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当身边的小伙伴们围着电视打转的时候,我早已沉浸书海,家里藏书丰富,书架满满当当,我接触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堪称经典阅读的启蒙。
最初的相遇是在小学一年级。广播电台午饭时间20分钟评书联播,我喜欢边吃饭边听广播,这一听就是六年,袁阔成先生的三国评书相伴着整个童年,抑扬顿挫的声音,精彩曲折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一一铭刻在记忆深处。每天一段,晚上的重播再温习,仍不过瘾,每到高潮之处戛然而止,心痒难耐着急请教父亲,父亲从书架上取下厚厚的一本简装《三国演义》,轻轻地给我说:“自己去读。”我万分欣喜捧在手心,竟不觉得厚重,忙不迭翻开扉页,罗贯中的大名映入眼帘,了不起!兴冲冲阅读,第一篇便蒙头转向,开头一首词:“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接着一连串生僻字,对于二年级小学生真的是勉为其难!看我一筹莫展,父亲又递给我一个小本本,《新华字典》!“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里面有你想要的一切。”父亲叮嘱完就自个捧着书专心读了。就这样,伴着评书连蒙带猜,加上字典保驾护航,我囫囵吞枣“啃”下了《三国演义》。六年听了三遍评书,读了一遍半文半白的原著,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等等经典桥段耳熟能详。少年心性喜张扬,伙伴们聚在一起,我第一个打开话匣子,三国故事娓娓道来,大家都听得不亦乐乎,渐渐地小有名气,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街头老槐树下我居中而坐,四周里三层外三层,我连讲带比划,大家时不时还给点掌声、喊个好字。那时最崇拜评书演员,我想象着将来长袍马褂在舞台上有模有样表演的热闹场景。最终演员没有当成,评书的喜爱一直延续到今天,陆陆续续听完了单田芳老师的《三侠五义》《白眉大侠》,刘兰芳老师的《岳飞全传》等,很多经典名著听完之后才去看原著,这给了我很多启迪,听得热闹,读得仔细,对比中感悟深刻,无形中养成了思考的好习惯,真是一种幸运。
以此为敲门砖,我打开了命运之门:在文字中穿越,心灵深处一个小小的我迎来生命的拔节。当同龄人每天沉迷在《黑猫警长》《舒克贝塔》的时候,我早早勇敢地提起了笔。第一本童话故事名字叫《三国之战》,讲述了鸡国、青虫国、蜜蜂国之间的纷争,英武的公鸡大将军,狡猾的青虫大元帅,聪明机灵的小蜜蜂,一个个漫画人物跃然纸上,语文老师大加赞赏,每次给我写长长的批语,还当众朗读我的“大作”,我一口气写了一百多回目。每听到故事或动画片,我都会写进日记本,自我欣赏,读给家人,自得其乐。三年光阴,我的日记本攒了高高一摞,母亲很是珍视,二十多年保存完好。弟弟上学的时候,常常拿我的日记当范文,先读再写,巧的是他的语文老师正是当年教我的董老师,弟弟成绩也很优秀,名字和我一字之差,每次寒暑假回来,弟弟总抱怨董老师常把他喊成我的名字。2006年我走上教师岗位,一直坚持读书写作,发表文章上百篇,出版专著四部。回顾过往,无言以表,满满的感激。
如今我登上三尺讲台十四年,带过的学生也有几千了,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在初中,我的开学第一课一成不变的是经典阅读,而伴随班级成长的过程中,讲得最多、做得最好还是经典阅读。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我渐渐摸索到语文的真髓——“听说读写”四字要诀,听名家讲,口头表达,品读原著,笔耕不辍,建立了知识阅读、消化吸收、模仿创造的学习系统,并倾囊以授,带领一批批学子在语文天地纵情翱翔。每一届书香班级里都要走出十几个书香少年,他们不仅在学业上成绩显著,而且在文学之路上愈走愈远。我先后创办了两所文学社,斗转星移换了好几届学生了,但烽火相传,读书写作的宗旨矢志不移。每届扶植的文学少年成百上千,出版的社刊校报近百期,特别是一月一度的图书漂流活动声势浩大,完成全校七十多个班级近五千人的读书大循环。品读经典,阅读名著,在青青校园蔚然成风。
最是书香能致远。父亲身体力行,恩师率先垂范,我默默坚守,学生们、孩子们勤奋攻读,每个人都因为书香陪伴迎来命运的升华。父亲在教育战线奋战多年、在市区文化馆事业风生水起,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有几位已经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我在不断进取中收获小小的成功,我的弟子们包括两个孩子也都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读书,从名著经典中扬帆起航开启充满希望的生命之旅……
文字是浸润在岁月长河亘古不朽的百变精灵,经典则是烽火相传繁衍不息的生命绝唱,阅读经典,品味历史,让文字与生命定格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