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我们应约到杨秀山家中采访,西吉人武部的两位同志也一同前往。杨老住在总后勤部干休所,环境十分雅静,“爬山虎”笼罩了整个大楼。大楼门前一方方小畦种了各种蔬菜和花草。卢玉驹秘书刚刚把我们迎进客厅,杨秀山将军就来接见我们。杨老满面红光,笑容可掬,一身白衣白裤烘托出杨老的洁净和清爽,用“鹤发童颜”来形容杨老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他今年85岁,江西人,原红二方面军四师十二团政委,离职前任总后勤部军官指挥学院院长,中将军衔。杨老抓住我们的手一边握一边说:“你们西海固的人,特别是回民对我们很热情。他们拿小米、黄米、荞面、土豆给我们吃。那里的窖水很宝贵,可我们来了就打开让我们喝,让我们饮战马。我们是南方人,灰服很单薄,群众烧热炕给我们住,他们的小孩却睡在地下的柴禾堆里。”谈到将台堡会师,杨老说:“会宁会师我们没有赶上,在后面(路上)走着。我们很想念一方面军的老大哥,我们在将台堡见到了。他们给了我们许多羊只,还有衣服,会师的人很多,聂荣臻讲了话,贺老总也讲了话。反正首长很多,你们将台堡可是一块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
杨老到书房题词,我们跟着进去拍照、摄像。他题写了“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建设好西海固”。书法龙飞凤舞,使人大饱眼福。题完词,杨老又为我们的笔记本上题了字。给我的题字是“静观慎独”四个字。然后我们在小花园里一同合影。集体合了影,杨老主动提出:“跟你们每个人合一张留念。”时近中午的阳光,强烈而耀眼。我们实在不忍心杨老在阳光下久晒,可又不愿意失去这难得的会见机会,只好带着兴奋与内疚一一与杨老照像。当我们告别时,杨老激动地大声说:“回去后向宁夏人民问好;向六盘山人民问好;向西吉县的回汉人民问好;还有将台堡,那可是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要向那里的回汉人民问好!”杨老还让秘书卢玉驹把他们主编的《红二方面军军战史》送给我们每人一册。卢秘书就一直把我们送到公共汽车站。
十三、争取首长接见难,求墨也不容易
王恩茂首长给我们题了词,在我们搀扶下回客厅时说:“我的视力很差,本来是写不了的,但你们这么远专程来找我,又对红军的事这么看重,我说什么也得写一写。”
王老今年84岁,江西人。原红二方面军总务处处长,曾任南京军区副政委、新疆区党委书记等职,离休前任全国协副主席。中将军衔。6月12日上午我们从8点钟一直找到11点钟,才在海军干休所甲4号找到他的住所。到家时,王老正在接见五六位男女老年客人。我们的介入,使那几位求见者有点不愉快。王老身体状况良好,听力也好使,但眼睛能见度很差。我们求他题词是强人所难,但既然我们找上门来。就不能使机会失之交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抢救一笔墨宝。我们呈上了几条参考内容,秘书宫兆强都说字儿太多,王老写不下来。最后是王老自己决定,题写“红旗招展将台堡”七个字,宫秘书说要把文房四宝拿到客厅里来写。可王老说客厅写不好,执意要到写字室去写。我们原以为同其他首长的情况一样:王老的写字室不是在二楼,就是在套间,就没有参与意见。随王老出了门,才知道到写字室还要走一段路,于是我们只好搀扶他边走边谈。中午的阳光十分强劲,晒得我们都难以招架,王老更是受不了。他身边紧跟着两位小青年(据说是王老的孙子或外孙)要搀扶王老走快些,可王老见我们拍照、摄像,就挡开他们,自己行走。拐过一大段路,才到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进了中心的写字室,警卫、秘书和两个小青年立即动手,折纸的折纸,润笔的润笔,两个小青年在宣纸上放两把黑色枕尺,然后把润好的毛笔帮王老放在写字的位置上,王老才挥笔书写。就这样一笔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艰难地为我们题了这幅非同寻常的词。看到这种情形,我们心里实在难受。刚写完,就有武汉空军司令部的一位自称小肖(75岁)的副司员带着人进来求墨,王老夫人立即挡架:“今天不能再写了,明天再说。”因了这,搅扰得给我们的题词连印也没盖上。我们又一同边走边聊地回到客厅。武汉的同志抓住这个时机不放,谈话连贯如机关炮,我们连告别的话也插不上。正在这时,又来了两位远方客人求王老办事,我们就借机会告诉宫秘书和王老夫人,才得以与王老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