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尾联赏析——立功已无望,立言有信心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从意境美的角度上看,整首诗最美要数这两句了:藤萝月和芦荻花。藤萝枝条随风晃动,使得透过它们照在石上的月光仿佛也获得了生气。同时也写出了时间的飞速流逝,从开始照着藤萝到后来移照洲前芦荻花,类似于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在山城孤寂的夜晚,仔细看眼前的这个画面,虽然稍显凄清,却又不失朦胧唯美。
这里的“请”字耐人寻味,杜甫在请谁看呢?细读诗歌,觉得诗里好像根本没有第二人的痕迹,是杜甫的自言自语,是杜甫在请自己看。一个是正在写诗的诗人杜甫,另一个是诗中所描写的人物杜甫,即现实中的杜甫和理想中的杜甫。理想中的杜甫远望京华,心里总放不下“致君尧舜上”,那个遥不可及的官场神话。结尾的另一个杜甫,请自己收回远望的视线,回来细看眼前的藤萝月、芦荻花,虽凄清但不失美丽的现实生活。
尾联又一次发挥了虚实相生艺术的表达张力,宕开一笔,拓展了诗歌内涵,完成了虚实相生艺术的完美结合。
通读全诗,虽然整首诗消极怀旧的比例比较大,但是在诗的末尾,诗人的心境似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诗人坐在夔州西阁上,他可能已经很清楚,自己“立功”已经无望,但“立言”却有信心。
这种猜测在第三首诗中得到了印证,“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四、结语
《秋兴》八首其二,这首诗歌有如下特点:
首先,运用了循环往复、虚实结合的写法。从开始的“夔府孤城”“遥望长安”到思绪收回,这是第一次反复;接着是对“画省香炉”的遥想被“峡中猿啼”拉回,这是第二次反复;最后是对往日的“联翩”回忆被“古城悲笳”唤醒,这是第三次反复。诗人在回环往复的叙事中虚实结合,营造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完美诗歌结构。
其次,诗歌中时空的转换。空间的转换:从开头的远眺京华到诗歌结尾近观藤萝月;时间的转换:从开始“落日斜”到诗歌结尾的“石上月”;心境的转换:诗人由开始的沉溺于理想到诗歌结尾的直面现实。
纵观整首诗歌,诗人杜甫在理想与现实的苦苦挣扎当中,最终在诗歌的自信中定格。
参考文献:
[1]李鹏飞.杜甫《秋兴八首》详析(上)[J].名作欣赏,2010,(03):58-61.
[2]李鹏飞.杜甫《秋兴八首》详析(下)[J].名作欣赏,2010,(04):29-33.
作者简介:
朱瑞雪,女,山东单县人,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早期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