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词与唐诗并为双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北宋初期词坛多承晚唐五代的曲子词,以描写男女情爱为主,相较后世题材狭隘,手法浅薄,但这一时期被认为是词文化的“定型期”和“勃发期”。在词文化的发展中有着标志性的特点。本文以张先、晏殊、柳永等人的作品分析为主要方向,辅以北宋时文坛情况,来论证这一词坛沉寂时期对后世宋词鼎盛的重要奠基作用。
【关键词】北宋初年;词文化;张先;晏殊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023-03
一、引言
北宋词在词文化整体上担任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宋太祖开国到仁宗时期内,词文化作为“诗余”,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发展,对之后别具一格的地位起到了重要奠基作用。
目前我国对词文化的研究比较完善,而对于北宋初期词这一方向的研究更是已经细致、全面化。北宋初年一般被认为是宋开国后至仁宗前期,这一时期北宋内部环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文化制度完备。而北宋初期的文学继承了晚唐五代时绮靡的文风,过度追求声律和词藻的华美,这些因素造就了北宋初期词以男女情爱美好生活为主,却夹杂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抱负,映射出承平日久背后的忧患意识。宋词在这一时期是演进式发展的,在细节上,学界持有不同的判定标准和称谓①,吴梅、刘扬忠称此阶段为“沉寂时期”;王兆鹏以代群分期的方法,将其划归为第一代词人群体;清人刘熙载的“宋初体”论断,将宋初17位作家的词作风貌统称为“宋初体”。近年来,我国对宋词的研究逐步加深,公论中作为“沉寂时期”的北宋初年,其重要性也得到承认。张晓宁、唐义武等人的研究更多论证宋初词坛的发展概况,而朱崇才等人也认为宋初词坛有着卓越的意义和地位。
但在总体上,宋初词坛无疑是稳步发展的,此时题序的大量运用使词在抒情之外的功能得到开发,文学地位也因此提高。这使得②在中唐以来的渐变基础上,相对于唐型文化,终于产生了质的飞跃——从中古走向近世,从唐风走向宋调,从汉学走向宋学。
二、宋初外在环境对词文化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上,北宋时重文轻武又有厚赐功臣降将的习惯,又多设官职,将本属于一官的权力分属数人,导致官僚机构庞大臃肿,因此对农业和经济的需求也更高。
在北宋早期,大统一局面进行的战争较之其他王朝更少,农业生产破坏程度更轻,官府采取轻薄徭役的政策。而封建租佃制的生产模式成为主流,这使得宋朝经济发展稳定,更多人脱离固定生产转而从事文化活动,来往科举应读的士子更多,《宋史》中甚至描述,“释耒耜而执笔砚者,十室而九”,这直接导致了北宋文化的繁盛,是宋初词坛之所以能够厚积薄发的根本。农业的勃发推动了商业发展,贸易地区日益扩大,市集交易成为主流,市民阶层地位提高,因此商业演出性质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发展。
(二)政治环境的影响
政治环境中,宋初便很注重文学活动,于太平兴国二年完成了文学典籍的统一编纂,又设立崇文院,修正唐朝以来的科举取士,将进士设为主要地位,在考试内容上偏重诗赋与策论,传统的经学和训诂学因此没落。宋时开始以己意理解经文,这使得北宋文人的创作广度和自由性有所提高。
《梦溪笔谈》中就描述了柳开行卷的情景:“载以独轮车,引试日衣襕自拥车以入,欲以此骇众取名。”可见,宋初时对文人的重用和开放风气是其文坛活跃的重要原因。③
宋初在对外作战中,处于持续不利地位,澶渊之盟签订后,宋对西夏、辽国均处于屡战屡败的状态。这引发了许多诗人的爱国心,如康定元年,延州被西夏攻陷后,范仲淹被调往对抗西夏,这是范仲淹豪放词启蒙的开端。④
三、宋初词文化自身的影响
(一)晚唐五代的遗留影响
北宋词文化很大一部分的风貌来自于晚唐五代的遗传,多沿袭中唐以来短章小词配以曲令,也因此被称为曲子词。为了粉饰太平,宋王朝有意提倡诗赋,君臣彼此唱和,晚唐以来的浮靡文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词自身的审美趣味上尚不突出,言志的表达功用也未被发掘,但因为其缘情的特质,表达出了和诗不同的美感。
在晚唐五代中,抒情词占了绝大多数,《古今词话》中载:“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縻之,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因作《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云。”因此可见,中晚唐时期,抒情词的创作已经很多。⑤
而杨亿、钱惟演等人则将追求形式美的文风推向顶峰,在抒情词体和浮艳文风的发展下,宋初一时间“杨刘文采动天下”。西昆派风靡数十年,奠定了宋词的婉约基调。而另一方面,宋也传承了唐文化中诗的叙事艺术。
在唐朝的叙事诗中,以刻画塑造人物为中心,展现人物行为为手段的抒情文体具备了叙事能力⑥。唐文化传承的叙事诗,也使得宋词在叙事文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如张先、晏殊等人在作词咏唱时,都带有一定的叙事色彩,但诗词有别,更加婉转的词体不适合明朗的叙事色彩,宋初“偏嗜阴柔之美”。因此比较于唐诗的显性叙事,宋词更多继承而来的是隐性叙事,在传统的表达手法中掺杂了更多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得表达范围更加广阔。
(二)宋文化自身的新变
虽然目前学界大多认为,宋中期进行数次革新后词格地位才与诗平,是宋词学兴盛的开始,但在北宋早期,词文化就有了大量而独特文学观,可见宋词的革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在西昆体盛行时,就有以继承韩愈、柳宗元为己任,宣扬“文道合一”的作家群体,如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人。他们行文追求朴素有法,反对浮艳文风,强调文章的功能在于明心传道,并隐有现实主义的风采。这些文人是宋古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也是后来词派脱离诗的阴影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宋词面临着“世间好物,多已被唐人道尽”的困境,因此在文学细节上很难脱离唐诗的藩篱。
但宋初的词人群也有以诗人本色,借词婉转轻柔之调,抒发真挚而深情的主观情怀⑦的评价,宋人擅长以外物入词,无论诗、文、典故甚至于小说,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创作范围是日后词格提升的必备基础。
而宋人以文才、诗法、辩论入词等表现手法, 皆是宋人革新意识的集中反映。王禹偁所作的《渔家傲·秋思》就是其最好的论证,这种化俗为雅的风格,可以说是宋文化的精神内核。
宋词在题材和格调上对前代略有参考,其词内核的士大夫情怀使得词境浅趋宽阔。
宋词的另一项特色是“破体为文”,除借鉴前朝词法与唐诗外,宋还引唐人小说入词,唐人小说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全宋词》中描述,唐小说中取材的宋词有约800首,以贺铸、苏轼、辛弃疾、刘克庄、周邦彦等著名词作者都大量引用唐小说的独特色彩以丰富词作内涵⑧。而在宋初,婉约词中也引用了相当部分唐爱情小说作为事典及题序。
另一方面,在张先、晏殊对词的发扬后,词序的使用频率提高,宋初流传之词有17首使用了题序,较之唐朝已算频繁。音乐和文学的发展,使得宋代词人对这方面的操纵能力要高于晚唐和五代⑨,通过题序的描述,词法也得以被用来赠别酬唱,这令宋词逐渐贴近日常生活,现实性与实用功能得到发展。词序也是宋词从曲子词独居的音律性上走出的创新,这是宋词所独具的美感。词序的使用,正是宋文学性发展的体现。
四、宋初著名文人词作分析
(一)张先的创作与贡献
张先是宋初的代表词人,在慢词领域贡献卓著,与柳永并举,又擅长描写影子,以“云破月来花弄影”此句享誉词坛。他频繁使用题序,扩大了宋词的实用功能,从张先创作的经历和贡献中,足以窥见宋初词坛的发展。张先存词168首, 共用“影”字29次,“影”的意象出现在了有形、无形、赠别、欢酒、故人等多种意象中,可见张先作为婉约词人所独具的审美情趣。张先词,以言情为骨却绝不纵情。用语淡却情深,意浑厚,而味无穷,情虽显却不张扬。⑩
在题材上,他代表了众多在初宋时期的婉约派词人,张先所用的花前月下,宴饮歌舞,赠别酬唱等意象契合了文人的内心和感受,却又在深婉含蓄的审美间有所突破。
其在行文之时,少用工笔,人物有时仅作为象征的情感出现,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正是宋初文化广征博引所带来的恢宏气象,如“轻屧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 (《浣溪沙》) , “秀脸拂新红, 酒入娇媚眼” (《恨春迟》)等句。善用意象,广征博引所反映出的是张先疏淡风格后精巧的意象选择,也是宋初词人精美工巧的技法体现。如张先著名代表作《天仙子》,其词神韵淡疏,行文恍惚迷离,物象朦胧,极富色彩感染力。
作为宋初的代表词人,张先虽不能居于北宋魁首,但在仁宗之前,有着独树一帜的影响力。张先所处的正是慢词初兴的时期,他强调起、结、过片,在结构上奠定了慢词的格式,功劳显著。因而多被文人褒扬,有如“张先郎中字子野, 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 苏子瞻作倅时,先年已八十余, 视听尚精强,家犹蓄声伎。子瞻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先和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极为子瞻所贵”?的评价。可见,在词史上张先对词坛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可或缺。
(二)晏殊的创作与贡献
晏殊少时以神童而入官场,仕途遂顺,在当政时期大量发掘了文学人才,几乎奠定了婉约词的繁荣局面,其有词人宰相之称,又被称作“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大量词作集中在其作品集《珠玉词》内,存词约130首,又多写富贵气象,光香字便可分为熏香、花香、酒香、以香写人和以香写景五种。而在创作上晏殊和许多初宋词人一样,沿着南唐冯延巳的道路前进,多写男女爱恋,情人离愁,语言清新明朗,虽不免落于艳词的限制,但晏殊的抒情手法更为细致,已从单纯的表层描写转入纯净且纯粹的爱恋之感,这也让他走出比花间词派更高洁的路。同时晏殊之词范围广博,除了恋情相思,还有宴饮祝寿、写景咏物等,他在题材上大量拓宽了词域,加之闲余时常感叹美好易逝,在作词时表达对生命有限的忧思,集中生命意识,加之以主管情感的表达在叙事词体的发展上也有贡献,而在审美效果,形成原因等方面,在宋词乃至词中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晏殊在拓宽词域上,又引诗、文入词,来完成对词的雅化,如《喜迁莺·花不尽》中“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引自杜牧《题禅院》,而“天若有情应老”化用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行路难》)。此举意在提高词的审美趣味性来脱离花间词派的局限。而晏殊最为动人的,是其作品中体现的浓郁生命意识和忧思精神,晏殊一生丰顺,却在青年时突遭变故,丧父丧母。这样的悲剧令他对生命格外珍惜,在名作《浣溪沙》中,晏殊就发出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表达出及时行乐的人生观点和微弱的悲悯姿态,这正映照着北宋初年那独特的文人气骨。正依照着生命意义的忧思难扰,晏殊词更富哲理,文学意味远盛伶人工巧。除却词的雅化外,晏殊还影响了词的主体介入性,主体介入性,就是词人在创作中自身的主动介入。在词的漫长发展中,曲子词几乎没有诗人的介入,更多以一种单纯的创作和娱乐抒发情感,而晏殊因为其独特的生命意义,对于词的主体介入性有着相当的推动作用。
晏殊词虽未摆脱花间的内容,但整篇中以女性为主角的词数目已然大大减少。在晏殊词中,主人公已过渡成男性,这种光阴易逝的伤感之情已经不是由女子表达,而是晏殊本人所体悟的了。可以说,晏殊是北宋词在主体介入性方向的发端。晏殊的地位也是宋初文人直观喜好的体现,任何发展都是长期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正是因为北宋初年这一时期文学蓬勃发展,仁宗年间古文运动才能取得成功,宋词才真正地与唐诗并立为双绝。
注释:
①高文利:《论宋初体的诗化创作倾向》,《山西档案》2017年第2期,第152-154页。
②朱崇才:《宋学与北宋词坛的新变及平衡》,《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第139-144页。
③方小凤、王德明:《宋初儒士张扬个性对时代文风的影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第65-69页。
④王金伟:《北宋边塞诗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6年。
⑤高文利:《论宋初体的诗化创作倾向》,《山西档案》2017年第2期,第152-154页。
⑥廖泓泉:《简论北宋前期诗歌对词的影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第3期,第73-76页。
⑦肖玫杉:《北宋唱和词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
⑧张振谦:《论宋代以唐人小说入词》,《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第87-98页。
⑨张晓宁:《从题序看宋人的词体观》,《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140-145页。
⑩唐义武、张剑:《张先词风格及其宋初词史地位再认识》,《乐山师范学院学》2018年第3期,第38-44页。
?叶梦得:《石林诗话》,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田家榕:《论晏殊对词的雅化》,《今古文创》2020年第21期,第73-74页。
参考文献:
[1]朱崇才.宋学与北宋词坛的新变及平衡[J].文学评论,2009,(05):137-142.
[2]颜子娟.宋词中的“梯”意象研究[J].戏剧之家,2020,(26):212-213.
[3]石静咏诗,王焕林.刘永济宋词批注类证[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13-15+20.
[4]张振谦.论宋代以唐人小说入词[J].文艺理论研究,2020,41(04):80-91.
[5]孙克强.唐宋词学批评史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3):157.
[6]盛誉.浅论晏殊词的主体介入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10-11+14.
[7]田玉琪.北宋词调声律考析(一)[J].长江学术,2018,(02):117-123.
[8]孙科镂.辽代词坛沉寂现象论考[J].求是学刊,2017,44(02):123-130.
[9]廖泓泉.北宋初期词坛沉寂的政治原因探析[J].名作欣赏,2014,(12):100-102.
[10]高文利.论宋初体的诗化创作倾向[J].山西档案,2017,(0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