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少女小渔》:旁证与反证华人新移民的历史(上)

时间:2024-04-14    来源:馨文居    作者:刘艳 严歌苓  阅读:

  所以我就把一个经历:有一次我在澳洲的一个集市上看到一个人在那儿拉琴,结果他那个礼帽里所有的钞票被风吹起来,然后他就在风里又蹦又跳去抓那些钞票,后来那个风过去,下起雨来了……于是我就想象这个老头啊,就是这个意大利老琴手,他会在这种地方卖艺,然后碰到这样一个风雨天,这些就是我的想象。我把两个人的这个细节,就综合在一个人身上——就写到老头的身上。反正我记得那个小姑娘经常来,晚上来聊天就聊她跟老头斗智斗勇斗法的那些细节,反正很好玩。

  这就是我在芝加哥留学的第一年,就是学期快结束了,我想到写这个故事。因为当时中国台湾的中央日报的那个副刊主编,他虽然不认识我,但是因为我在他的那个副刊上发了一些短篇小说,像早期的那个《栗色头发》,还有《我不是精灵》等,都是在他那个副刊上发的。他就认为我是肯定可以拿到他们的那个文学奖的,就鼓励我写一篇东西去参加他们的文学奖评奖。我就写出了《少女小渔》,当时就那么就寄出去了,那如他所料,果然也就得了一等奖。

  当时就觉得特别振奋吧,那时我写小说在副刊上发表,记得是1000字才20美金嘛,所以一篇短篇小说得了奖,奖金就是好像将近4000美金吧。当时我作为一个留学生,赚钱是很不容易的。每个小时餐馆打工,快餐馆的那个工资是一小时五块钱。所以就觉得那个赚钱是很不容易的。好像就是从《少女小渔》开始,我每年都去参评他们的三个大奖——就是一个联合报,一个中国时报,还有就是中央日报这三个奖的评选。每年靠得奖和出版,就算我在美国拥有了这么一份比较固定的收入。然后呢,到1993年我就又回到学校上课。我1992年结婚以后呢,我就没有去上学,那一年我没有去学校上课。因为我们学校是学分制,所以学校允许你可以一年不去,然后再从原来的学分算起。我从1993年开始,又回到学校去上学,每一年我就上一个学期,这样呢,我就没有奖学金。因为奖学金是要求你全部的时间都要在,就是一个全日制的“full time”学生——“full time student”(全日制学生)。

  那之后我就每年只上一个学期(在芝加哥读书),1993年的第一个学期,就接到了李安的电话,当时我特别地惊讶也很惊喜,电话里他就说他要买这个《少女小渔》的版权,那很快也就都办妥了。当时一下子就有一万多美金的版权费。我就觉得特别富有了,当时就是那个感觉。

  就是那一年吧,《少女小渔》引起了一个严歌苓的版权热。中国台湾的一个导演叫朱延平,还有李翰祥,然后还有就是李安这三个人,在那一年买了我三个小说的版权,所以我觉得挺开心的。因为有了电影之后呢,就是小说的印刷量就大大提高吧,这是我知道的情况。那个时候小说还没有在中国台湾出版,收录了《少女小渔》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就是尔雅出版社的那个老板叫隐地(笔者注,此系笔名,本名柯青华)的,他看了我的《少女小渔》,然后他又看了其他的故事,他就说他特别愿意给我出书,然后那本书书名也就叫《少女小渔》,然后又出了那个《雌性的草地》,尔雅出版社一下出版了我两本书。

  这就是当时写《少女小渔》的时候的那个前因后果,就是背景吧。其实我很多故事,都是听来的,听别人那么闲言碎语地聊,听人家聊天、讲笑话听到的。那些细节很重要,我觉得小说细节特别特别难“编”,所以那个小姑娘每天来聊天,她每天都会讲一些细节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在细节方面还是很富足的。等动笔写起来,那就很快了,记得三天就写完了。

  刘 艳:如果参照中国赴美的华人移民历史,少女小渔是第五代华人移民了,所以毫无疑问小渔是华人新移民的一员。既打工又上学(小渔全天打工,周末上学),小渔身上,不是男朋友江伟那种上午打工下午上学——学生身份的那一个类型。所以,小渔身上就更多与后来您写的“扶桑”那样第一代移民共通的东西——性格里能忍辱负重,却好像也不觉得自己是忍辱负重。“会吃苦劳作,但少脑筋。”对什么事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与江伟恋爱亲热时也是被揉成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而被江伟追问的小渔与男人的“第一次”,小渔告诉他的,竟然是小渔在国内做护士时,一个快死的病人,喜欢小渔一年多,小渔就让了。小渔一向瞅自己挺马虎,所以认为自己长得也马虎。小渔对江伟近乎母性的迁就,对假结婚对象意大利老头也持这样一种态度:“人嘛,过过总会过和睦……”①风雨中,不顾江伟阻拦,帮老头去追赶被乱风刮走的老头拉小提琴卖艺得来的钞票。临搬走前,帮老头清扫房子,想给老头留下个清爽些、人味些的居处,等等。

少女小渔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