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多鹤》:抗战后叙事的严歌苓代表作——严歌苓长篇小说《小姨多鹤》访谈严歌苓访谈(之十五)
◎ 刘艳 严歌苓
严歌苓 摄影/韩雨 照片由时尚芭莎提供
刘 艳 文学博士,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
按语:
与《陆犯焉识》同系作家出版社首版和出自同一位责编之手,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小姨多鹤》(作家社的2个版本:作家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和2010年3月第1版,25万字,责编:张亚丽),是笔者特别喜爱的严歌苓的作品。笔者曾经在此前的访谈和研究文章中,反复讲到过“《小姨多鹤》毫无疑问是严歌苓的代表作”,以及“异族女性视角和抗战后叙事”也是这部长篇小说的典型特征。①
刘 艳:严歌苓的作品,每篇(部)都各有特色,尤其是显现出作家一直在叙事上求新求变,叙事的创新是严歌苓小说的一大特色。严歌苓小说其实每篇都不错,但在笔者心目中,迄今为止,《雌性的草地》《陆犯焉识》《小姨多鹤》《小站》(按喜爱的程度排序),是当之无愧的严歌苓代表作。
您讲过《小姨多鹤》是您听来的故事,能详细讲述一下是什么时候、听谁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小姨多鹤》的故事和事件,哪些是您听来的?哪些是您艺术虚构的?捡重要的、主要的,讲述一下就可以。
请回忆一下,创作《小姨多鹤》前,当时是什么激发了您想写这样一部小说的写作激情?
严歌苓:小说的这个来由,确实是我当年听我们文联大院儿(安徽省文联大院)的一个大姐般的人物讲的。她随家庭到农村以后,在一个县城的学校里,大概那个学校里都是这种工人子弟。然后她回到文联以后,那时候她也是二十来岁。我呐,当兵回去探亲,然后碰到她,就听她讲起这个故事。她就说,哎呀,那个时候我们班里有一对双胞胎男同学,然后她说挺奇怪的,说他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但是烫得非常平整。
她说有同学偶然去过他们家,而他们家是很不欢迎小朋友们去的。但就有一个同学偶然地去过,去过的同学说他们家有一个“小姨”,这个同学看到的情景是双胞胎男同学的爸爸进门,她就要跪在地上给他把鞋脱掉,那种矿工的大皮鞋还是什么。反正就是说看起来特别怪,然后就说清理阶级队伍啊那一阵子,大概是1969年的时候,就发现她(那个“小姨”)是个日本人,然后挖出她的老底呢,就说她是一个被装在麻袋里论斤两卖到这家来的,然后说是因为这家的女人不能生孩子。
我就隐隐约约记住这样一个故事,我就觉得是一个特别有神秘感的故事,就是这个女人怎么可能就在这一家就被藏了下来?中国的历次运动在当时来说,应该说是每年或者每隔一年都有一次很大的政治运动,她是怎么安全地度过了这些运动,所以我就在心里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甚至是各种各样的突发奇想吧……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个故事,也觉得跟我相距特别遥远,我也不太了解日本那个时候的女人,所以就一直搁下来,但这个故事一直是我特别有写作冲动想去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