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年轻的咖啡师Andy很敬业,他的助手是一位眼神精明、青春漂亮的女孩儿。柜面上辣妈磨豆机,每天还要调试、研磨……咖啡师告诉我,多少秒萃取很有讲究。25秒40克,到第26秒,萃取40克的风味就不对了。我问他:“咖啡师是不是需要培训?”他回应:“当然,进入门店后,每个星期有三到五天的班去培训,考笔试、手冲、意式……”
门口人影一闪,进来一位身材精瘦、穿着迷彩服的青年。他的普通话比较生硬,问道:“有没有羊肉?”来自河南的咖啡师反应蛮快的,建议说:“你可以点印尼沙爹拼盘。”拼盘端上来时,我看见八支躺在盘中的肉串儿和两小碗蘸酱。迷彩服青年原来是在上海工作的香港人。香港青年眼睛很大很黑,用餐的速度很快,说话语气短促有力。他说香港是中国的,他自然是中国人。
Andy很懂有腔调男人的花样经,切柠檬、压榨果汁、倒入小量杯,称克重——柠檬汁也要称克重,有配比——再倒入“雪克壶”。二楼下来的戴着眼镜的男人眼神漾漾,说道:“别太抠了,你倒双倍伏特加,她现在已经差不多了,呵呵呵呵。”不知道是否咖啡真的催情,还是海鲜里面有酒的缘故,张爱玲倒是说过,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一杯神圣不可抗拒的“粉红女郎”,这调和了双倍伏特加,君度丽娇酒和蔓越莓汁的“粉红女郎”。
六
上海人的生活状态绝对不会是抽象艺术,发小龚敏拿下国货老牌“上海咖啡”在上海书城的代理。“龚敏发的图片右下角,就是我常买的咖啡豆。六七十年代的大上海咖啡馆只剩下四家,更找寻不到磨咖啡豆的机器,用小奶锅煮。别说,记忆中,水煮的也是满家香。”发小群里热闹起来,吴晓梅去过几十个国家做生意,喝过无数咖啡,但心中最难忘的还是“上海牌”。1935年浙江人张宝存在静安寺路创办的“德胜咖啡行”,并以“C.P.C.”注册商标,1958年,“C.P.C.”商标改为“上海牌”商标。1959年3月,“德胜咖啡行”更名为地方国营“上海咖啡厂”,成为全国唯一以“咖啡”命名的企业。那是一种227克一听的罐装咖啡,褐色的罐体闪着锃亮的光芒,磨成粉的咖啡被真空封罐,用薄薄的锡纸密封着,保存得相当好。解开锡纸,咖啡香味扑面而来。为了显示腔调,很多人即便喝完了也要把铁罐放在家中玻璃柜的显眼位置。
这罐咖啡在此后的二十年间,占据了中国咖啡市场的绝大部分江山,也让上海的咖啡文化名扬全国。上海滩但凡有卖咖啡的,全是出自上海咖啡厂。上咖厂甚至一度包揽了全国咖啡馆、宾馆的咖啡,成为了“国民记忆”。
时光到了2021年,根据美团发布的《上海咖啡消费地图》,上海已有6545家咖啡馆,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报道,上海咖啡馆的数量在全球也是排名第一,甚至是纽约的3倍之多。各式各样的特色咖啡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一个咖啡大师讲课一周一万多,咖啡师成了时髦的代名词。“侬今朝吃咖啡了伐?”
咖啡在上海已经成为品质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张文宏说,他喝咖啡是拿来续命的。喝咖啡不仅仅可以续命,还可以怀旧,可以怀春,可以愤世嫉俗,在上海这座充满了力量和魔幻动感的城,你比我好,我向你学习,我向你学习的目的是我要像你一样好,然后有一天我要比你还要好。如果用人来比喻咖啡,咖啡豆生产工艺不同,咖啡的味道倾向也会产生“男人”“女人”之分,显然深度烘培的苦,等同一爷们儿,不幸,我很好这口儿。那些芳香的咖啡豆,很像从稀薄的泪水中淬炼出来的黄金,面对盛开的城市,无言独白。
七
新的一天,不见阳光,南方的秋天多云天气已经不易,万航渡路320弄42 号(原极司菲尔路49号)胡适先生的故居异常沉默。上海才子胡适,祖籍安徽,跟大多数上海移民一样,有种新旧文化交流的智慧,他即使不去舞厅,做人也会跳狐步舞,家中后院稳住阵脚,心中住着无可替代的女人。话说胡适有写日记的爱好,既然是日记,一是很隐私,二是很真实,在胡适本人亲笔撰写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嫖妓的最高纪录:59天,逛窑子10次,平均一周一次。风流倜傥的胡适还有别的天赋——2个月内,打牌、喝酒、叫局、吃花酒,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