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曲曲的窄窄的金背巷,不仅产生过美女金娘、万玉和祝妹,也产生过琴师陆百一,农艺师表伯母和裁缝师林木森,其实还产生过厨师何李三和符苏九。
何李三是专做芥菜包卖的。符苏九是专做牛腩粉卖的。他们所做的生意虽然不同,但各人名字都不约而同地用了父母的姓。他们的手艺都是祖传的,他们做的芥菜包与牛腩粉,都远近闻名。
先说何李三所做的芥菜包是什么东西吧。此芥菜包的“包”非面包的“包”,芥菜包是用米磨的粉做的,而面包是用小麦磨的粉做的。芥菜包外面一定要有一层芥菜叶裹着,而面包绝对不用菜叶裹着。还有芥菜包里面一定要有馅,而面包不一定有馅。还有芥菜包用的芥菜叶、粉团和馅料,都是先分别弄熟后才组合成的,而面包不用。
何李三做的芥菜包皮薄馅厚,具有香浓、软滑、爽口的特点。尤其馅料里落的猪肉与高虾、竹笋与香菇木耳,粉皮里糅的糯米粉和粘米粉,包子外面裹的芥菜叶,芥菜叶上面撒的芝麻,都十分讲究原材料的正宗。就是浸泡芥菜包用的熟油,亦要讲究。就这样,优质的陆川猪肉、北海高虾、大容山竹笋与香菇木耳、北流新荣糯米与粘米、北流新圩芥菜、巴马芝麻和北流田心花生油,成就了何李三芥菜包。
早在何李三父亲做芥菜包的年代,何氏芥菜包就已成为北流驰名小吃,闻名遐迩。不但北流人喜欢吃,就连外地人到北流也不肯错失一饱口福的机会。何李三的父亲有个绰号叫花何,又叫花和尚,皆因其体胖头光脸有麻子也。据说解放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有一次在玉林演出后赴梧州路过北流,便要慕名品尝花和尚做的芥菜包。马师曾品尝后连称“好食好食”,并说此食只应北流有,广州酒家未曾闻……
有趣的是有人想仿照花何的方法去做芥菜包,但只学到所用糯米与粘米的比例是八比二,并学到一定要用石磨磨粉,甚至所选用食材原料也基本相同,可就是做不出那马师曾认可的那种味道。便有街坊邻里打趣道,你这芥菜包,菜叶虽有芝麻,却非花和尚的麻子啊!到了何李三这一代,传承人何李三坦言,此乃祖传私房点心、秘笈不可外传也,只可传给后代。
说罢何李三的芥菜包,再说符苏九的牛腩粉。先说粉,两广人所说的粉便是指米粉(即粉丝,米线)。符苏九的牛腩粉制作工艺也是祖传,符苏九是第二代传人。符苏九的爹叫老符,人们都不喊他的名字,只叫他老符。符苏九也有个绰号叫做胡须佬,皆因他蓄有一匹不长不短的胡须,这匹须虽没关羽的须那么美,可也没张飞的须那么丑。叫他胡须佬,还因他的姓名叫符苏九,与胡须佬谐音。先说说符苏九的牛腩粉是什么东西吧,简而言之就是一碗氽米粉外加一勺熟牛腩。做法是先将一大把干米粉用烧滚的水淖软,然后捞起来往冷水里漂洗(谓之曰过冷河),待漂洗干净粘稠的东西,便沥干水分备用。食用时只需抓一团过罢冷河的米粉,装在一只漏勺里,再往沸腾的汤里氽几下,然后将米粉装在一只海碗里,再往碗里舀上一勺熬制过的牛腩件和2颗牛肉丸,外加一勺牛腩汁,便大功告成了。
老符的牛腩粉也跟花何的芥菜包一样,用料十分讲究,牛腩选用大容山放养的小黄牛,米粉则选用民乐乡罗政村用粘米做成的米粉。米粉是经过淖滚水过冷河氽沸汤而成的,白净爽滑弹牙。牛腩是用十几味中药熬制出来的,不膻不韧,甘香脆爽。后来人们也学其制作牛腩粉卖,终因其熬制牛腩的中药有秘方而学不到家。现在只有其儿子与孙女独得真传。
何李三制作的芥菜包与胡苏九制作的牛腩粉因其制作精良,用料讲究,风味独特,无一不在解放前风靡一时,无论富贵人家还是平民百姓,都以吃上两个何李三芥菜包或一碗符苏九的牛腩粉作早餐或宵夜为乐事。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解放前还因为何李三的芥菜包和符苏九的牛腩粉,引发过一宗惨案,至今还令人唏嘘不已——
话说陵宁街除了金背巷外,还有另外一条小巷,这条小巷位于金背巷的斜对面、文化商店正对面、福记时裁缝店旁边。这条小巷有个不雅的巷名叫摸奶巷。原来民国期,这条巷里曾有个大戏院,叫陵城戏院,经常有粤戏班在这里演粤剧。每逢开演,常常一票难求,座无虚席。上至当地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土豪劣绅,下至平民百姓,凡夫走卒,都争相来看戏捧场,场面非常火爆。由于这条巷里宽外窄,巷口不够二米大,散场时熙熙攘攘的人群通常挤得小巷水泄不通。许多观众被挤得前胸贴后背,便有一些好色之徒趁机浑水摸鱼,对女人揩油吃豆腐。所以这条小巷叫摸奶巷。
有一段时间来了一个两广有名的粤戏班叫新声粤剧团。这个粤剧团拥有大红大紫的万人迷花旦黄莺儿,还拥有女扮男装的文武生朱剑秋,所以在陵城戏院首晚演出便人满为患。
第一晚演出的剧目是《卖油郎独占花魁》,便吸引了当地的警察局马局长和国民党当地驻军侯连长随老百姓一起前往观看。
戏班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便是戏演到一半,便要摇铃歇场十五分钟,让演员和观众好好休息,该歇的歇,该吃的吃,该拉的拉……卖香烟卖零食的小贩子通常也被允许进场做小买卖。戏班乐队的五架头(指高胡、中胡、扬琴、笛子、秦琴)往往也会登场演奏几首广东音乐。
此时此刻,马局长和侯连长便不失时机地争先恐后地派随从到后台去给黄莺儿送鲜花和点心。马局长给黄莺儿送的是郁金香与何李三芥菜包。侯连长给黄莺儿送的是康乃馨与符苏九牛腩粉。
黄莺儿见状犯难了,当众表示自己只能吃其中一种东西,另一种要让给自己的舞台姐妹朱剑秋吃。而马局长的随从与侯连长的随从都非要黄莺儿吃自己送的食物不可,于是大吵大闹起来,互相贬低对方所送的食品。
马局长的随从对黄莺儿说:“符苏九的牛腩粉比不上何李三的芥菜包有名气,还是给马局长个面子,吃他送的芥菜包吧!”
侯连长的随从也对黄莺儿说:“何李三的芥菜包比不上符苏九的牛腩粉有名气,还是给侯连长个面子,吃他送的牛腩粉吧!”
正当黄莺儿不知如何应付的时候,开场的铃声摇响了,新声粤戏班的班主抓住机会上前帮台柱黄莺儿解围说,两位别争了,你们先退下去看戏,黄莺儿两样美食都不会放过的……
马局长的随从与侯连长的随从只好走下后台重返观众席。谁知演出结束后,由于摸奶巷观众拥挤,两随从分别与自己的主子分散了,正好狭路相逢,免不了为刚才的事大打出手。拳脚相加之间,竟然引爆了其中一位随从带的手榴弹,只听见轰隆一声响,炸死了一个看戏的老戏迷和炸伤了一个跟着大人去看戏的儿童……
自陵城戏院爆炸案发生以后,何符两家便产生了隔阂,从此不相往来,形同陌路。
偏偏现实生活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到了何符两家的下一代,竟然谈起恋爱来了。说起来话长——
何李三有一个独生儿子叫何车,小时候常跟其父去金背巷口对面的赵希天药店听几个药店伙记组成的五架头吹拉弹唱广东音乐。他们调音时常用C调竹笛吹“52”(即粤曲的正线)。内行的人听到的是简谱“52”,外行的人听到的却是粤语“何车”,何李三于是便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何车。
而那边厢符苏九也有一个独生女儿叫符点。符点生在牛腩粉世家,却喜欢吃点心(点心即广东茶楼的烧买)。符点小时候口齿不伶俐,说“点心”总要说漏一个“心”字,只说要“点点”,所以符苏九干脆将女儿取名为符点。懂点乐理的人都以为与符点音符有关,但金背巷的人都知道与点心有关。
从小长在金背巷的何车与符点读城西小学时是同桌,都喜欢在私伙局听金娘唱粤曲平喉,也喜欢听琴师陆百一演奏扬琴,爱好相同,又同住一条巷,未免青梅竹马。
好在这一对小冤家没有受到上一辈那对老冤家的极力反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否则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过男的坚持不入赘,女的坚持不入婆家,各自依旧与父母一起生活。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和支持,他们还在外面买了一套房做新房,这样既照顾了双方的父母,也方便他们过二人世界。
听说洞房花烛之夜,符点有意效粤剧里的苏小妹三难新郎,非要何车猜中三个各打一物的谜语始得上新床不可。
符点出的第一个谜语是:
“里面是菜,
外面也是菜,
中间隔层种菜的白粘土。”
何车听后哧噗一笑道:“这难不倒我,是我家的招牌美食芥菜包。”
符点笑道:“算你聪明,且听第二个谜语。”于是高声朗诵:
“千条线,万条线,
跌落水里还能见。
才洗热水澡,
又往冷河游,
上岸还得氽下汤,
不料撞上铁扇公主的美郎君。”
何车听了又笑道:“这个也难不倒我,是你家的招牌美食牛腩粉!”
符点笑道:“也算你聪明,不过这两个谜语太显浅,你自然容易猜得中。还有最后一个谜语呢!难度要大点哦!”于是便出了第三个谜语:
“扣肉。”
“扣肉?”何车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就是咱婚宴吃的扣肉。谜面是‘扣肉’,却要你猜一种用物呢?”符点笑道。
“用物?”
“用物!而且此物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何车在新房里踱来踱去,左顾右盼,心急如焚,好长时间猜不出来。
此时墙上的时钟突然响了起来,正好响了十二下。符点开怀大笑道:“难倒你了吧?好啦,时候不早了,我要上床睡觉啦。”
新郎狼狈道:“那我怎么办?”
新娘正色道:“我睡新床,罚你睡沙发!”说完自个儿宽衣带解,露出一副凹凸有致,雪白光滑的魔鬼身材。只见她最后把真丝文胸也解除了,把文胸随便往衣架上一抛,换上睡衣就要上床。谁知那文胸挂不住,从衣架上轻轻地飘落地上。
新郎见状,茅塞顿开,迅速捡起地上的文胸,一边晃动,一边大声道:“我猜出来了——是文胸!”
新娘笑着命令新郎:“上床!”
……
过了好几年,何车的父母与符点的父母先后去世了。何李三芥菜包与符苏九牛腩粉的传承人何车与符点,在号称北流市“王府井”的西门口租了间铺面做生意,招牌上赫然写着“包牛芥菜包牛腩粉”。
好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
“是何李三与符苏九的传人开的店!”
“卖北流最牛的芥菜包!最牛的牛腩粉!”
“吃早餐吃宵夜就吃这间夫妻店的芥菜包和牛腩粉,包牛!”
于是座无虚席,食客络绎不绝,吃过了都说:“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