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名水溶,首见第十四回。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谦和。因祖上与贾府有世交之谊,故从未以异姓相见,更不以王位自居。
秦可卿出丧,他特设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设席张筵,和音奏乐,哀悼吊唁。又专请贾宝玉相见。他对通灵宝玉“称奇道异”了一番,夸奖宝玉果然如“宝”似“玉”,“真乃龙驹凤雏”,并把皇上亲赐之鹡鸰念珠一串赠与宝玉。贾宝玉素厌官僚权贵,但平日闻得北静王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所以相见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有观点认为这代表林黛玉后来嫁给北静王,但63回李纨说黛玉“不得贵婿反挨打”隐含八十回后黛玉未嫁且曾被责打,应是黛玉抗旨后元春所为。
在秦可卿盛大的丧礼中,北静王亲自设路祭吊唁,秦可卿作为宁国府的孙辈媳妇,其仙逝能够获得四王八公等级别的人致祭,其实很是奇怪,她是养生堂抱养的女婴,其父秦邦业也并非高官显贵,贾府娶秦可卿为长房长孙媳妇已经很蹊跷了,对她的丧礼大操大办,甚至惊动北静王这个级别的王爷亲自路祭,只能说明秦可卿的真实身份绝对不一般(本文暂且不谈),而北静王也不仅仅因为有世交的关系才会如此重视。
《红楼梦》中有一些角色戏份很少,甚至只短暂出现一次。这些角色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对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影响不大,但如果深入探究,则会发现它们对于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非常重要。
这些角色就像是“风月宝鉴”的背面所反映的内容,仅从表面(即“风月宝鉴”的正面)看去,只能看到他们的一小部分,所谓“甄士隐”。北静王就是这样一个真人不露相的例子:
北静王的名字“北近王”谐音“北近王”,暗示他是一个接近败北的王,预示着他可能是一个衰败时代的象征。
“三春过后诸芳尽”这句话意味着春天过去后,所有的花朵都会凋谢。这里将北静王比作“三春过后”凋零的落花之一,暗示他在小说中的命运不佳。
北静王的名字“水溶”被认为隐藏着政治密码。脂砚斋的注解提到,“牛, 丑也。清属水,子也”。这里的“清属水”可以反过来解读为“水”也可能代表“清”,即清朝。
根据脂砚斋对钗黛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批语“寓意深远,皆生非其地之意”,说明钗黛等女性角色生活在不属于她们的时代,即胤礽去世后的雍乾时期,这是一个正统衰落的时代。
北静王水溶代表的势力(作为文本中正统清朝的象征)与忠顺亲王的势力(象征非正统清朝的力量)之间的最终较量,在贾元春的判词中被描述为“虎兕相逢”。这一较量的预演出现在第三十三回,忠顺亲王与北静王争夺小旦的情节中,作者对此处理得非常隐晦,北静王并未直接出场。
在第二十六回中,薛蟠为了第二天的生日宴会邀请贾宝玉参加。宴会上提到了冯紫英脸上的一处轻微伤痕,冯紫英解释说这是在三月二十八日跟随其父神武将军冯唐去铁网山打猎时,被兔鹘擦伤所致。他还提到这次出行其实并非他所愿,称自己是不幸中的万幸,并提前离开了宴会,称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文本没有明确指出这件重要事情是什么。
宝玉希望冯紫英能讲完自己的“不幸之幸”后再离开,但冯紫英表示因为还有一些请求,会在适当的时候专门设宴详细讲述。
然而,在第二十八回中,冯紫英设下酒席,并解释说,之前所说的“幸与不幸之事”只是他邀请宾客的一种说辞。在宴席上,并没有进一步讨论之前的“所恳之处”。席间,大家行酒令、谈笑风生,气氛一片和谐,呈现出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席间,宝玉出去方便,蒋玉菡跟着他出来。宝玉这才得知蒋玉菡正是名扬四海的琪官。两人一见如故,互相交换了礼物。
蒋玉菡将前一天北静王赠给他的茜香罗送给了宝玉,以此表达他对宝玉的重视之情。蒋玉菡还将北静王赠予的茜香罗系在自己的内衣上,并告诉宝玉如果不是宝玉,他是绝对不会赠予别人的,这显示了他与北静王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表面上,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然而,在第三十三回中,风云突变,忠顺亲王府的长史官突然来到荣国府,要求宝玉将琪官交还,而且态度坚决。冯紫英等人之前的聚会仅仅是一场私人宴会,但忠顺王府竟然连琪官赠送给宝玉茜香罗这样私密的事情都知晓。这表明忠顺王府正在精心搜集北静王一方的情报。
这一系列事件几乎让《红楼梦》的故事提前结束,因为文本中的第一正人贾宝玉差点因此事遭到其严厉父亲贾政的重打,甚至有可能丧命。这一段情节描写得既含蓄又神秘,曲折复杂,如同置身于烟雾缭绕之中,既似有实无,又似无实有。实际上,这一切的原因很简单:这里隐藏着“甄士隐”的秘密。
忠顺王府一方代表的是雍乾时期,与北静王一方争夺的对象表面上只是一个戏子。但实际上,在“风月宝鉴”的另一面,这个戏子的名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象征着最高权力的象征——玉玺。
蒋玉菡的名字谐音为“将玉含”,意味着将代表最高权力的玉玺蕴含其中;
琪官的名字谐音为“棋官”,暗示着棋局已经进入了官子阶段,胜负即将揭晓。
随着棋局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双方的争夺变得异常激烈。文本中忠顺王府长史官的话:“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这表明忠顺王府对琪官的重视,而脂批中提到蒋玉菡有侠义之心,也暗示作为北静王一方的蒋玉菡为了“玉玺”而竭尽全力,展现了侠士般的风度。
忠顺王是亲王,而北静王是郡王,亲王的地位高于郡王,这也反映出忠顺王一方的势力强于北静王一方。最终的结果是接近败北的北静王一方惨败。
北静王与忠顺亲王之间的对决被比喻为“虎兕相逢”。这一冲突的预演发生在第三十三回,忠顺亲王与北静王争夺琪官的情节中。表面上看,这只是两个贵族对一个戏子的争夺,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隐喻
因此,“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即“三春过后诸芳尽”,意味着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诸多角色要么遭遇不幸,要么流散,最终都化作了作者的“辛酸泪”。
北静王虽然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配角,但他背后的意义远超表面。通过他的形象,我们可以窥见清代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北静王的故事提醒我们,在这部宏大的文学作品中,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