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病梅馆记

时间:2024-07-20    来源:馨文居    作者:龚自珍  阅读:

  【原文节选】

  江宁之龙蟠①,苏州之邓尉②,杭州之西溪③,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④,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⑤,以绳天下之梅也⑥;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⑦、删密、锄正⑧,以夭梅⑨、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⑩,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解析】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①江宁:清代江宁府,今南京市。龙蟠:龙蟠里,在南京清凉山下。②邓尉:山名,在苏州西南,传说汉代有个叫邓禹的太尉曾隐居于此,故得名。③西溪:杭州市灵隐山西北。④欹(qī):横斜。⑤诏:告。⑥绳:衡量。⑦斫(zhuó):砍。⑧锄:铲除。⑨天:指残害。⑩蠢蠢:愚昧无知。蠢蠢求钱之民:这里指梅农。为:办到。孤癖:奇特的嗜好。隐:心理,隐情。稚枝:幼枝。遏:阻止,妨害。重价:高价。烈:酷暴。纵之:解放它,让它自由地生长。解其棕(zóng)缚:解除在它身上的棕绳束缚。复之全之:恢复它自然的形态,保全它的生机。诟厉:辱骂,斥责,憎恶。辟:开设。穷:竭尽。

  【鉴赏】

  《病梅馆记》全文不足三百字,但奇悍犀利、笔法深曲,把作者积聚在心中的愤慨、忧思、愿望鲜明地表露出来了。他抨击了封建专制势力压抑人才、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的种种罪行,以自己立誓疗梅、救梅的决心和实际行动,表达了渴望自由、甘受诟厉、奋力改变黑暗现实的无畏精神。当人的价值和尊严受到亵渎和摧残时,作者清醒地觉察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大声疾呼,从而使这篇短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积极意义。作者把缜密的思考和深刻的感受浓缩到简练的地步,而又说理从容透辟,形象鲜明生动,读之令人久久难忘。

  《病梅馆记》又题《疗梅说》,是龚自珍的散文代表作。它写江南梅树因受人工的束缚而变为病态畸形,借以控诉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罪恶。它写辟病梅馆疗救病梅,借以抒发解放人才和个性自由的理想。

  文章开头点出三个著名的产梅胜地:一是“江宁之龙蟠”;二是“苏州之邓尉”;三是“杭州之西溪”。三地“皆产梅”,至于是什么样的梅花,这里暂且不作交代,留到下面再说。这句是一个引子,由“梅”引出“病梅”。

  第二段开头叙述有人对梅花的一种审美标准,就是以弯曲稀疏的样子为美,以挺直繁密的形态为丑,一句话就是颂扬梅花的病态美,而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这种人既然以病态为美,就必然以这样的审美标准来要求和改造梅花,于是梅花就不得不“病”了。这层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却隐伏在字里行间。“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六个短句排比而下,最后“固也”作一总结,句式骈散结合,在整齐中寓有变化。这里先把颂扬病梅的论调摆出来,便于下文追究祸根,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

  接下来作者针对上述那种以病态的审美观欣赏梅花的谬论,尖锐地指出:这种论调来自文人画士们,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真正用意,但不便公开明白地大声号召,让别人根据他们的标准来衡量天下的梅花;又不能使天下的老百姓为了赚钱,而按照他们的心意去改造梅花。“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指出梅花这种歪斜、稀疏、扭曲的所谓病态美,不是糊涂而想赚钱的普通老百姓所能动脑筋做出来的,言外之意是:这都是文人画士们干的。作者的愤慨和感叹是强烈而深长的。他痛恨文人画士把好端端的梅花弄成这般模样,又感叹迎合求利的小市民如法炮制,趋之若鹜。两下里一拍即合,双方各遂其愿,而遭殃的却是梅花。

  如果说“文人画士”是罪魁祸首,那么培植和出卖病梅的商人,以及把文人画士的隐秘透露给商人的代言人,则是一伙为虎作伥的帮凶了。这里作者表面上是在说病梅的祸始者、宣扬者和炮制者,实际上,矛头指向扼杀人才、禁锢思想的清朝统治者和他们的大小奴才。文章用的是一种寓言式的隐喻手法,在抨击病态审美观的表面文章下,包孕着深刻而尖锐的社会政治内容。

  下一段写作者痛慨于病梅,就多方购买,开辟病梅馆来收藏,发誓治好病梅,恢复它的天性。“泣之三日”,是为病梅而哭,也是为天下受迫害和遭禁锢的人才一洒同情悲悼之泪。“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这几句一气呵成,节奏急促,写出作者忧心如焚、急于疗救病梅的心情。它与描写卖梅求利的商人“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那一段,正反相照,针锋相对。作者明白宣告:自己“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就是甘愿受到这伙人的讥讽和辱骂,决心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方针是:“疗之,纵之,顺之”,让它自然地生长;作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他的目标是:“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花的本来形态,保全它的天然生机。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作者的决心很大,“乃誓疗之”,“必复之全之”,一个“誓”字,一个“必”字,表示斩钉截铁,毫不动摇。这一段分作几层意思,逐次写来,显出治疗病梅的方针明确,措施得当,目标切实。文章也写得纵横奔放,一气贯注,有锐不可当的气势。

  最后一段,文情一转,由决心治疗病梅,转发感慨,这就是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能使江浙一带的所有病梅都得到疗救,为此作者说:唉!怎么能够让我有充分的空闲和多余的土地,来广泛地收藏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从事疗救病悔的工作呢?龚自珍的感叹,反映出封建末世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才遭到禁锢、扼杀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感慨苍凉,具有龚自珍文风的鲜明特色。全文通过文人画士欣赏病梅,投其所好的人炮制病梅,以及作者疗治病梅等几层意思,反复映照,用笔曲折奇诡,跌宕有致。结尾点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则透露了这篇短文的时代背景,哀音回荡,更见出作者思想的深沉清醒和行文的开阖顿挫之美。

古诗风韵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