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一个被容易忽视的生命状态。看似离年轻的生命很遥远,遥远的都误认为自己不会有衰老的一天,遥远的都忘却自己的父母已经衰老,将父母的养育之恩抛掷九霄云外,更是将孝道亵渎的惨不忍道。父母年迈衰老不但不赡养,残落得被亲身子女生厌、抛弃的地步。
就在今年寒假看到一则新闻,大年初一在我国的某处一个老母亲冻死在院子里,老人俩含辛茹苦拉扯大七个儿女(4儿3女),为其中两个儿子盖了房子,3个女儿外嫁。老伴过世后,年迈的老母亲无力自己生活。4个儿子本不想赡养老母亲,因为觉得母亲偏心别的儿子结果是在村干部调解下才同意轮流每个月赡养母亲,轮到大儿子时,有一天母亲不肯睡觉,他往母亲胸口用力捶了三拳,母亲住院,出院后被其中一个女儿接去赡养之后四个儿子怕村里人闲话,又把母亲接回去。这一接酿成了最终的悲剧。其实平日里虐待母亲的事情还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叙述了。母亲的尸体在院子里整整晒了一个上午4个孩子迟迟不来料理后事,3个女儿已经出嫁按照当地的习俗出嫁女孩是不能见母亲的遗体,只得让女婿在母亲的尸体面前烧纸哭泣。看到这则消息我心情真的不能平静,带来了好多思考与反省。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后赡养老人不仅仅只是道德规范的要求。
我看过《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该书讲述的是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过上优渥生活的人们,开始遗忘传统文化、忽视道德。在各种大压力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变得自私,欲望饕鬄贪婪。才会酿成连禽类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都比不上的悲惨恶行。
我怀着低落心情,问了阿妈:“能给我讲一个子女尽孝的故事吗?”母亲和平时一样和蔼说道:“傻孩子,这种故事很多讲什么呀?”在我再三的恳求下母亲开始讲述;
以前在我们县上,有一对贫穷的母女相依为命。她母亲身患瘫病,不能行走,但心里一直都想去拉萨朝拜。那时通往拉萨的道路不是很便利,她们也更付不起通往拉萨的昂贵车费。可想了母亲心愿的女儿决意徒步背阿妈到拉萨,途中背一段身瘫的母亲又背一段自带行囊,返回背行囊和盘缠。一路来回折返背阿妈交替背行囊,终到了拉萨。我听到这个故事内心收到很大的冲击,我不想推敲故事的细节和真实性。因为我知道这个故事存在的意义。我们需要传统美德的传承与继承,更需要传扬孝敬的故事,提醒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对内心良知的觉醒。
当我看到每当得知一些不孝的子女将老人虐待或冻死饿死的消息时,我们唾弃这种行为,看到子女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在这拼吃、拼穿、拼学习、的时代年迈父母似乎变成了抚养自己成长和照看自己孩子的利用工具。我并未夸张有些实事是等父母没有索取的利用价值是遗弃的连工具都不如。尽孝的故事很多,不孝的故事也存在,这种原因是多样性的,有家庭因素、有思想因素、有教育和个人本性因素还有我国赡养的体制等。
我们分析一下当前中国的家庭关系。目前,中国大约有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使得这些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相比更加脆弱,风险度更高。就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只有一个孩子,意味着更有可能更早“空巢”,老来孤独居住。一旦出现伤病,一个孩子所能提供的资金和照料都相对有限。“421”的家庭结构将使年少时饱尝宠爱的独生子女们在中年之后背负巨大的养老压力。有学者建议,中国人口政策应该迅速转型,从“以数为本”到“以人为本”,从“数量控制”到“结构优化”,从“人口亏损”到“人口储备”进行转变。
在子女数量增多的前提下,“重质量,更重质量”。我们更需要注重思想上和教育上的培养,灌输传统的思想美德或道德及信仰来影响孝道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记,我们需要更多尽孝的故事一辈又一辈的传扬,讲给一代又一代听。
故事的名字叫,《背阿妈到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