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在单一性别场所,比如女子学校、男子学校和监狱等,同性恋比例都很高。张教授解释说,所谓单一性别场所,主要是指交往的对象、场所较固定和封闭,且大多是同一性别的人。一般在划分时,大学也会被归入单一性别场所。“因为,大学生的交友圈相对狭窄且固定,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更多地和同性交往。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单一性别场所。”张女士的女儿在校期间,较多的是和女同学在一起,使她的交往圈子局限于同性之间,这样就增大了她和同性产生感情的机会。另外,某些专业,比如体育,会促使一些女性在行为和日常处事上表现得和男性一样,甚至在感情需求上也模拟男性。但只要离开了这个环境,就会恢复本来面目。
从白领到学生,甚至普通农民或无业者,都有可能是同性恋者。值得指出的是,性取向和学历、职业无关。
部分女同性恋者会改变性取向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明白,子女有爱的能力是件好事。应当说,现在许多青年人没有爱的能力,只有性的能力,那才是最值得担心的。一部分喜欢同性的人不过是在生活的某一阶段有这样的倾向,随着时间流逝,会慢慢改变。
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有同性恋倾向,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顺其自然”。硬性打压和阻止,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少父母提出,能否让子女的性取向恢复本来面目?张教授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父母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平等环境,多和子女交流,深入了解子女对其选择另一半的感情和态度。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能言辞过激,避免加深误会,激化矛盾。第二,父母要从子女自身利益的角度,来分析同性恋生活方式可能给其带来的利与弊。第三,适时地给子女安排和不同人群接触的机会,也许慢慢就会发生变化。不能急躁,急躁是和同性恋者相处时最大的忌讳。
同性恋者需要父母、朋友乃至全社会的理解和包容。他们通常会经历强烈的困惑、矛盾甚至自卑心理。其实,他们不必因此而内疚,要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性取向差异,与人品、性格等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