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活中我们常为一点点小事而生气。其实生气是自己对自己施行的一种酷刑,这种酷刑使自己越来越快地衰老,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健康,生气也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人生虽然短暂却是美好的,我们实在不该成为扼杀自己人生的刽子手,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善待自己,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有一天,我去一位朋友的心理诊所帮忙。当时,进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我感觉到了他一身的怒气,并且他很浮躁,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对的。他告诉我,在家里,妻子老是惹他生气;在单位里,同事老是惹他生气……最后他说,他快被气死了。
我用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地听他讲完了他的种种遭遇后说:“你的实际年龄不到30岁,但是你看起来却有30多岁;而且你的身体状况很糟糕,对吗?”他很惊讶地点了点头。我继续跟他说:“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变成这样。事实上,别人并不是有意惹你生气的。而且,你应该去试着宽容别人。”
生活在人世间什么事都顺心,那是不可能的,就是在一天的生活里,也有令人生气的时候。比如:上街别人不小心撞了你,有修养些,也就算了,如果性情不饶人者,就会顺口一句“眼睛瞎了”回敬对方。这下双方就会互相辱骂,轻者骂骂就算了,重者往往发展到拳脚相加。就连夫妇之间也常常为对方的错误相互怄气,甚至吵嘴、打架,本应一顿和和气气的饭菜,吃成了一顿“气饭”。虽然每个人都想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快乐,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呢?
有个小男孩儿自幼失去了父亲;兄弟姐妹5个,由母亲一个人抚养;日子过得很清贫,经常受人欺负。每次吃了亏,虽然是家人有理,母亲都不去与别人论理,反而责备自己的儿女,她常说:“吃亏是福。”小男孩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了仇恨,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要出人头地,报复所有欺负过自己的人。
一年夏天,小男孩儿和母亲到田地里拔草。庄稼地里有一种杂草,生命力特别旺盛,随便扔到哪里,都能存活;即使被太阳爆晒过了,只要根沾到泥土,过不了多久,仍然能蔓延一大片。如果不及时拔除这种杂草,庄稼地很快就会荒芜。
炎夏,正是杂草泛滥的季节。母亲不停手地拔草,小男孩儿把她拔除的杂草装进背篓,放在地边,留着晒干后可以拿回家做柴火。
小男孩儿放杂草的时候,经过旁边一家人的庄稼地,是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家的地。他想,这下机会来了,他把杂草都扔到这家地里,要让杂草把这家的庄稼都吃光。小男孩儿想到那个情景,不禁得意地笑了起来。
“把杂草捡出来!”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站在他旁边,一脸严肃。
“妈,他们家人欺负过我们,这是个好机会,不能便宜他们了。”
“庄稼是无辜的,咱们不能对不起良心,快捡出来!”
小男孩儿很委屈,不动手。
母亲不再说话,走进那家地里,把杂草都捡起来了。
母亲回来时对小男孩说:“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种出饱满的庄稼呢?”
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小男孩儿,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冲击着他。他沉默了,久久没有说话。
多年后,小男孩儿兄妹5个人都考上了大学,事业上成绩斐然。他常想,这其中就有母亲那句话的功劳吧。
放下仇恨,我们才能解脱自己,让自己放下心里的包袱,我们才能收获快乐和幸福。在仇恨中,我们不会获得快乐,更会因此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唯有包容,才能化解一切。
有些人经常会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结果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伤害了感情。与此同时,生气所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严重地损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于是在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了很多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去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照顾好寺里的兰花。
在这期间,弟子们细心地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把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
弟子们都因此很是害怕,打算等师父回来,向师父赔罪领罚。
禅师回来,闻知了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对他们说:“我栽种兰花,一来是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装点寺庙,愉悦性情,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
我想禅师之所以能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并不计较兰花的得失,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可以培养人遇事冷静、待人宽厚,让人学会适当地克制调节自己的情绪。生气有损健康还容易引发悲剧,所以,你该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即使确实遇上了特别令人气愤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尽管这不是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事情,但在生活中你可以多去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