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枫说:“我也希望自己的童话不仅写给孩子,也写给家长,包括没有做过家长的成长中的自己。”[8]的确,成长不是只针对孩子,也针对成年人,它是一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事情。《小翅膀》从内容上看是写给小朋友的,让小朋友认识成长的规律,勇于锻炼获得进步,也是写给成人的,让成人更多地了解孩子,做孩子成长中更好的守护者,同时揭示了一些生活的规律、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也给成人很多启示。
五、口语化
儿童的思维正从形象慢慢地向理性过渡,其语言发展以丰富的口语为主,慢慢地增加理性和思辨能力强的书面语,这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口语化提出了要求。
《小翅膀》一书的语言有着极强的口语化特征,表现在多用短句,少用关联词,多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词语,使表意简洁明了,读起来顺口。如作品一开始就以“不公平,真不公平”开篇,引入小翅膀对自己工作美中不足的愤愤不平,其后出现“所以啊,比如,这时候,就在这时,当然”等生活中或是讲故事时常用的词汇和短语。作品的主体内容,多以对话展开,奠定了作品口语化的风格,如小翅膀送梦之前与毛毛虫的对话,浆果梦醒后与妈妈的对话,打打在梦中变成蜗牛的自言自语,以及与蜗牛小分队的对话等等,一切都用朴实通俗的口语呈现,出现不少简洁直白的问话和感叹语及拟声词,如“你认识打打吗?”“知道吗?”“好不好?”“可恶!”“‘嘭’的一下”“‘呼’的一下”“咚咚咚”“哐哐哐”等。
文章较多简短的描写性语句,并列或承接的句子在格式上形成对称,如“蜻蜓挥动轻盈的翅膀,蝴蝶扇动缤纷的翅膀,蟋蟀振动发光的翅膀”“浆果的同桌是打打,是学校有名的淘气包: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下课疯跑,把老师都撞个大跟头”“浆果的眼睛很亮,牙齿很小”“他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小翅膀支支吾吾”。这些语句,铺排在一起,因为简短和对称,读起来顺口,易懂,如儿童诗般,明白晓畅,符合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特点。
六、结语
作者本人曾说过:“我希望把戏剧元素、小说情节、诗歌语言和哲理思考都带入散文之中。”[9]正是这样的写作理念,形成了周晓枫新散文的文风,在小翅膀的童话作品中,也展现为多彩的形象、丰富的知识、戏剧化的故事情节、繁复致密而又如诗般晓畅的语言等风貌。这样的一部分作品,对于读者来说,老少皆宜,不同层次和年龄的读者都能各取所需。
注释:
①周晓枫:《小翅膀》,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
②例句中用“______”表示本体,用表示喻体。
参考文献:
[1]边晓晓.人性与女性的思索——解读童年印象对周晓枫散文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2,(07):33.
[2][6]刘云春.论周晓枫散文的审美物质[J].当代文坛,2013,(05):138,13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15.
[4]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81.
[5]孙绍振.审智散文和线性的开放结构——读周晓枫《斑纹》[J].语文建设,2013,(02):39.
[7]姜广平.我乐于探索散文写作的可能性——与周晓枫对话[J].文学教育(中),2011,(06):4.
[8]周晓枫.小翅膀的黑夜与星光[J].语文学习,2018,(11):64.
[9]周晓枫.有如候鸟·自序——寄居蟹式的散文[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4.
作者简介:
王伟,女,河南信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贺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