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医院所见

时间:2024-10-21    来源:馨文居    作者:网络  阅读:

  医院真的是一个让人感觉很恐惧的地方。去各大医院转转,可能现在人员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医院了。我是作为陪护走进医院的,一进医院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其热闹的景象绝不亚于赶集。赶集是随着人流四处游荡时担心把自己给走丢了,在医院争先恐后地挤来挤去是怕把命给丢了。在医院看看,不管是挂号的窗口还是收费的窗口,以及各检查室的门口,病人或病人家属们都自觉地排成队伍等候着医生的召唤。

  医院的病床更是一床难求。我们刚进医院时,因病床紧张,给我们安排的是一个原本只能放两张病床里面却加到六张病床,没有卫生间,有点像是医院科室的储物间改成的病房。每次上厕所都要去其它的病房去上,可来这里的病人大都是脑血管病,大多都行动不方便,所以大多病人都是在床上大小便。可病人却是男女混住,病床之间又没有隔帘,那病房里每天都是热闹非凡。父亲的床边就是一位不到四十岁的妇女,她是因病一边胳膊和腿不能动,其它都好好的,因为这个房间里没有卫生间,所以也只能在床上方便,每次她喊家属说她要方便时的声音真的犹如蚊虫飞过的声音,而且每次方便完脸都红红的,一脸的羞涩却又无奈。我就给她说,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要方便就大声说,我听到也可以回避一下,免得她难为情。每到晚上陪护没地方休息,所有人大都早早地把行军床或是躺椅或是凉席或是垫子拿到病房外的过道上摆放好,好似在抢占地方一般。身边不能离人的病人,陪护的家属就只能等到晚上别人都睡了才轻轻地把行军床拿出来支在两张病床之间的狭小空间,早上再早早地收起。深夜,病房内病人痛苦的呻吟声此起彼伏,病房外过道上躺满的陪护鼾声如雷。站在过道的这头向另外一头望去,一个挨着一个席地而卧让你很难想象到这里是医院,感觉有点像叙利亚的难民营。可能是因为人多的缘故,我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就算是凌晨三四点钟也总是被热醒。

  随着病房里的病人逐步的出院,我们这间大房子里的病人也会按照进医院的先后顺序被调整到好一点的病房。其实所谓好一点的病房就是原本是三人间的现在加为四人间,原本是两人间的现在加为三人间,只是每间房里都有独立卫生间面已。我们在大房里住了五天后,护士给我们调了一个三人间的病房。当护士给我说可以调的病房我去看时人家病床上的人还在输液,还没有出院呢。护士又告诉我说:别着急,等他出院了我就可以搬过去了。

  这间病房原本是一个两人间,我们去是加的一张病床。病房里原有的两个病人,其中有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好像是周至县人,因脑梗,走路和说话都不太利索,是她大儿子在跟前照顾着。她大儿子比我大七岁,我们也常在一起聊天。老太太恢复的也挺好,我们刚搬进去,就发现老太太都可以自己下床上卫生间了,只是说话时舌头还有点硬,说话不是很清楚。没几天,老太太就出院了。老太太出院前二儿媳来医院陪老太太几天,大儿子也在,不知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原因还是子女多了孝难存的原因,只是从他们的谈话中觉得他们之间因抚养老人是有矛盾的。在老太太出院的当天,是大儿子去办的出院手续,却在没有多久的时间便又打电话让老二媳妇下楼去帮着拿药,说他拿不动。我们同病房的人听了都笑了,我心里还说,这个怂,没钱就说没钱吧,还让别人帮着去拿药,能有多少药他搬不动啊。可是没多大一会儿,就见老二媳妇抱着一个不小的纸箱子回来,里面竟然装着满满一箱子药。病房的人都感到很惊讶,就这她还说她大哥后面还有一大箱子药呢。果然没多久,老大又抱着一个纸箱子回来了,同样里面也是满满的药。说实话我当时都惊呆了,老太太再怎么吃药也不至于吃这么多药吧,我想如果两纸箱装满的是面粉,绝对够老太太吃一年的了。老大这才说,是主治医生给开的,说他母亲回家后不能断药,所以给开了三个月的用药。而且这所医院所有出院开的药都不走医保,需要家属自费去医院的药房或是医药公司的药店去购买。老太太住了十几天医院,除去医保报的其实自己也就花五千多块钱,可医生给开的药竟然也是五千多块钱。这还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遇到。我当时就想,如果还要再花五千块钱卖药,那还不如让老太太在医院再住些日子,也好让老太太恢复的更好一点。同病房的人都七嘴八舍的数说着老大,最后,老大又去找主治医生退了两个月的药,只带了一个月的药领着老太太回家了。

  我都不敢说“怕”了。就像打针一样,再怕也得挨,甚至有时还得求着医护给你打,怕又怎样?只是我真的没有想到医院现在可以做到如此的疯狂。老百姓真的不想一病回到解放前,可医院却有不榨干病人最后一滴血不松口的感觉啊。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