚等乡镇“扫黄”的金秋时节,与一群文友再次走进山湾村,觉得不虚此行。山湾村有铺满田垌的甜玉米,有山、有水,有保存完好的有年头的老房子老村巷……当然,还有这个季节必不可少,能够满足各地游客、摄影爱好者各种遐想,能够营造乡村童话世界的银杏树。 我们驱车从兴安县城出发,穿过一段嘈杂的沥青公路,转入两旁满眼都是甜玉米的乡间水泥路。顷刻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近处是透过车窗都能闻到玉米香甜的玉米地;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缥缈,村头高高的银杏树刚刚变成柔和的青黄,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民居镶嵌其中……眼前的一切谈不上惊艳,但足以让那些“多情善感”的人们禁不住生出童话世界的遐想。 进了村子,同行的一帮人自然地四散开来,女人们在银杏树下或古韵悠然的村巷旧居前变换着姿势拍照。男人们走进老房子,端详精致的花窗以及花窗上动物或植物蕴含的寓意,或者捣腾下房主先辈留下的120斤或240斤的练功石,思绪早已飞到久远的古代。村里的老人们说,山湾村山环水绕,历史悠久,曾是蒋氏宗族聚集的风水宝地。当地的蒋氏分别在唐代贞元年间、明末清初,先后由山东、江西、湖南等地沿湘桂古道迁徙而来,落籍高尚镇江东、堡里、山湾等村,立志苦读,一跃成为兴安县有名的书香门第世家,其子孙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接连夺魁进入仕途,高官绵延,其中清代名儒太学生蒋槐庭就出自山湾村。难能可贵的是,在摧枯拉朽般的新农村建设大潮中,山湾村历经数百年的蒋氏庭院依旧保存完好,屋宇、门楼、庭院、天井、走廊、木雕、石刻,以及村旁的古桥、古道、古塔、夹石、诰封碑,都结构完整,古韵犹存。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钉石巷道里,触摸一块块厚重的青砖,端详一个个石磨、一个个石水缸……闭上眼睛,就可以穿过时空隧道遥想,当年先辈们的生活、耕读的场景,一幕幕呈现在眼前,萦绕于脑海。
当头顶一张张金黄的银杏叶,蝴蝶般随风起舞随意飘飞,轻盈地落在地上,轻轻地擦过鼻尖,才又将村里的人们拉回现代,透过一幢幢溢满古韵的老房子,看到一棵棵高大的银杏树。无论是环顾四周还是移步换景,都会惊诧于山湾村里银杏树的高、大、多,它们或挺拔高耸或虬枝铺陈,秋冬时节里的一身金黄,给人们带来对童话世界的遐想。同行的村民说,目前全村有1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419棵,银杏林100余亩。说到银杏,同行的一位文友说起一件轶事,他说山湾村之所以留有现在的规模和古老的银杏树,得益于一位仍在政府机关单位上班的山湾乡贤。曾经,银杏果价格高昂,是家家户户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但到了20世纪末本世纪初,银杏果从高达三四十元每斤的香饽饽,沦落到只有一两块甚至几毛钱一斤的时候,银杏树又成了备受城里人青睐的景观树。于是,许多乡镇、村又一阵摧枯拉朽般地,掀起一股争相贱卖几十年数百年树龄的银杏大树、古树热潮,但山湾村却在这位乡贤坚定的反对和阻挠下留存下来。当时,眼见着别的村民一棵棵卖着白果树一边美美地数着钞票,自己却只能望树兴叹,山湾村也有很多村民内心充满愤懑和憋屈。但这位乡贤告诉村民,这些高大的古银杏树,是老祖宗留给下的名副其实的公孙树、财富树,卖了就是吃了
“断根菜”,就永远都没有了。
直到今天,当山湾的银杏树因其规模之大,古银杏树数量之多,营造的景观闻名遐迩,引来一拨拨游客的时候,村民们才庆幸听了这位乡贤的规劝,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远见卓识。山湾的银杏或许不是众多“扫黄”客眼中最美的,但绝对不差。有人如果要仗着银杏树吹吹牛,山湾人完全可以模仿梁启超先生的口吻:“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还是有一点咯。”
在山湾村游走一遍,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村里夹杂了许多现代的洋楼或乡村别墅,村里的老房子老巷道老物件,老得不够纯粹老得不够规整。一位同行的文友在村子转了转说,叫我们农村人来看农村,有什么好玩的,我们村的老房子还比这多呢!
确实,山湾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那些青石板、钉石路,那些青砖青瓦或钢筋水泥的房子,房前屋后散养的鸡鸭,院子里对着生人狂叫的或黄或黑的土狗……山湾村的确很“农村”。但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富有文化气息的村子,在摧枯拉朽般新农村建设以及贱卖银杏古树的浪潮中,仍然能够一边保留古居一边建起洋楼,依然能够在院子里一边种菜养鸡一边停放小轿车,还能保持得如此“农村”,恰恰是山湾的迷人之处。
行走山湾,村前的玉米地里偶尔有村民一边掰下玉米棒子,一边麻利地割下青油油的玉米秸秆。“玉米棒子可鲜食,可做菜,秸秆也可以拉到厂子里加工做青储饲料。”听到有进村的人问起遍地的甜玉米,老乡用清脆的声音,充满喜悦地告诉你甜玉米的吃法和割下秸秆的用途。老井旁,村里的女人一边咯咯笑着聊天,一边搓洗着手中的衣物或刚从地里挖回的红薯;银杏树下,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汉吸着烟卷,笑眯眯地看着在铺满金黄银杏上奔跑嬉戏的小孩……
在山湾,对于生长于农村的人来说,这样的画面是如此熟悉,村民这样的话语就像邻居一般亲切。当然,我居住的村子没有银杏,如若除去这些令人艳羡的古银杏树,似乎从小就住在这里的感觉很强烈。 在山湾,村里人可以一门心思地种玉米,可以沿着“水稻——鲜食玉米——菜花”新的种植模式默默致富,也可以仗着村里的老房子、古银杏树办起民宿、农家乐,可以把外地的游客当成本村的村民平淡相处,也可以把生人拉进家中宰杀土鸡、打起煮茶以客相待。在山湾,这种农村人少有的“处变不惊”“坐怀不乱”,古朴中不失现代的气息,时尚中留有古朴的韵味,传承与发展的同步,才是当代农村该有的村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