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道德滑坡”:
无良缺德的官府,单靠严刑峻法不可能拥有良民。官府和官员应是百姓的表率。但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官员层贪渎成风,却要求老百姓廉洁简朴;官员层普遍残暴,却要求老百姓仁厚;官员层奢靡放荡,却要求老百姓行为检点;官府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却要求老百姓言出诚信……凡此种种,自己都不遵守的律条,却让老百姓严格地遵循,怎么可能有效果呢?其结果必然是:再翔实的法令律条都成了摆设。官府的宣传不管如何美妙动听,而现实必定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滑坡。
2、关于“网络谣言”:
“楚河两岸硝烟障,从来暗箭起同行。观棋不语真君子,大人何必小鸡肠。”历古以来,谣言都止于智者、止于真理、止于真话、止于公平、公开、公正的舆论土壤——止于“自身正”!盲目弭谤,防民之口,恐怕适得其反!而几条区区“谣传”都能扰乱人心,是否反衬主流媒体的无能?若真有造谣、传谣,不但要抵制,可以动用法律武器嘛,有什么可“步步惊心”的?
3、关于“文化强国”:
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来“文化强国”?赵丹早就说过:“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曾几何时“文化革命”成了“文化专制”?殷鉴不远,莫非要重蹈覆辙!希望首先重温《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再来谈什么“文化建设”!
六十年了,不是“文化革命”,就是“文化低俗”,何时见过“文化繁荣”,怎么不好好自我反思?在这个“上帝死了,大师没了,知识分子都向孔方兄投降”的岁月里,何来“文化”?“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都什么年代了,还是老生常谈?
4、关于“高校排名”: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先生(耶鲁大学前校长)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即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19世纪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
5、关于“韩、方口水仗”:
笔墨官司笔墨打,真是模子,一篇文章便搞定对方!不然,你或自我“潇洒”——“韩寒”或“方舟子”值几个钱?或干脆装“无赖”——我就作假,管你屁事?不睬伊最凶!
若你是“真的猛士”,你就应该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地去打假民主、民生、公平、公正之假,打官场中假文凭、假乌纱、假官话之假!一言以蔽之,为民打假,为民代言,而非纠缠所谓“名人”之造假!而方舟子的所作所为,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和铁肩担道义的勇气,仿佛街巷小儿使气斗勇,故不足为人道也!
至于韩寒,有人(如那个什么梁文道先生)奉其为“当代鲁迅”,未免令人笑掉大牙——倒也映出这是一个何其可笑、可悲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