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生态批评家斯格特·斯洛维克(Scott Slovic)教授曾著有《走出去思考》一书,中文版由韦清琦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当年生态批评兴盛于中国初期影响颇大,也让中国学术界更多人了解到斯洛维克的生态观点和理念,即走出去,融入大自然去思考。不过,这期主持人语不拟讨论生态批评问题,只是借助斯洛维克这本书的书名,讨论一下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所作的思考。
关于中国文化以何为载体“走出去”、中国哪些文化要“走出去”的问题,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重要讲话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和认真学习。一次是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所讲:“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这个“美”,自然包括美的文学、艺术,这个“媒”,即是媒介、载体。另一次是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的讲话中还勉励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我看来,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只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语境与特色营造好、铺垫好并讲清楚,也是可以作为传播内容而“走出去”的。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还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讲话精神,即能领会传承传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